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21-08-25

[南京晨报]抗疫日记-冥冥之中的安排

讲述人:南京明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林菲菲手机响了,一条寻常的微信通知,打开手机看完内容,转头看向那个贴着南京明基医院林菲菲1411040放在墙边的行李箱,一直没有撕下箱子上当初时刻准备着去武汉支援的姓名标识,也许冥冥中就有安排。收拾完毕后,突然想起,还没和家人说一声,思考了一下,简单的一条信息发到一家三口的群里,“林小护要去支援汤山了。”半晌,收到老爸的回复:“去吧,这是你的责任,保护好自己,平安回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医务人员,此刻我站在了支援汤山的队伍中,是支援也是自救,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带着医院领导的期盼和嘱咐,家人同事的牵挂和叮嘱,揣着自己心底对护理工作的那份不忘初心的坚持和勇气,我们进入了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7月31日下午我们正式进入病区,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但因为是本职工作,好像也很熟悉地就展开了。作为一名感控护士,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第一天跟着老师学习流程,掌握感控护士的工作职责,熟悉外感与内感、清洁区、二脱间、一脱间、病房的分布,当穿上防护服,检查好一切准备进入病区时,我在心里给自己默默地加油打气,我要用我的专业,守护患者,守护我的同事们。忙忙碌碌,四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身上的衣服从绿色变成了深绿色,被汗水湿透了的衣服反倒是有一丝凉意,倒也“舒服”,洗着被汗水浸皱的手,和同事打趣地说,我的手从来没这么白嫩过,看着镜子里红着脸的女孩,额头、脸颊被面罩、口罩留下的痕迹,顺手给自己留下一张照片,也见证着自己的成长。对于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来说,病毒的感染不仅仅对身体,对心理更是巨大的考验,护士们会带着轻症的患者跳八段锦等一些养生操来调节大家的状态,以此来疏导她们的心理。茶余饭后,患者也会自发地在病区进行一些锻炼,相互鼓励,加油打气。有时候工作忙得抬不起头,只能一边忙一边和患者聊天,聊着聊着,大爷半晌没回答我,顺着大爷望着的方向,夕阳余晖,没了白天阳光的耀眼炙热,温暖得让人恍神,四目相对,大爷目光中满是坚定,“都会好的。”大爷笑着说,“一定会好的,我们都陪着您”!通讯员李娜蒋佳佳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21-08-23

[南京晨报]“24小时人盯人”感控规范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讲述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护理部李卉青8月18日,距我跟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15人的感控专职护士支援团队奔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已将近20天。作为一名感控的医务人员,我们到达的第一天,所有人先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穿脱的培训,经过紧张的培训考核,我们每个人都取得了合格证书,我被分配到任务艰巨的ICU。感控护士对于进入病区的每一个人员实施闭环管理,实行24小时人盯人制度,进来一个人登记一个,出去时也要登记,这样就能及时发现进来了没有出去的人,发现异常情况。为了确保医护人员环境安全,在经过培训之后,我在一脱间和二脱间进行环境的病毒核酸采样。采样的部位是医护人员接触频率较高的地方,例如门把手、桌面、椅子背、垃圾桶盖子等,采样结束以后,等待采样结果都是阴性,我们才松口气。为了让大家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高,国家感控督导组茅一萍主任规划组织11场线上学习,请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支援的各市级感控专家以及在一线的感控护士分享有关专业知识与现场感控经验。在茅主任的指导下我和各位感控专职护士分享了穿脱防护用品监督经验,第一次从“幕后”走向“台前”,课程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我自己也觉得收获很大。茅一萍主任带领感控专家每天深入各病区清洁区、污染区检查感控工作,并现场指导感控工作,把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带回联防联控挥指部讨论解决。作为病区感控组长我每天上报本病区医护人员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格率,每天上报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与合格率。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医护人员在紧张工作的同时遵守各种感染控制规范,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在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这十几天亲身经历,让我感受到感控护士作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守护者,在抗疫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讯员李娜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21-08-22

