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互联网医院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25-09-02

[紫牛新闻]八旬老人心脏告急,血管里“开山劈石”完成生命逆转

七月底,年过八旬的王爷爷被一阵突如其来的胸闷压得喘不过气,胸骨后及剑突下闷堵感挥之不去,冷汗瞬间湿透了衣衫。一周之内,这种疼痛折磨反复来袭,便在当地医院就诊。而急诊的检查对王爷爷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0.5%,血糖控制糟糕,pro-BNP超过8000pg/ml,心肌损伤标志物TnI显著升高,心电图更是让人担忧——频发室性早搏、T波异常;而最令人揪心的是冠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钙化如同钢筋水泥般坚硬,血管扭曲变形。“钙化太重,支架进不去;年龄太大,基础病太多,搭桥风险太高……”当地医生无奈地摇头,老人似乎被推到了“悬崖边缘”。带着不甘与最后一丝希冀,家人带着老人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心血管内科蔡伟副主任医师的门诊就诊,蔡伟副主任仔细研究患者病情,认为还有冠脉介入机会,遂收入院。入院后,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新详细分析影像资料后发现,虽然患者血管钙化程度骇人,但左主干尚未累及,这正是关键的突破口。在李新副院长主持下,心血管内科进行了深入的术前讨论,决定亮出“组合重拳”:冠脉内旋磨术——这柄精密的“金刚钻”,将以高速旋转的钻石磨头,一点点啃噬掉血管内那些顽固的钙化壁垒,为后续治疗开辟通道;震波球囊技术——如同在血管内引爆微型“冲击波”,震裂深层的钙化斑块,使血管重获弹性;最后才是支架的植入,为这条历经“开山劈石”后的生命通道提供长久的支撑。手术日当天,王爷爷被推进DSA心导管室,局麻后,李新副院长、蔡伟副主任带领团队开始了长达2小时的血管重塑,最终,两枚支架被顺利输送至病变最严重的左前降支,稳稳释放撑开。当影像屏幕上清晰显示血流重新顺畅地通过那曾经几近堵死的血管时,导管室内凝重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注入暖流,生命通道打开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冠脉有钙化。”副院长李新介绍说,钙化病变是冠脉介入治疗难以攻克的关键堡垒,“我们通过冠脉内旋磨联合震波球囊技术,消蚀并修饰钙化斑块及钙化结节,碎裂深层钙化环,提高了后续支架释放质量,达到理想的支架贴壁和膨胀效果,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再狭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老人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当天,他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本以为只能等日子了,没想到还能再享几年清福,太感谢你们了!”从“判死刑”到重获新生,王爷爷的生命突围,是高龄复杂冠心病治疗领域一次值得铭记的技术亮剑。通讯员蒋佳佳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2025-09-02

