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互联网医院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22-09-16

[扬子晚报]58岁老教师病床上和老伴拍下生平第一张婚纱照

妻子穿着洁白的婚纱,微笑着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丈夫;丈夫一手握住妻子的手,深情回望。这本是很多婚纱照常用的模式,但这一张婚纱照却很特别,两位主人公都年过半百。穿着衬衫的老人还躺在病床上,光是为了拍照穿上正式的衬衫,对身处重病中的他来说就是“壮举”了。这名老人便是汪老师,58岁即将退休时,不幸患了肾癌。身体日渐虚弱的他一直有一个遗憾——年轻时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和妻子拍过婚纱照。于是,近日,在女儿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他躺在病床上与妻子完成了一组婚纱照。汪老师的女儿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对爸爸来说,婚纱照拍出来完成了他很大的一个心愿,感谢医院,希望接下来的日子,爸爸的疼痛可以减轻一些,生活质量高一些。”  紫牛新闻记者杨彦视频图片/丁雨(实习)  突来变故  老师5月查出肾癌病情急转直下  “你看,我爸爸现在瘦成这样,眼睛都显得大了许多。”汪洁(化名)指着相册里的照片,满是心疼。这本相册是专门为这次安宁疗护病房里的婚纱照制作的,中间还夹杂了几张平日里拍的生活照。照片里的一家三代,脸上都是堆着笑的,哪怕是刚刚完成手术时的汪老师,看起来还是很有精神。  “我父亲今年5月查出患有肾癌,之前他一直说腰疼,但又不愿意去医院看。”汪洁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之前他们一家觉得最多就是个结石或囊肿,没想到病理结果出来显示是患了肾癌,“我们一家人真的觉得天都塌了,我妈妈着急给我打电话,给我姐打电话,给亲戚打电话,哭得不行。”  汪洁说,父亲的病拖得晚,刚确诊那会儿癌细胞其实已经沿着淋巴扩散了。“父亲接受了手术,切掉了一个肾,但他的身体很快就垮了。”汪洁说,父亲随后接受了免疫治疗,用同样药物的其他患者,有的病情也很重,但熬过了两年。当时他们也同样充满了希望,只不过“奇迹”并没有出现,汪先生很快出现了免疫源性的肺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被癌症折磨的汪先生无法进食、很难睡觉,痛不欲生。  “父亲是小学数学老师,58岁即将退休。本来对退休后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要带着老伴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去西藏自驾看看高原的风景,一切计划都被生病打乱了。”汪洁说。  心愿  想和妻子拍一组婚纱照,弥补年轻时留下的遗憾  两位老人表露出想拍婚纱照的想法,是在一次医护人员进行例行查房的时候,缓和医学科的医护团队为汪老师进行心理评估时,聊到了他一直深埋心中的一个遗憾。汪先生和妻子年轻时因为家境原因,没有拍过婚纱照,本想退休后补拍一组,没想到还没来得及实现就生病了。  听了老人的话,当时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深有所感,“我们决定为两位老人拍一组婚纱照。”南京明基医院缓和医学科周智医生告诉记者。  “我们是收到妈妈的微信才得知医院有为他们拍摄婚纱照的计划的,妈妈问我和姐姐有没有时间,想另外一起拍个全家福。”汪洁说,收到微信时她感觉有些意外,因为爸爸妈妈在她眼里,是特别朴实,和浪漫沾不上边的人,“没想到爸爸心里一直埋着这么一个遗憾。”  汪洁告诉记者,印象里,爸妈老是拌嘴,“别人家里总是和和睦睦,但他们却总是吵吵闹闹。后来逐渐明白,他们的关系大概就是大家开玩笑说的‘相爱相杀’!”汪洁说,爸爸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做的比说的多,“妈妈是个家庭妇女,平时有很多农活要干,做老师的爸爸虽然不是很擅长干活,但总是默默地帮妈妈搭把手。还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爸爸白天教书,妈妈在学校门口摆了一个早点摊赚钱补贴家用。为了做热腾腾的早餐,妈妈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得起身准备,爸爸总会和妈妈一起起床,帮着准备食材,等妈妈出摊了他再去上班。”