[扬子晚报]女儿为父亲捐献干细胞—— 这一次,让我为你延续生命

因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了严重的肺部感染,王先生性命危在旦夕。唯一的生存机会是移植治疗,但因为疾病未缓解且肺部有感染的情况下风险巨大。在南京明基医院和苏州明基医院的合力救治下,王先生的女儿成功为父亲捐献了干细胞,这一次,让女儿为父亲延续生命。通讯员李娜蒋佳佳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病情复杂,苏州、南京接力救治45岁的王先生自去年8月在常州的医院检查中发现血象异常,至当地三甲医院行骨髓穿刺检查后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伴TP53基因突变”。确诊后就开始接受化疗,但治疗效果不佳,未能达到缓解,且患者在化疗骨髓抑制期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先后给予抗细菌、真菌多种高级抗生素联合治疗未能有效控制。去年11月王先生入住苏州明基医院血液科进行治疗,鉴于患者系难治、高危急性白血病,伴有预后不良的基因突变,且有持续肺部感染未控制,预后极差;苏州明基医院血液科曹祥山主任告知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的生存希望,但患者在疾病未缓解且有肺部感染的情况下移植风险巨大。王先生及家属基于病情状况也希望能把握唯一的生存机会,要求进行移植治疗。曹祥山主任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血液科主任李东取得联系,两院血液科经讨论,决定携手救治这位病人。明基医院两院区血液科专家开始讨论适合王先生的救治方案,苏州明基医院立即着手分别进行稳定病情的治疗和配型、供者的检查等移植前准备。王先生于今年6月15日转至南京明基血液科拟行“挽救性异基因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供者为其21岁的女儿。女儿为父亲捐献干细胞入住南京明基医院后,检查发现王先生外周血白细胞极低仅有0.3,骨髓原始细胞达30%、未缓解;染色体检测显示复杂核型、极高危;血液中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显示近平滑念珠菌血症,为了争取治疗机会,在与患者及家属反复告知其移植风险及治疗可能的获益后;血液科医护专家们认真制定了移植方案并针对移植过程中的可能风险制定了应对预案,术前,召开了南京明基医院多学科讨论(MDT),听取了多位不同学科专家的建议。治疗过程得到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今年7月初王先生入住层流病房开始进行移植前预处理;7月14日其女儿的造血干细胞顺利输入患者体内;闯过高剂量化疗反应、严重败血症、严重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等等关口后,在移植后+12天王先生白细胞开始恢复。8月5日为移植后+19天,王先生血细胞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同时移植植入分析显示供者女儿的干细胞完全植入,顺利出仓;肺部CT复查显示肺部真菌感染得到控制。骨髓复查缓解。在移植仓治疗的日子里,医护团队、特别是移植仓的护士的精心护理感动了王先生,他多次说到:“大家对我太好了,我只有努力配合才能报答大家。”移植治疗的1个月里,有一半时间正值南京新冠抗疫期,科室医护人员要无条件参与抗疫工作,也要保证本科病人的安全救治。特殊时期,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不辞辛劳、共克时艰。看到王先生当初来院时焦虑的表情到现在开心的笑容及高举着点赞的双手,大家说这一切努力都值了!也为南京抗疫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详情
2021-08-18

[重要通知] 著名专家苗毅教授坐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苗毅比利时鲁汶大学(KULeuven)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介绍现任南京医科大学外科学系主任、南京医科大学胰腺研究所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副组长、南京医科⼤学附属明基医院胰腺中心主任。是美国外科医师学院会员(FACS)、英格兰皇家外科医师学院会员(FRCS)、国际外科医师学院荣誉会员(FICS-Hon),担任德国海德堡大学、慕尼⿊大学客座教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实⽤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外科杂志》杂志编委、《Langenbeck’sARCHIVESOFSURGERY》杂志共同主编。曾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胰腺中心主任,国际外科医师学院(ICS)执委、副主席、中国区主席,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胰腺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系国际知名的胰腺外科专家,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ISGPS成员。致力于胰腺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在胰腺肿瘤、急慢性胰腺炎等疾病诊治⽅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累计完成胰十⼆指肠切除术及其他胰腺手术近万台,在手术例数、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方面达国际顶尖水平。开创性地建⽴了中国首家⼀体化实时多学科胰腺专业团队——南京医科⼤学第⼀附属医院胰腺中心,年胰腺手术量超过1000例,是有着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顶尖大型胰腺专业中心之一,手术数量与质量处于世