[现代快报]八旬老人冠状动脉钙化硬如水泥,医疗团队“钻墙碎石”打通血管

近日,年过八旬的王大爷突然感到心慌胸闷,胸口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而且隐隐作痛。一周之内,他被这种痛苦反复折磨,在当地医院急诊检查,发现王大爷的心脏已不堪重负,而且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最终他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寻求帮助。老人胸闷遇重重危机当地医院急诊检查发现,王大爷的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0.5%;心功能很差;心肌损伤标志物也显著升高。此外,他还频发室性早搏、T波异常;最令人揪心的是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钙化如同钢筋水泥般坚硬,血管扭曲变形。当地医生表示,钙化太重,支架进不去;年龄太大,基础病太多,搭桥风险又太高。于是老人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心血管内科蔡伟副主任医师门诊处就诊,蔡伟仔细研究了患者病情,认为还有冠脉介入机会,遂收入院。找到突破口“打通”血管入院后南京明基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新详细分析影像资料后发现,虽然王大爷的血管钙化程度骇人,但左主干尚未累及,这正是关键的突破口。在李新的主持下,心血管内科进行了深入的术前讨论,决定亮出“组合重拳”:冠脉内旋磨术——这柄精密的“金刚钻”,将以高速旋转的钻石磨头,一点点啃噬掉血管内那些顽固的钙化壁垒,为后续治疗开辟通道;震波球囊技术——如同在血管内引爆微型“冲击波”,震裂深层的钙化斑块,使血管重获弹性;最后才是支架的植入,为这条历经“开山劈石”后的生命通道提供长久的支撑。手术当天,王爷爷被推进DSA心导管室,局麻后,李新、蔡伟带领团队开始了长达2小时的血管重塑,最终,两枚支架被顺利输送至病变最严重的左前降支,稳稳释放撑开。影像屏幕上清晰显示,血流重新顺畅地通过那曾经几近堵死的血管。早筛早治是关键术后恢复期,老人的变化令人欣慰。曾经如影随形的胸闷胸痛悄然退场,呼吸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畅快。出院当天,王爷爷紧紧握住医护的手:“本以为只能等日子了,没想到还能再享几年清福。”李新指出:“钙化病变是冠脉介入治疗难以攻克的关键堡垒,我们通过冠脉内旋磨联合震波球囊技术,销蚀并修饰钙化斑块及钙化结节,碎裂深层钙化环,提高了后续支架释放质量,达到理想的支架贴壁和膨胀效果,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再狭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王爷爷重获新生,见证着医学发展的温度。李新表示,让更多高龄患者得到有效救治,需要医生不断突破技术边界,更需要公众提升疾病早筛意识。通讯员李娜蒋佳佳现代快报/现代+记者梅书华

详情
2025-09-02

[南京晨报]让生命更有质量,安宁缓和医疗为中末期患者保驾护航

安宁疗护、缓和医疗、临终关怀……这些词在国内认知似乎区别并不大,都是指从不可治愈疾病的晚期状态走向生命结束之前的医疗和照护服务。但国际上对缓和医疗、安宁疗护的定义和国内是有一定出入的。8月22日至24日,“汇聚六朝金陵,共话安宁缓和新程”首届南京明基医院国际安宁缓和大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多位安宁疗护专家齐聚,共话安宁缓和学科发展。缓和医疗是什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缓和医学科执行主任周智告诉记者,曾经在医院里面,做过一个调查,随机问了100个人,不知道!就安宁疗护呢?大概百分之十几的人是知道的,临终关怀80%的人是知道的,所以说大家都把它作为临终关怀的代名词。很多人误以为缓和医疗只针对生命终末期患者,甚至将其等同于“等待离世”。如果说,安宁疗护护航人生“最后一公里”,而缓和医疗走到患者和家属身边的时间应该更早。“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不止一次地在定义,中晚期这种病人,尤其是肿瘤病人,在早期抗肿瘤治疗的时候,或者是其他的病人在治疗的时候,缓和医疗就应该介入进去,随着疾病不断进展,到最后不能做化疗的时候,缓和医疗应该贯穿其中,而不是等到疾病进入终末期,不行了,缓和医疗再介入,是不对的。”周智介绍,安宁缓和医疗不仅是在病房,在门诊也是可以。对患者来说,缓和医疗相当于定期保养,比如出现化疗副反应,可以到门诊来处理,需要心理支持、营养支持、健康指导等,我们都是可以介入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尊严。”活动当天,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中心慈怀疗护部主任余俊明介绍,慈怀疗护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了解需求,规范政策,是推广慈怀疗护的基础;其次在临床教育方面,在大学生以及大学毕业生中,广泛开展慈怀疗护的教育和科普;此外还需在研究、质量评估、认知等多方面下功夫。“新加坡2019年曾做过一项针对民众对慈怀疗护的调查访问,结果表明约只有50%的民众对此有了解,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余俊明说。通讯员 李娜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详情
2025-07-30

[紫牛新闻]100℃也不能将它“杀死”!如何远离这个“超级致癌物”?