详情
2022-07-19

[紫牛新闻]体温高达42.1℃,户外劳动突发热射病进了ICU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姜雯李娜记者杨彦)近日,南京进入了火炉“炙烤”模式,江苏省气象局更是发布了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白天南京最高气温升至40℃。就在这样的炎炎夏日之下,从事户外工作的王先生(化姓)就突然中暑了。图源视觉中国王先生今年54岁,昨天持续在室外劳动几个小时后,突然感觉浑身无力,于是赶紧停下工作稍作休息,休息几分钟后症状却没有得到缓解,单位同事看着他精神意识很差,于是赶紧将其送往附近医院。就在同事们将其送院途中,王先生失去意识,伴有四肢颤抖,小便失禁。为进一步治疗,由120送至南京明基医院急诊科。王先生被送到南京明基医院急诊时,测得体温高达42.1℃,脉搏高达166次/分,血压135/74mmHg,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急诊立刻予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冰盐水静脉滴注,冰毯降温,冰帽脑保护等紧急治疗,同时完善相关检查,药物对症治疗,生命体征暂时稳住了。请ICU会诊,诊断为热射病,后转入ICU继续治疗。“热昏了”绝对不再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南京明基医院一周内已接连收了几例中暑的病人了,而且部分情况非常严重。急诊科主任阳世宇介绍,高温气候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在高温环境中,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生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量,就会引发急性热损伤性疾病,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日)射病。如果严重到热射病,病情恶化迅速,病死率很高。急诊科主任阳世宇阳主任提醒,户外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劳动者,应适当补充淡盐水,也要注意定时休息,一旦身体不适,要赶紧到阴凉处通风降温,不要硬撑,严重者一定要及时就医。中暑严重时很容易出现身体散热功能丧失、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多脏器损伤等严重热伤害疾病,请广大高温室外活动者提高警惕。

详情
2022-07-19

[交汇点新闻]神经外科专家成功切除椎管内肿瘤,帮助69岁老人重新站起来

交汇点讯“朱阿婆,您今天可以出院了。”“谢谢你们医生让我再次站起来,像以前一样轻松的生活。”即将出院的朱阿婆满脸笑容,而就在半个月前,她还坐着轮椅随身带着尿袋。故事要从3个月前说起,69岁的朱阿婆突然感觉右下肢乏力,当时并未在意,随后右下肢乏力症状逐渐加重,最后发展到不能活动,左侧下肢也逐渐出现无力的症状。更让朱阿婆困扰的是不能控制小便,并且出现了便秘。这些症状给朱阿婆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朱阿婆去当地医院进行检查,胸椎MRI检查的结果提示胸2-3椎管内异常信号,考虑脊膜瘤或者神经鞘瘤。经多方打听和深思熟虑之后,最终朱阿婆选择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王汉东教授团队进行治疗。在入院之后,王汉东教授发现朱阿婆的胸部椎管占位情况严重,肿物的体积约为1.51*1.08*0.89cm,紧紧地压迫脊髓,造成了严重的神经压迫症状。这也是朱阿婆下肢乏力,大小便异常的原因所在。朱阿婆既往有10年高血压病史(最高收缩压高达200mmHg),6年的糖尿病史。此外还有多次手术史,尿路感染等等。这些基础性疾病和既往的手术史均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王汉东教授考虑到朱阿婆身体的复杂的情况之后,制定了科学完备的治疗方案,第一时间治疗相关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的风险。在稳定基础疾病的病情和充分考虑疾病的情况之后,决定立刻为朱阿婆进行手术切除肿物。该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显微镜下微创手术切除了胸椎管内肿物。术后,朱阿婆直接进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在术后第1天精神良好,右侧下肢肌力恢复至1级,左下肢肌力也有了相应的改善。在术后第3天双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双脚已经能够独立抬离床面,并且双下肢的感觉障碍也在改善。在术后1周,朱阿婆已经能够下床站立和短距离行走,同时在进行科学的抗尿路感染治疗和评估之后,导尿管也被拔除。幸好术后病理提示为良性的脊膜瘤,朱阿婆也放心下来。据了解,南京明基医院神经肿瘤中心在王汉东教授的带领下,除诊治各种复杂脑肿瘤外,还可诊治各种椎管内肿瘤。王汉东教授介绍,根据肿瘤与硬脊膜和脊髓的关系可分为硬脊膜外、髓外硬膜内、脊髓髓内三大类。其中脊膜瘤占椎管内肿瘤的10%-30%,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85%的脊膜瘤位于髓外硬膜内,好发于胸段;虽为良性肿瘤,但其血运丰富,并且有恶化的可能。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障碍,感觉异常,括约肌功能的缺陷(主要为大小便功能的障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对长节段的椎管内肿瘤,则可以手术切除肿瘤,再行内固定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最大可能帮助患者提高术后质量。通讯员 李娜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详情
2022-07-19