详情
2021-07-29

[南京晨报]明基医院第九批次150人医疗队 支援溧水核酸采样

晨报讯(通讯员李娜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7月28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接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需选派医疗队支援溧水区核酸采集工作,该院全体医务人员闻令而动,150人核酸采集医疗队火速集结,冒着风雨奔赴核酸采集一线。28日上午8:00,该院150人赴溧水医疗队在行政楼前整装待发。在简短的出征仪式上,副院长李新对主动报名、勇于担当的医疗队员们表示衷心感谢。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嘱咐支援队员们要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防护,务必圆满完成任务。该院副院长潘奎静、罗翠凌、陈明祥等人为支援一线的“明基勇士”们加油鼓励!据悉,这已经是南京明基医院派出的第九批支援核酸检测队伍,目前共有1000名明基人驰援雨花台区、江宁区、建邺区、溧水区、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抗疫一线。队伍中很多支援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昼夜接续奋战在集中采样点,汗水浸透的脊背、被口罩勒出的痕迹、疲惫却坚毅的眼神、未曾停歇的脚步,交织成了一幅幅抗击疫情的动人景象。他们积极响应号召,勇敢投身疫情防控战斗,用实际行动挺身而出、斗志顽强、执行有力、无私奉献,以出色表现践行明基精神。医护人员带头冲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守住南京人民生命安全主阵地。致敬所有风雨中默默守护南京的抗疫人员。

详情
2021-07-27

[南京晨报]疫情期间 南京明基医院就诊患者请注意!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按照南京市疫情防控总体部署及相关文件要求,7月25日起,南京明基医院就诊患者须执行以下规定: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流行病学史调查、出示健康码,不得故意隐瞒流行病学史及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表现。门诊须知门诊实行全预约,分时段就诊,请您按照预约的时间段到医院就诊,减少人员聚集。来院就诊前,请您先及时更新和查看自己的健康码,所有患者持绿色健康码进入院区,非绿码患者请暂缓来院就诊,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诊。如为黄码,不能入院。如遇黄码危重患者,以抢救生命为先,于急诊抢救室就诊。黄码患者如伴有发热或新冠相关症状,至发热门诊就诊。如您为绿色健康码,请在来院时正确佩戴没有呼气阀的口罩,并在通过医院入口处的智慧闸机时出示健康码、接受体温检测。如果您没有手机无法显示健康码,请您到闸机旁的人工登记处填写《患者知情告知书》、接受体温检测,如果有异常,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带您到旁边的预检分诊处进行进一步的筛查。进入门诊后,请您到相应的候诊区报到,并再次接受医护人员测量体温。如果您在医院挂号、缴费、取药、候诊等容易人员聚集处,请注意和他人保持一米间隔。医院实行一医一患一诊室,请您根据叫号有序进入诊室。儿童、孕妇或老人等特殊情况需要陪诊者,建议由一位持绿色健康码、体温正常的人陪同。就诊结束后,尽量使用自助设备完成缴费、预约检查等项目,就医结束后尽快离开,不在院内逗留。急诊须知持绿色健康码的急诊患者按原有流程执行。非绿码人员在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通过体温测量、流行病学史评估、采集核酸样本等程序后行紧急救治。住院须知所有新入院患者须提供有效期内核酸阴性报告及绿色健康码。提倡住院无陪护。病区实行门禁管理,谢绝探视,无关人员不允许进入。住院人员请不要随意离开病区,不点外卖,可在医院订餐。无流行病学史的黄码在院患者,单间隔离、询问流行病学史、完善血常规、核酸抗体检测,同时完成一周三次核酸采样、检测。