近日,郑州一60岁女子因为呕吐、腹泻前往医院就医,医生在她胃中发现大量黄曲霉菌。探寻病因得知,该女子一双筷子用了5年没有更换,高度怀疑与此有关。话题#女子筷子5年不换胃里发现黄曲霉菌#也冲上微博热搜。目前,该女子经过治疗已经康复出院。南京明基医院营养科主任周彤提醒,除了菜板,黄曲霉素主要污染对象有粮油及其制品,如花生、玉米、大米、花生油、玉米油等。此外,坚果、豆类、肉类、乳及乳制品等也容易被污染。而“杀死”黄曲霉素需要280℃的高温,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定期清洁卫生死角。记者发现,近年来关于黄曲霉素污染事件的报道并非个例。比如6月,就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河南一女子劈开用了几年的菜板,发现里面是拼接的,已经全部发霉变质,“黄曲霉素窝”被揪出。“木质菜板、筷子等的表面存在天然的细小孔隙和裂纹,每次使用后即便经过简单冲洗,仍会有水分和有机物残留在这些缝隙中,为黄曲霉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理想环境。”周彤主任说。黄曲霉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之一,少量摄入就可能导致急性中毒,出现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肝衰竭甚至死亡。它还是I类致癌物,长期低剂量摄入会增加肝癌、胃癌、肾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但它真的很容易滋生吗?其实也并非如此。专家介绍,要产生黄曲霉素需要非常多的条件,首先是温暖、潮湿的环境,足够的特定营养成分,还要必须被携带产毒基因的黄曲霉污染。以生活中黄曲霉素风险较高的发霉的花生、玉米等食物来说,即便是被黄曲霉污染了,也不是说一定会有黄曲霉素,因为不是所有黄曲霉都有产生黄曲霉素的基因,许多黄曲霉基因型并不能产生黄曲霉素。但我们能做的对自身健康的保护就是,发现食物发霉,必须整个丢弃,因为已经霉变的食物,即便切掉变质部分,剩余部分也可能已被毒素渗透。一旦产生黄曲霉毒素,便极难彻底清除,因为100℃煮沸无法破坏毒素,因此预防霉变比事后处理更重要。周彤主任建议,要防范这种“隐形威胁”,关键在于科学储存食物和日常卫生清洁。“黄曲霉菌偏爱高淀粉、高脂肪的食物,像粮油、坚果等食品的储存环境需要保持干燥,密封容器可以有效隔绝污染。菜板、筷子保持干燥,定期更换(木质建议半年一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2025-07-30

[南京晨报]外卖优惠券推高急诊量年轻患者最多 专家呼吁:警惕外卖“价格战”下的健康隐患

“0元”喝奶茶、“1元”吃炸鸡、连平时高高在上的品牌咖啡都在外卖平台优惠券的加持下纷纷开始“接地气”,殊不知,在全民“薅羊毛”的同时,身体先扛不住了。7月29日,记者从南京多家医院了解到,高温加上不健康饮食之下,急性肠胃炎等频发,更有一些年轻人因习惯性点外卖,被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盯上”。每天一杯奶茶,23岁小伙被痛风“盯上”“医生,我的膝盖突然肿得像馒头,疼得路都走不了。”23岁的小林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南京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诊室,脸上满是痛苦。经检查,小林的血尿酸值高达880μmol/L,远超420μmol/L的正常值上限,被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而追根溯源,这突如其来的病痛与他每天至少一杯的奶茶脱不了干系。小林告诉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学博士苏定雷,自己是奶茶的忠实爱好者。近半年来,他几乎每天午休都会到公司楼下的商场买杯奶茶,有时加班比较晚,还会再点上一杯。“我觉得现做的奶茶比普通饮料健康,而且我还挺关注健康的,所以一直点的是三分糖,没承想还是出了问题。”小林懊恼地说。苏定雷介绍,小林每天一杯奶茶,长期下来,果糖摄入过量,这就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埋下了隐患。随后,苏定雷先对小林采取消炎镇痛治疗,帮助其缓解了疼痛;之后,又通过药物为小林进行降尿酸治疗,最终使其尿酸降至达标范围内。急诊腹痛门诊,一天接诊五六十位肠胃炎患者满20减15,满30减20……在“白菜价”甚至免单的诱惑下,今年30岁的吴先生因晨起呕吐、上腹胀痛来到南京明基医院急诊腹痛门诊。吴先生回忆说,前一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在外卖优惠券的加持下,夜里又外卖了烧烤,而且还喝了冰箱里的冰啤酒,没想到一大早肚子就发出了“抗议”,吐的都是前一天晚上的食物残渣。该院急诊腹痛门诊接诊医生杨国祥经初步检查后,抽血化验提示患者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超标,吴先生确诊急性肠胃炎。“不健康饮食引起的急性肠胃炎,近期在急诊十分常见。”杨国祥告诉记者,“询问患者的时候,经常就是吃了热的又喝了冰饮,或是吃了饭又点了外卖夜宵或下午茶,吃得过多或者不健康,加上晚上受凉。急性肠胃炎近期每天都有,每天能来五六十位患者,绝大多数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急诊上半夜非常忙。”外卖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杨国祥建议,外卖虽便捷,一定要适量,慎选“重口味”。更不可贪图商家优惠券,一味“薅羊毛”,多买贪吃,埋下健康隐患。毕竟外卖的价格不昂贵,但健康的代价谁也承担不起。实习生廖勇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25-07-25