[现代快报]南京又一例!热射病患者体温高达42.1℃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李娜记者刘峻)近日,南京进入了火炉“炙烤”模式,江苏省气象局发布了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南京白天的最高气温升至40℃。7月13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明基医院获悉,54岁的王先生在室外工作了几小时后“热昏了”,得了热射病,送到急诊时,体温已经高达42.1℃。7月12日,王先生持续在室外工作几个小时后,突然感觉浑身无力,于是赶紧停下工作稍作休息,休息几分钟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单位同事看他精神很差,立即将其送往附近医院。送院途中,王先生失去意识,伴有四肢颤抖,小便失禁。为进一步治疗,由120送至南京明基医院急诊科。王先生被送到急诊时,体温高达42.1℃,脉搏166次/分,血压为135/74mmHg,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急诊立刻进行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冰盐水静脉滴注,冰毯降温,冰帽脑保护等紧急治疗,同时完善相关检查,药物对症治疗,生命体征暂时稳住了。请ICU会诊,诊断为急性热损伤性疾病,后转入ICU继续治疗。“热昏了”绝对不再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南京明基医院一周内已接连收了几例中暑的病人,而且部分情况非常严重。急诊科主任阳世宇介绍,高温气候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在高温环境中,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生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量,就会引发急性热损伤性疾病,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日)射病。阳世宇提醒,户外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劳动者,应适当补充淡盐水,也要注意定时休息,一旦身体不适,要赶紧到阴凉处通风降温,不要硬撑,严重者一定要及时就医。中暑严重时很容易出现身体散热功能丧失、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多脏器损伤等严重热伤害疾病,请广大高温室外活动者提高警惕。另外也不乏“安静呆在家里”也中暑的患者,体弱者、老人、儿童、肥胖人群、孕妇等都是易中暑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每年夏天有很多老人是因天气太热导致突发危险,如果老人身体状况不佳,身上有基础疾病或者年事已高,最好打开家中的空调避暑。同时在使用空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空调病。出门前注意身体状况,防止一冷一热引发不适。

详情
2022-07-19

[紫金山]椎管内长肿瘤 老人术后重新站起来

半个月前,朱阿婆来到明基医院的时候,是坐着轮椅随身带着尿袋,满脸愁容的。如今的她,心情愉悦,笑声爽朗,因为她再次站起来,像以前一样轻松生活。69岁的朱阿婆,3个月前感觉右下肢乏力,当时并未在意,随后右下肢乏力症状逐渐加重,最后发展到不能活动,左侧下肢也逐渐出现无力的症状。进而双下肢感觉也变差了。更让朱阿婆困扰的是不能控制小便,并且出现了便秘。这些症状给朱阿婆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术前MRI术后MRI于是,朱阿婆去当地医院进行检查,胸椎MRI检查的结果提示胸2-3椎管内异常信号,考虑脊膜瘤或者神经鞘瘤。经多方打听和深思熟虑之后,最终朱阿婆选择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王汉东教授团队进行治疗。在入院之后,王汉东教授发现:朱阿婆的胸部椎管占位情况严重,肿物的体积约为:1.51*1.08*0.89cm,紧紧地压迫脊髓,造成了严重的神经压迫症状。这也是朱阿婆下肢乏力,大小便异常的原因所在。王汉东教授查房分析患者病情朱阿婆既往有10年高血压病史(最高收缩压高达200mmHg),6年的糖尿病史。此外还有多次手术史,尿路感染等等。这些基础性疾病和既往的手术史均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王汉东教授考虑到朱阿婆身体的复杂的情况之后,制定了科学完备的治疗方案:第一时间治疗相关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的风险。在稳定基础疾病的病情和充分考虑疾病的情况之后,决定立刻为朱阿婆进行手术切除肿物。王汉东教授手术该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显微镜下微创手术切除了胸椎管内肿物。术后,朱阿婆直接进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在术后第1天精神良好,右侧下肢肌力恢复至1级,左下肢肌力也有了相应的改善。在术后第3天双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双脚已经能够独立抬离床面,并且双下肢的感觉障碍也在改善。在术后1周,朱阿婆已经能够下床站立和短距离行走,同时在进行科学的抗尿路感染治疗和评估之后,导尿管也被拔除。随病情改变的还有朱阿婆的心情和笑容。术后病理提示为良性的脊膜瘤。术前朱阿婆依靠轮椅术后朱阿婆可以行走南京明基医院神经肿瘤中心在王汉东教授的带领下,除诊治各种复杂脑肿瘤外,还可诊治各种椎管内肿瘤。王汉东教授介绍,根据肿瘤与硬脊膜和脊髓的关系可分为硬脊膜外、髓外硬膜内、脊髓髓内三大类。其中脊膜瘤占椎管内肿瘤的10%-30%,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85%的脊膜瘤位于髓外硬膜内,好发于胸段;虽为良性肿瘤,但其血运丰富,并且有恶化的可能。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障碍,感觉异常,括约肌功能的缺陷(主要为大小便功能的障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对长节段的椎管内肿瘤,可以手术切除肿瘤,再行内固定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通讯员李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蒋晓春