详情
2021-07-08

[南京晨报]肾结石威力不容小觑 经皮肾镜碎石术解难题

彭国辉:南京明基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博士。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省级科研课题6项,获奖3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擅长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碎石术;经尿道前列腺、膀胱肿瘤电切术、尿道狭窄切开术、精囊镜手术;后腹腔镜手术:肾肿瘤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癌、肾盂癌、输尿管癌根治术,肾下垂固定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腹腔镜手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全膀胱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等高难度手术。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四全天近日来,天气湿热难耐,又到了结石高发的季节。结石相较于肿瘤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引起的损害并不比肿瘤小,双肾结石、重度积水同样危及生命。本期名家访谈,记者采访了南京明基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彭国辉。肾结石合并动脉瘤,经皮肾镜解难题得了肾结石,大多数患者会有腰痛或者腹痛的表现,但也有小部分人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症状,直到后来甚至发展为尿毒症,都没有一丝不舒服。彭国辉介绍,一旦查出结石,对症治疗十分关键。结石的生长是以天为单位,每天都在变化之中,它负荷大,尤其多发性结石还会引起梗阻、感染,甚至出现肾功能减退。今年69岁的刘女士家住安徽,几个月前,因为反复腰痛,在当地医院接受彩超发现巨大肾结石,碎石迫在眉睫。刘女士及家人经多方了解,最终来到南京明基医院泌尿外科找到了彭国辉。“大概是今年5月份,刘女士来的时候就直接收治入院了,但在术前检查中在肾结石的同侧,发现一个直径约为3.5厘米的髂动脉瘤,当时立刻请求血管外科会诊,最终决定先进行动脉瘤手术,然后再碎石。”彭国辉回忆说,刘女士的手术难度非常大,因为动脉瘤与肾结石位于同一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大出血。所幸,就在前几天,经过经皮肾镜碎石术,刘女士即将康复出院了。经皮肾镜让高难度肾结石患者有了新选择同样是肾结石,为什么有的人无需手术,有的人却需要为肾打孔碎石?彭国辉介绍,肾结石治疗方式多样,同时也是有指征的。一般直径小于0.6cm肾结石,建议保守治疗,多喝水多运动;当结石位于肾上盏,直径在0.6cm—2.5cm之间,位于肾下盏直径小于1cm的结石可选择体外碎石,此外,2cm以内的肾结石也可通过尿道完成取石,但对于特别大的,形状特殊,如鹿角形以及铸形结石,则需要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手术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结石清除干净、控制好感染,保护肾功能。”彭主任说,经皮肾镜碎石术作为一种有创的碎石方式,对于负荷大的结石,可以做到边碎石边清除。手术时间短、清石度高,但由于它是有创的,因而对技术要求更高。在门诊中,除了有像刘女士一样,肾结石合并动脉血管瘤的患者,还有肾结石合并重度脊柱侧弯的患者,也有合并肌肉僵直的患者等等,对于这种位置特殊、传统碎石手术难度大的患者而言,经皮肾镜碎石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手术时间短、碎石效率高,可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对肾结石,需重视预防和查找病因彭国辉说,患有肾结石之后,也不要太过紧张,在日常生活中,重视预防,定期体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远离肾结石。此外,对于反复发作的结石,要明确病因,肥胖、人体器官的异常、代谢性疾病、家族遗传等等,都是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结石产生与复发,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多喝水,建议每天饮水在在2.5~3.0L以上。一般推荐以草酸含量少的非奶制品液体为宜,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因、红茶、葡萄汁、苹果汁和可口可乐,推荐多喝橙汁、酸果蔓汁和柠檬水。

详情
2021-07-06

[紫金山]不开胸!南京医生为84岁高龄老人“超微创”换“心门”

一边是惧怕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而拒绝手术治疗,一边却被胸闷、气喘、活动耐力差、无法躺卧,折磨得痛苦不堪,这是84岁高龄的林老先生6年来的生活现状。日前,在明基医院-武汉亚心联合心脏外科中心,一台先进的“超微创”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让他终于睡了一个安稳觉。早在2015年,林老先生开始出现胸闷、喘气症状,当时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人症状不断加重,稍一活动,就出现头晕、黑曚,甚至晕厥的情况。更焦心的是,医生和家属都觉得老人年事已高,基础疾病多,迟迟不能下定决心手术。后来得知南京明基医院心脏外科可开展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不用开胸,风险大大降低,林老家人立刻带着他前去就诊。经过充分的评估和术前准备,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后,明基医院-武汉亚心联合心脏外科中心陈绪发、王潇、华正东教授仅用时2个小时,就为林老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中“手术后3小时老爷子就拔除了气管插管,第二天就转出了重症监护室,没想到不用开胸就能完成心脏手术。”林老的家人高兴的说。老人精神状态很好,已开始进食,还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老爷子康复得很好对于心脏瓣膜疾病来说,传统治疗以开胸手术为主,将病变的瓣膜换成人工瓣膜。但这种手术方式创伤相对大,高龄及部分及部分有手术禁忌的人群往往无法耐受。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经导管/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就应运而生。陈绪发教授介绍,主动脉瓣是心脏供血的重要“阀门”,一旦出现病变,将影响脑部供血,患者会出现头晕、胸闷、晕厥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生活质量会越来越差,甚至有很大猝死风险。“该种手术就是专门针对高龄、高危、合并其他脏器疾病的患者而创新的微创术式。“心脏外科王潇主任解释道。不过,王潇主任也提醒,微创手术是需达到一定手术条件才能开展的,要视患者的病情而定,并非所有心脏手术都适合“微创”,患者还需要听从医生的意见。通讯员 李娜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花图片由医院提供