[紫牛新闻]九旬老人突发险疾,抽丝剥茧精准守护“生命温度”

在医疗救治的战场上,高龄患者往往是最具挑战的“难题”。他们症状隐匿、病情复杂,如同包裹着层层迷雾的“生命密码”,需要医者用加倍的细心与专业去破译。近日,南京明基医院老年科就成功“解码”了一位90多岁老年男性患者的危急病情,解开了困扰他多日的发热、呕吐谜团。十多天前,这位老爷爷突然出现高热、寒战,家人急忙送医。检查结果令人揪心:白细胞值高达24×10⁹/L,远超正常值!随后,老人又出现了剧烈呕吐,食欲急剧下降。在外院经过抗炎等治疗,病情未能有效控制。看着耄耋之年的亲人日渐憔悴,家属心急如焚。高龄老人的疾病表现往往“不走寻常路”,症状极不典型,再合并本身多种基础疾病,这给诊断带来了巨大困难。入院后,老年科团队立刻为老人安排了全面细致的检查。面对复杂的病情,他们没有丝毫懈怠。医疗团队反复梳理病史,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层层深入分析。最终,真相浮出水面——导致老人持续发热、呕吐等一系列痛苦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肺部感染!明确了病因,治疗就有了明确方向。医生们为老人量身定制了精准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同时给予精心的营养支持和全方位护理。在老年科医护团队日夜不息的悉心照料下,老人发热消退、呕吐停止、食欲逐渐恢复。复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已康复出院!此次成功救治,是南京明基医院老年科综合实力的生动体现。从面对不典型症状时的敏锐洞察和严谨分析,到明确诊断后的精准治疗与精心护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汗水与对生命的敬畏。面对老年患者复杂的健康挑战,老年科始终秉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严谨态度和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用专业与温度,为老年朋友的生命健康筑坚实的守护屏障。通讯员蒋佳佳

详情
2025-07-25

[扬子晚报]一条来自1970年的“远古项链”,竟让自己中毒了?