详情
2022-07-11

[扬子晚报]97公斤“重量级”患者,成功移植脐带血干细胞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李娜 记者杨彦)马先生是一位体重高达97kg的“重量级”患者,1年前被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型-高危组。虽然前期化疗获得了疾病缓解,但要长期生存,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最有效地手段。可惜的是在中华骨髓库中未找到合适供体,同时又无理想的亲缘供者,于是找到了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丁家华主任。明基医院专家仔细评估后,决定为此患者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术。经过预处理,马先生于去年11月20日回输双份脐带血干细胞,同时予以药物预防排异反应。回输后第21天白细胞植入,第27天血小板植入。在成功克服了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后,造血完全恢复正常,检测提示脐血干细胞100%植入。目前马先生已恢复正常生活。血液内科医护团队丁家华主任介绍道:“相比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比较新的移植术式,优点有:移植准备时间短,干细胞容易获得,配型要求不高,几乎所有患者都能找到供者,远期生存质量较高。缺点是脐带血中干细胞数量较少,手术难度大,有不能植入的风险。加之该患者移植前体重达97kg,成功植入难度更大。我中心积累了丰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经验,最终让这例大体重白血病患者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利用这一技术造福更多需要移植的“不治之症”血液病患者。”

详情
2022-06-22

[扬子晚报]内窥镜下耳朵里看见虫子在动,突如其来的耳鸣竟跟宠物有关

王女士最近一直耳鸣,但她一直作息很规律,生活工作环境也没有噪音,没有网上说的那些耳鸣原因,来到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做耳内镜检查才发现,突如其来的耳鸣竟然跟养宠物有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黄洁副主任接诊了王女士,她介绍到:“耳鸣的原因非常多,常见的耳鸣跟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工作环境有关。如:熬夜、在地铁站工作、长期受装修噪音困扰等。但临床中的耳鸣也有不少跟耳道及鼻腔鼻咽部病变有关,比如常见的炎症等;部分耳鸣也与听力下降、耳鸣的中枢重塑化有关;还有部分与疲劳情绪紧张、心理障碍、腭肌痉挛以及一些系统性疾病、耳毒性药物等有关。从王女士的自述看,我们考虑可能是耳部的一些疾病导致的耳鸣。” 耳内窥镜检查下虫子还在动黄主任说“从耳内镜检查放大20多倍的画面中,我们发现王女士的耳道内鼓膜附近有几只小虫子,从形体看初步判断为耳螨。耳螨在王女士耳朵里会偶尔触及鼓膜,这才是引起耳鸣的真正原因!后来王女士告诉我们她确实养猫,如果猫患有耳螨,并在王女士的沙发、床上甚至枕头上呆过,就有让人染上耳螨的风险。”“我们门诊上已经遇到过好几次感染耳螨的患者”,黄主任提醒大家:“经常接触宠物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宠物卫生,与宠物保持适当距离。因为耳螨肉眼难辨,如果出现类似撕破布或哗啦哗啦的耳鸣症状,一定要到耳鼻喉科用耳内镜仔细检查并及时处理,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通讯员李娜蒋佳佳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