详情
2021-07-06

[扬子晚报]蜱虫钻进出生4天宝宝头皮里 防住这个小虫子别忘了这些盲区

近日,在江西南昌,刚出生四天的宝宝头皮上有异物没引起家长注意,直到四天后,发现它会动才前去就医。经过检查,医师确定宝宝是被蜱虫咬伤。父母猜测可能是因为出院当天开车回家,没关窗户导致蜱虫飞了进来。“刚开始并不起眼,等到发现的时候(蜱虫)头已经吸进去了。”这条新闻随后上了热搜。天气炎热,也到了蜱虫活跃的时间段。专家提醒,市民此时如果前往草木旺盛的地点,需要注意趋避。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自行处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  被蜱虫叮咬,有时就像长了颗痣  蜱虫叮咬并不罕见。别看蜱虫个头不大,叮咬人却可能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较轻微。蜱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蜱传斑疹伤寒、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蜱虫叮咬会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南医大附属明基医院也曾接诊过蜱虫咬伤的患者。有的患者被蜱虫叮咬了也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还以为是皮肤上长了颗痣,记者为此采访了南京明基医院皮肤科康莉副主任医师:怎样才能发现蜱虫叮咬呢?  康莉副主任医师提醒,通常被蜱虫叮咬处就像突然长了一个黑痣,蜱虫的前肢和口器咬住病人皮肤,叮在皮肤上不松口,甚至叮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去,只露一个黑色的尾部在皮肤外边,看上去就像长了一颗黑痣,而被蚊虫叮咬后是没有这种情况的。蜱虫会咬噬皮肤并吞噬血液、皮表细胞和皮屑,所以蜱虫叮咬处周围会出现红肿,也就是说病人被叮咬处炎症会比较重,同时病人会伴有痛感、痒感,但也有的患者没有什么感觉。由于蜱虫属于甲壳虫性质,所以蜱虫叮咬处的皮肤表面摸上去是硬硬的。  4-10月最活跃,别忽视检查宠物  蜱虫一般在每年4月到10月活跃,因不会飞翔跳跃,这就限制了它的活动范围,其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等环境中。  江苏疾控专家提醒,如果到野外郊游、钓鱼或务工,建议穿长衣长裤,袖口、领口、裤腿要扎紧。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不仅防蚊还可防止蜱虫叮咬。蜱虫喜欢叮咬在颈部、耳后、大腿根部等皮肤比较薄、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所以如果从以上蜱虫活跃的地点归来,要注意检查这些皮肤褶皱部位。由于蜱虫口器会刺入皮肤,叮咬后处理不当,容易将口器留在皮肤内,因此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它东西刺激它,不建议自行拔除,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处理。同时,还要密切观察14天内有无发热及其他症状,如出现相关症状应迅速就医并告知医生有蜱虫叮咬史。  另外一个容易忽略的检查点是家中宠物。在森林、公园、山坡等处遛狗时需注意,蜱虫易叮咬爱犬,建议从野外回来,一定要认真检查,看宠物身上是不是被蜱虫叮咬附着上了,重点检查宠物耳后、颈部、腋窝后面等处,以免将蜱虫带回家里。

详情
14 15 16 17 18/179页 共2138条 19 20 21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