近日,一位网友发视频称自己在意大利中古集市上买到了一条来自1970年的“远古毒项链”。因为在佩戴后的第二天早上,这位网友的脖子就开始变得又红又肿,还奇痒难耐。眼看皮肤受损的面积越来越大,便赶紧去药店找医生开药,说医生确诊为镍金属中毒。其实,一些耳环、项链、手镯等饰品里含有的重金属引起皮肤过敏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导致中毒的风险并不高,尤其是短时间接触。南京明基医院皮肤科主任康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这位网友视频中呈现出的皮肤状态来看,更可能是镍过敏导致的接触性皮炎。“如果是镍中毒,会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来说,只有高浓度的镍才会引起急性中毒,低浓度镍长期吸收也可能发生慢性中毒,但一般影响的是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而即便皮肤有一点破损,在佩戴含有镍的饰品后,发生中毒的可能性也非常小。”“该网友在视频最后对出现这一情况的原理解释以及防止措施也是针对过敏展开的。”康莉主任说。“在门诊上,如果遇到局部反复发生湿疹的患者,我们会建议患者做斑贴试验来寻找可能的接触性致敏物,这与食物或吸入物引起的过敏是完全不同的反应。”康莉主任说,在没有明确致敏物前,皮肤由于长期接触致敏物导致其处于敏感状态,加上搔抓等刺激可在接触部位发生慢性湿疹样改变,临床常诊断为慢性湿疹,但其本质是慢性接触性皮炎,去除致敏物后经过治疗完全可以恢复。当然,在可能引起过敏的金属里面,最为普遍、嫌疑最大的金属成分就是镍了,甚至镍引发的接触性皮炎还有“镍皮炎”这一称呼。记者了解到,镍不仅有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而且价格低廉、光泽度高,所以会广泛应用在耳环、项链、手链等饰品和眼镜框、皮带扣、纽扣或表带等日常用品中。有研究表明,镍离子在汗液的作用下更容易溶出,所以,在夏季或潮湿环境中佩戴含镍饰品更容易引发过敏。长时间使用后因为磨损导致表面镀层受损,镍离子也更容易接触皮肤,这是一些金属制品早期使用无反应,1-2年后才出现皮肤过敏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局部发生镍接触性皮炎后,由皮肤破损导致镍吸收入人体后,可能会发生全身的过敏性皮炎(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康莉主任提醒,最好选择低敏、安全材质的饰品,如足金、足银、钛、陶瓷等;避免皮肤破损时佩戴;运动、洗澡时取下,定期清洁首饰,注意佩戴卫生。发现金属制品有磨损后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或及时更换。“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取下首饰,外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严重时立即就医。”。当然,镍过敏只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人群中,通过斑贴试验是可以明确的,大多数人不必草木皆兵。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2025-07-25

[现代快报]甲状腺癌是“懒癌”?复查和治疗不能懒

甲状腺癌是‘懒癌’,不用太紧张”——这种说法在大众中颇为流行。然而,在临床上,却有不少因轻信这一说法而延误治疗的案例。近日,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龚单春在接受采访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约九成甲状腺癌的确发展缓慢,患者不用过于焦虑,但仍有约一成恶性程度较高,不容忽视。面对甲状腺癌,规范治疗和定期复查必不可少。在选择手术方式时,不建议为了美观或者因为害怕手术,而盲目选择消融。 龚单春主任为患者手术老人术后十年不复查,“懒癌”复发变拳头大“78岁的陈奶奶(化姓),十年前做过甲状腺癌手术,术后再没复查过。前不久出现吞咽困难,来医院检查时,复发的肿瘤已经有成人拳头那么大,侵犯了气管和食管。”龚单春提起正在住院的陈奶奶,语气中满是惋惜。因为觉得甲状腺癌是懒癌,陈奶奶和家人便认为“做个手术就没事了”。陈奶奶术后仅复查过恢复情况,之后十年间既没定期检查,也没关注身体变化。直到吞咽困难影响进食,才发现肿瘤已严重侵犯周围器官。“甲状腺癌术后也必须像对待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坚持‘没事定期复查,有事随时检查’的原则。”