详情
2022-06-22

[南京晨报]孕妇重度子痫血压飙升,紧急剖宫产母子平安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今年40岁的赵女士顺利地怀上了二胎,孕早期反应不重,想着自己第一胎生得顺顺利利,所以每天开开心心地去产检,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意想不到的是,孕28周在当地产检时发现血压140/96mmHg,复测后血压却正常,但家中监测血压波动仍在140/96mmHg上下。10天后,当赵女士再次复查时,血压升高140—150/90—100mmHg,双腿浮肿得厉害,尿蛋白阳性,住院治疗1周内血压波动幅度大,控制仍不理想,而且水肿加重了。赵女士慕名来到南京明基医院产科,接诊医生武巧珍副主任医师认真分析赵女士的病情及诊疗经过,安排她紧急住院。武医师表示,赵女士是重度子痫前期,除了出现明显的血压升高,还可能会出现脏器的损害,如蛋白尿、肝功的损害、头痛以及眼底的病变。这是一种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健康的影响很大,一定要引起重视。然而此时的赵女士妊娠只有29+5周,距离正常分娩还有三个多月。赵女士在武巧珍指导下住院治疗,把血压控制下来。住院治疗8天后赵女士血压控制平稳就出院回老家了,武主任再三交代回家后也要每日监测血压,以免出现险情。出院后没多久,赵女士发现血压较住院时又升高了,偶有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不放心之下,再次来找到武巧珍,测量血压,竟然高达175/112mmHg,入院后予以解痉、降压紧急处理,产科联合心脏科、眼科、新生儿科、麻醉科会诊。赵女士再次入院时重度子痫前期伴有胸闷、头痛,继续妊娠可能会出现脑出血、心脏衰竭、肝包膜下血肿等情况,也有胎盘早剥、死胎等风险,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生命。虽然此刻赵女士怀孕只有31+周,在已经完成促胎肺成熟治疗的情况下,为挽救母儿生命决定紧急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但更为棘手的是,赵女士子宫下段未形成,胎儿先露高浮,但术中必须要控制血压平稳,避免脑血管意外,控制液体平衡,避免心衰,预防产后出血,慎重选择子宫收缩药物。手术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对医生的经验和操作要求极高。最终,在多学科的保驾护航下,赵女士于5月25日在接受了紧急剖宫产,顺利娩出一个1460g的男婴,Apgar评分10-10分,手术中血压平稳、术中出血350ml。7天后就康复出院了,新生儿则在儿科继续观察,情况良好。武巧珍提醒,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增加,妊娠相关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增加。子痫前期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占全球孕产妇死因的14.0%。各位孕妈一定要重视孕期管理,尽早发现高危因素,做好一级预防。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通讯员李娜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22-06-15

[南京晨报]女工友不慎摔倒 手臂绞成“麻花” 明基专家“巧手”完成高难度再植

“准备清创、补液,动作快点”“快点去拿骨科器械过来、快去准备显微镜和显微器械,常规显微线……”“再看一下血压,备血”……2022年2月24日晚,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的手术室,紧张凝重的氛围中不断传来该院手足显微外科闫浩主任催促的声音,近十名医护人员正有序地进行着一场“争分夺秒”的断臂再植手术。刘大姐今年53岁,是一名工人。2月24日下午在上班时,不慎摔倒,右手手臂被搅入传送带。当工友将其救下来时,右手臂已经拧成麻花状,手臂皮肤像剥壳一样完全撕脱,两端残臂被严重工业污染,颜色漆黑,血肉模糊,难以分辨。下午5点左右,患者立即被转至南京明基医院急诊科,血压当时只有70毫米汞柱,已经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影像结果提示:双侧少量气胸,肺组织压缩约5%,右侧肱骨、肩胛骨喙突骨折,胸骨体骨折,右侧第2-7肋骨骨折,左侧第2—5前肋不全骨折。接诊医生第一时间赶到急诊ICU,看到断臂情况,根据经验,觉得损伤极其严重,再植的可能性极小,但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行断臂再植,希望保住肢体。接诊医生一边协助急诊护理压迫肢体止血(止血带时间较长,需定时松开),向上汇报,手足显微外科闫浩主任在科室群里组织当天值班组立即准备断臂再植手术,并协调开通绿色通道,急诊科、输血科及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部门、人员做好准备。患者经过急诊ICU抗休克治疗、术前检查、术前准备,短短1个多小时,经绿色通道很快被送入了手术室。手术室、麻醉科医护人员立即为患者进行全麻准备工作。患者的手臂能否被接上?手术室里,一场较量正式开始!闫浩主任、主治刘琨医师及当日值班医生,立即为患者进行彻底清创。因其手臂工业污染过重,成为成功再植的首要关口,闫浩主任表示,一定需要仔细清创,要不然很难过术后感染关,努力也将前功尽弃,因此,大家不放过一处污染伤口,清理出大量发黑的坏死组织和失活组织。仔细清创完毕,暴露在大家眼前的手臂不禁让人触目惊心,几乎毫无再植条件,骨折端部分骨缺损,上臂的肌肉大范围撕脱、离断,血管广泛挫伤还伴有短缺,上臂的主要神经全部撕脱,直接缩到了腋窝里面,皮肤呈广泛脱套。但闫主任考虑患者情况,说:“保!至少我们要竭尽全力,给人家带点希望,总归还是有意义的。”听到闫主任的鼓励,大家不敢怠慢。接下来,肱骨适当的短缩、内固定,血管、神经、肌肉修复手术。在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用时4个多小时,凌晨1点,终于将患者的右手臂再植成功。第二天一大早,闫主任来到了创伤ICU病房进行术后查房,患者病情稳定,再植手臂血运很好,断臂的成活可能性非常高。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观察与康复,目前刘大姐已经可以自行锻炼了。据了解,刘大姐是2022年该院手足显微外科大肢体离断再植的第三例,充分证明了医院应对大肢体离断等疑难危重病例救治的综合实力。通讯员李娜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22-06-14