龚单春强调,如果无症状,要按规范随访,术后第一年每三个月一次,第二年若稳定可听从医嘱适当延长间隔,不要嫌麻烦;一旦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就要立即就医,而不是傻傻地等待既定复查时间。他进一步解释,恶性肿瘤都可能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甲状腺癌也不例外,肺转移较为常见。很多人认为癌症一转移就没得治了,但是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还是比较好的,即便出现远处转移,先切除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再进行碘-131治疗,预后仍较好。“如果老人按时复查,就能早一步干预,预后会更好。”女子为美观消融,隐匿转移只能二次手术近年来,甲状腺癌手术方式发展迅速,除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以射频和微波消融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方式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脖子上开一个口子,太吓人了。”26岁的小张(化名)初入职场,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分级4B级,高度怀疑恶性。因为害怕动刀,想避免明显的疤痕,她选择了消融治疗。三个月后复查,小张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现甲状腺癌已经转移。甲状腺结节消融术这一微创治疗方式,让许多甲状腺患者克服了对手术的恐惧,但龚单春指出,目前消融主要用于良性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是否可用于甲状腺癌学术界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他强调,甲状腺癌确诊时常伴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高达30%,消融只能处理原发灶,无法清除淋巴结。一些隐匿性转移,术前影像学难以发现,只有术后病理切片才能确诊。最终,小张不得不接受二次手术。龚单春介绍,开放性手术虽然会留疤,但是治疗最为彻底,对于肿瘤较大、侵犯周围器官、淋巴结广泛转移以及需术中探查等情况,开放性手术应该作为首选方式。对于早期甲状腺也可以选择腔镜手术通过锁骨下、乳晕、腋下或口腔入路等方式避免颈部疤痕,兼顾治疗效果与美观。他强调,选择治疗方式时应优先考虑疗效和安全性:“消融对部分的良性结节患者可能适用,但对恶性肿瘤需谨慎,不能单纯为了所谓微创、美观而冒险。”未来AI助力甲状腺癌诊断近年来,随着B超和穿刺技术的普及,大量的甲状腺癌患者于疾病早期即被诊断并接受治疗,从而获得了良好的预后,也使得有人认为甲状腺癌是一种“懒癌”。实际上,甲状腺癌并非只有一种,而是分为四类,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前两类统称分化型,占90%以上,术后十年生存率较高,是大家俗称的“懒癌”,但分化型甲状腺癌中也有部分亚型,如高细胞型甲状腺癌,复发率及转移率高于常规分化型甲状腺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尤其是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极高,平均生存期约6个月。龚单春再次提醒,即便是分化型甲状腺癌,也有少数亚型发展迅速,如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类型。他曾接诊过一名20多岁的年轻女性,确诊时就已经出现了肺转移。“她的分型属于分化型中较少见的快速进展类型,因从未检查,发现时肿瘤较大,胸部CT显示肺上有多个结节。”这说明“懒癌”并非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在甲状腺癌的诊疗过程中,检查诊断是关键的第一步。龚单春告诉记者,AI超声技术已经崭露头角。它通过学习整合海量的甲状腺癌患者的检查数据,把甲状腺结节的各种特征跟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合算法给出结节性质预测。它就像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B超医生,对于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判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如果AI超声的准确度能跟手术之前细针穿刺的结果不相上下的话,或许可以让患者免受穿刺之苦。”通讯员李娜现代快报/现代+记者梅书华

详情
2025-07-14

[扬子晚报]暑期生长发育门诊迎来小高峰,给孩子身体“查漏补缺”,家长应该怎么做?

挑食厌食,身高长的也不行;食欲太好,担心体重超标;还没到10岁,就来了月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关于生长发育的问题。暑期到来,很多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都迎来了一个就诊小高峰,不少是因为身高、性早熟等问题。本期《大咖健康课》,南京明基医院儿科副主任徐建华将针对这些常见儿童生长发育问题进行详解,提供科学的管理建议,缓解家长的焦虑,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视频杨泽华许倩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大咖小传徐建华南京明基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江苏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委员。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如各类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儿童保健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以及新生儿及早产儿出院后管理。识别“小大人”,需要警惕“猛窜个儿”9岁女孩儿可可(化名)身高一米四,在这个暑假到来之前的一个星期突然来了“月经”,意识到有些不对劲,可可妈妈便急忙带着可可来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乳房已经明显发育,骨龄也比实际年龄大了2岁。家长一直自豪于可可的身高在同龄人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按照现在的骨龄推算,如果再不干预治疗,可可的成年身高很可能会不足一米六。“哎,都怪我发现的太晚了。”可可妈妈陷入深深的自责。类似可可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其实女孩子的性早熟相对是比较容易发现的,比如乳房的突出、月经来潮等。可对于男孩子来说,让家长去观察和测量阴囊里睾丸体积的变化并不那么容易。”徐建华主任告诉记者,从门诊情况来看,有很多家长都是发现孩子有月经来潮、孩子变声等明显变化的时候才来就诊,但这些征象的出现可能已经意味着到了青春期的中后期阶段,生长的潜能快耗尽,此时干预治疗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而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除了各自不同的发育表现之外,性早熟有一个共同的、易发现的特征,就是短期内身高的快速增长。徐建华主任介绍,儿童期孩子每年能长高5-7cm,是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女孩至 8岁,男孩至 9岁);青春期身高增长女孩约 8-9cm/年,男孩约 9-10cm/年,如果增长过快,都可能提示性早熟,有必要及时就医,以明确是否为性早熟、以及是哪种类型的性早熟、还有多少生长潜力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性早熟的孩子在性激素的作用下提前出现生长加速,身高较同龄儿童高,但同时也会引起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期缩短,长大之后身高反而偏矮或者矮小。”性早熟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预防性早熟也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环境等多方面入手。“首先,肥胖与性早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孩子一定要避免久坐,建议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大补类食品;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要熬夜,这些都能导致褪黑素水平减低,可诱发性早熟。更重要的是家长要重视儿童保健,定期体检,及时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徐建华主任说。为孩子“追高”,别陷入“骨龄焦虑”“感觉孩子长的没同龄人高,现在正好暑假,就想带孩子来测测骨龄,看看是不是有没有什么问题。”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身高无疑是家长尤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徐建华主任告诉记者,近期,医院的“学生客”明显多了起来,不少家长会在这段时间对孩子进行非急性病的治疗及健康体检,而“测骨龄”就是其中的热门选项之一。骨龄,通俗来讲就是骨骼的年龄,是评估孩子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一般来说,骨龄和实际年龄相差不会超过一岁,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称为骨龄提前或骨龄延迟,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认孩子的身体状况。“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孩子骨骼系统的发育程度,诊断生长发育异常,还能预测成年身高,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追捧’。”徐建华主任说。理论上说,骨龄越大,生长潜力越小;骨龄越小,生长潜力越大,但事实上,也有很多时候纠结于骨龄的结果是无意义的。“比如有些孩子在青春期会出现骨龄的快速增加,已经超出了实际年龄,但之后才出现身高的猛增,最终的身高并未受损;而有些孩子骨龄偏小是因为软骨发育不全、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等。这些都需要医生结合具体情况和更多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徐建华主任提醒,骨龄虽然可以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但它的变数较大,是动态的,也不能完全决定身高。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营养、疾病、环境、睡眠等等。徐建华主任表示,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或其他指标的发育都在正常范围内,就没必要执着于测骨龄。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加强运动等都可以帮助身高增长,也是更科学的做法。“有些家长想通过药物来控制孩子发育进程,延迟骨骼成熟,以及打生长激素等来改善以后的成年身高,这些方式都有严格的适应证,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家长切勿在非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自行给孩子使用。”让孩子“长个不长膘”,暑假在家这样做!即使不上学,也要让孩子保持固定的起床、睡觉、进餐和活动的时间,规律的作息时间,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身高增长非常重要。徐建华主任建议,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暑假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睡懒觉,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物钟,保证每晚至少8-10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以确保夜间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孩子长高,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骑车、篮球、跳绳等。这些运动不仅能锻炼全身肌肉,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新陈代谢率,有助于燃烧多余脂肪。结合拉伸运动,如游泳、瑜伽、体操等,能有效拉长肌肉纤维,促进身高的自然增长。需要注意的是,夏季炎热,运动建议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出汗后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也很重要,心理健康同样影响生长发育。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可以通过阅读、音乐、绘画等方式丰富精神世界。平时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分享成长中的喜悦与挑战,共同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变化。

详情
2025-06-25

[扬子晚报]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一切了之”是最优解吗?