[扬子晚报]三成房颤患者会并发脑卒中

每年的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房颤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还是个“老年病”,实际上,近年来房颤和阿尔茨海默病一样,都有年轻化的趋势,一不留神就容易发展成脑栓塞,严重影响生命健康。心脏乱跳就是房颤吗?房颤能被根治吗?扬子名医团《有请名医》特别邀请到南京明基医院副院长李新教授,请他带大家一起来认识房颤这个危害不止在心脏的“心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吕彦霖  大咖小传  李新主任医师,博士,明基医院国家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现任:南京明基医院副院长,明基医院南京监狱分院副院长。具有国家卫计委冠心病的支架介入治疗资质,具有国家卫计委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资质,具有国家卫计委起搏器治疗资质。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等,累计完成介入手术6000余例。担任:江苏省医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介入分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江苏省心血管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江苏省第三届“名医民选”百姓信任的医学专家;南京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  房颤是心房在“抖动”,危害不止“伤心”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不少人都有过胸闷、心跳过快或是“心跳漏了一拍”的感受,这是房颤的表现吗?李新教授表示,房颤其实比这些症状要严重得多。房颤发生时,心脏激动的频率达到300~600次/分,心房在“抖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心跳不规则,心脏射血分数会显著下降,引发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也就是心衰,会产生很多临床后果。严重时稍稍活动后就有可能胸闷气急,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威胁到生命健康。房颤的危害又不止只在心脏。在正常窦性心律的情况下,心脏内的血流是规则的,有一条单向的路径,但房颤发生时,血流被扰乱了,在心耳的位置形成湍流。就像流速缓、湍流多的水域容易沉积泥沙一样,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内特别容易形成血栓。血栓掉落后跟着血流跑,在四肢、肺部、肠系膜等位置都有可能堵住血管,造成栓塞。最严重也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血栓跟着血流进入大脑,堵住了脑血管,造成卒中发生。  抗凝药用得“将将好”,需要专业管理  房颤对于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我国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高达30%,与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将增加5倍。所以,一旦发现患有房颤,患者就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发生。对于抗凝药物,很多老百姓也是疑虑重重。“血栓防住了,会不会出血的风险反而更大了?”“吃了抗凝药物都不敢出门了怎么办?”李新教授表示,抗凝药物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大部分房颤患者来说,普通的抗凝方案都是适用的。但如果患者本身还有胃肠道出血甚至脑出血的情况,那么这个抗凝方案就需要包括心内科、神经内科、药师等多学科医生坐到一起来讨论,为患者找到一个既能防住血栓,又能防住出血的方案。”李新教授告诉广大观众,现在使用的新型抗凝药作用机理与传统抗凝药不同,作用靶点更单一,患者不再需要频繁去医院检测,安全性、方便性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治疗效果也有很大改观。同时,很多医院都已经开设了专门的抗凝门诊,患者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规律复诊调整药物,不要想当然地自行加药或是减药、停药,才能将抗凝管得“将将好”。  微创手术恢复心脏正常节律,有效率可达85%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房颤还有导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外科微创射频消融治疗等方法。消融也有冷热之分,“热消融”是使用一根带电极的导管,通过静脉植入心腔特定的位置,采取高频电流局部加热的方式,逐点消融来隔离两侧肺静脉传导,相当于毁掉导致心脏异常跳动的“电路”,让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冷消融”指的是“冷冻球囊消融术”,相较于“热消融”的“一点点”来“烫”,以点连线,冷冻消融一“冻”冻一片,以“带状损伤”来破坏“电路”,成功率会更高一些。现在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已经可以达到85%-90%,相当一部分对药物无法耐受的房颤患者可以从中获益。另外,根据资料显示,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主要起源于左心耳;在非瓣膜型房颤患者中,左心耳血栓占心房血栓的90%左右。所以,左心耳切除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房颤治疗术后血栓栓塞的几率。所以在做胸腔镜下的射频消融手术同时,还会同步做左心耳切除手术,“一锅端掉”血栓形成的“大本营”,避免传统手术弊端,提高房颤治疗效果,大大地降低了脑梗塞发生的危险,术后患者3-5天即可康复。  年轻人注意,少烟酒、别熬夜  很多人房颤是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明显上升,6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1%,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预计在未来40年,患病率将增加5倍以上。建议60岁以上人群都应该每年进行常规筛查,平时如果有心慌、心跳、脉搏不整齐的时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于房颤是多靶点、多因素致病,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改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慢阻肺等可能导致房颤的不良因素。有吸烟喝酒、过度摄入咖啡浓茶等不良生活方式,情绪激动、都有可能导致房颤。近年来房颤的发生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要提醒年轻人不要掉以轻心。尤其要科学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预防猝死发生。