暑假来临,不少医院都会迎来小孩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就诊小高峰。作为一种儿童常见疾病,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如果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免于手术治疗。而如果当它们过于肥大时,不仅可导致鼻塞、打鼾等不适症状,还会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等严重后果。本期大咖健康课,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咽喉科主任鲁媛媛将和大家聊一聊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防与治。视频杨泽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大咖小传鲁媛媛 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腺样体扁桃体中心主任、咽喉科主任、喉乳头状瘤中心主任、鼾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耳鼻咽喉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嗓音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咽喉头颈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儿童及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咽喉、嗓音疾病;儿童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鼻腔及咽腔手术治疗;成人及儿童支撑喉镜下的咽喉显微外科手术,CO2激光咽喉肿瘤切除手术等。感冒第二天,一岁幼儿腺样体重度肥大扁桃体和腺样体是自出生就存在的淋巴组织器官。宝宝出生后由于身体防御功能的需要,扁桃体和腺样体会明显增生,且增生速度较快,但只要在一定的限度内,没有影响到呼吸和吞咽,就是生理性肥大,无需担心。鲁媛媛主任介绍:“一般来说,2岁以前的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激活,12岁以后扁桃体和腺样体多会自然萎缩退化。在3-6岁左右,因反复感染、炎症或过敏等因素导致扁桃体和腺样体异常增生,是其病理性肥大的发病高峰期。”但这也并不代表2岁以下的宝宝就绝对安全。鲁媛媛主任回忆,自己曾接诊过一位仅一岁多的患儿,在感冒第二天就出现了无法喝奶、进食的情况。“到我们医院来的时候,检查发现已经是腺样体Ⅳ度肥大了,后鼻孔几乎完全堵塞,这就导致宝宝在进食时因鼻塞无法同步呼吸,吃奶时就会憋气、频繁中断,喂养困难。”对多数患儿而言,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并非一朝形成,但婴儿急性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是一种需要特别关注的急症情况。“有些婴幼儿的扁桃体腺样体对炎症刺激极度敏感,轻微感染就可引发淋巴组织的反应性增生。比如我遇到的这位患儿,在感冒后的48小时内腺样体就因炎症肿胀至原体积的数倍,虽然临床上适合手术的年龄是3岁以上,但此时,手术仍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鲁媛媛主任提醒,当婴幼儿出现夜间睡眠不安、频繁惊醒、呼吸时有鼾声、喂养困难(吮吸时呛奶、拒奶)等异常情况时,一定要立即送医,避免延误治疗,更不能自行使用鼻喷剂等药物危害婴儿。切断刺激源,捕捉隐匿信号反复感染是导致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它们作为免疫组织的一部分,也非常容易受到过敏反应的影响,这在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或特应性皮炎(湿疹)的孩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经常会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长辈有鼻炎、哮喘、湿疹等)、症状季节性加重(如春秋花粉季鼻塞更严重)的情况,就要更关注孩子扁桃体和腺样体的健康。”鲁媛媛主任说,长期过敏性鼻炎的孩子,腺样体更容易代偿性肥大,以“拦截”过敏原。而过敏引起的鼻塞、鼻涕倒流会使鼻咽部成为细菌的“温床”,导致反复鼻窦炎、中耳炎,进一步刺激腺样体增生;扁桃体在反复过敏+感染的双重刺激下,甚至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打鼾、张口呼吸、中耳炎高发、反复‘感冒’(实际上可能是过敏发作,但常被误认为感染)等都是典型表现。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多可进行保守治疗,比如日常让孩子侧卧睡觉、枕头稍高、海盐水洗鼻、使用药物等。“不但可以预防颌面部畸形(腺样体面容);降低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风险,还能降低手术概率。若拖至重度肥大,手术切除腺样体或扁桃体就成了唯一的治疗选择。”鲁媛媛主任说,此外,临床中也有一部分患儿经过规范性的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但由于频繁感冒、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导致症状会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经医生评估后也建议进行手术。精准治疗,手术并非“一刀切”对于需要手术的患儿来说,鉴于对小小年纪就要手术的恐惧和担忧,以及腺样体和扁桃体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家长担心这些淋巴组织被切除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咽痛、下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其实,大可不必有这些顾虑。“到了青春期以后,扁桃体和腺样体的免疫功能原本就会逐渐被其他器官代偿,成年后也仅存少量残余组织,这是免疫系统自然发育的结果。”鲁媛媛主任说,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这些淋巴组织的切除对孩子的免疫功能并没有什么不利影响,且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良,低温等离子、激光或射频消融也做到了扁桃体和腺样体部分切除,剩余组织仍可参与局部免疫防御。手术疼痛轻、出血少,并发症明显减少。“不过,部分切除的意义在于‘精准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阻塞程度、感染频率、免疫状态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鲁媛媛主任介绍,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的手术时间也就是10分钟左右,同时切除也多在半小时之内,患儿手术当天即可进食(流食)。“但术后的恢复期通常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期间要注意避免频繁的上呼吸道感染、接触过敏原等。术后3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低头,以防增加出血风险。生活中也要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等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

详情
1/180页 共2152条 2 3 4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