详情
2022-06-09

[南京晨报]子宫肌瘤位置刁钻,宫腔镜下解顽疾

今年年初,40岁的苗女士突然无原因的阴道少量出血并淋漓不尽,而且总感觉身体乏力,平素身体健康、月经规律的苗女士吓坏了,赶紧在家附近的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贫血”。明确诊断后,苗女士就在当地医院行宫腔镜诊断性刮宫,术中发现宫腔左侧壁至宫颈内口有一枚鸡蛋大小的黏膜下肌瘤,大小约为4cm×5cm,因术中出血较多未进一步行肌瘤切除。疫情结束后去医院复查B超,祸不单行,不但之前的肌瘤还在,竟又发现了另外一个肌层内肌瘤,大小约3.7cm×2.7cm,王女士得知结果后更加焦虑了。苗女士经朋友介绍,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宫腔疾病专科找到了主任王素敏和副主任陈珂寻求治疗。王主任查看后,建议苗女士住院再次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彻底去除宫腔内黏膜下肌瘤。经过严格评估、精心准备后,王素敏为苗女士选择了经宫腔镜下子宫黏膜肌瘤切除术来解决她半年来的困扰。手术中,王素敏用宫腔镜仔细探查,发现患者宫腔十分狭窄,宫腔后壁近子宫下段见一枚直径约3.5cm肌瘤凸起,局部充血坏死,内突近50%,子宫内膜不厚,双侧输卵管开口均被肌瘤组织遮挡暴露不清,宫颈管呈筒状,未见明显增生组织,考虑II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此类肌瘤嵌在子宫肌层中,位置刁钻,清除十分困难,故手术操作难度极大。王素敏凭借其娴熟、精湛的技术,成功取出肌瘤组织,术后查看宫腔内壁平整,宫腔呈倒三角形,双侧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B超下宫内膜线清晰。术中注射欣母沛、静滴缩宫素促宫缩治疗,手术出血量很少,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手术当日便下床活动,隔日即健康出院。苗女士术后第一次月经量较前明显减少。门诊复诊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膜厚5.2mm,贫血也得以纠正。第二次月经干净后来院行宫腔镜二探,术中查看宫腔内壁平整,无异物凸起,双侧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陈珂提醒,月经量增多是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为肌瘤使宫腔增大,造成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此外肌瘤还可能使附近的静脉受挤压导致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与扩张,从而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等症状。长期经量增多又会引发贫血、乏力等症状。因此,女性一旦身体发出异常出血、腹部包块、疼痛、贫血等这些“信号”,最好去医院查一下。但无症状患者为数亦不少,仅在体检时被发现,一年一次的常规体检也非常重要。早发现、早治疗。通讯员李娜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

详情
10 11 12 13 14/180页 共2155条 15 16 17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