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25-03-05

[现代快报]南京明基医院开设夜间突聋急诊

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听力日,也是全国爱耳日,近期WHD公布了2025世界听力日主题“改变思维模式:增强自身能力,实现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第26个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延续了2024年倡导的“改变思维模式,使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成为现实”,着重强调各年龄段的人要增强自身能力,确保自己与他人的耳和听力健康。当天,南京明基医院在门诊大厅开展了爱耳日义诊活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夏寅带领医疗团队,为市民提供耳部健康咨询、听力康复指导等多项服务。多重因素威胁听力健康听力是人类感知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能力。然而,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夏寅介绍,我国超一亿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主要由噪声污染、不良习惯、疾病及遗传等因素导致。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如工业噪音、高分贝音乐)会损伤内耳毛细胞,造成不可逆听力损失;生活中频繁掏耳、长时间佩戴耳机且音量过大、熬夜等行为均可能诱发听力问题;同时,耳部感染、药物性耳毒性(如某些抗生素)、家族遗传病史等也是潜在风险因素。夏寅特别针对耳机普遍使用的现状,提出了“3个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降低对耳朵的刺激;单次使用不超过60分钟,减少耳朵的疲劳;环境噪声不超过60分贝,避免在嘈杂环境中使用,以免不自觉提高音量。突聋高发,明基医院开设突聋夜间急诊近年来,“突聋”高发且越来越年轻化,为应对这一问题,南京明基医院开设“突聋夜间急诊”,由耳科专家团队提供24小时诊疗服务,全力守护患者听力健康。

详情
2025-03-03

[新华日报健康]全国爱耳日 | “耳朵突然听不见了!”突聋年轻化,这些习惯赶紧改

今天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南京明基医院举行“2025南京明基爱耳日公益活动”,国内耳科权威专家夏寅教授团队现场义诊。专家表示,临床治疗发现近年来,我国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有上升、年轻化的趋势。哪些情况会造成突发性耳聋?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听力杀手”?正确爱耳护耳,一起行动起来——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夏寅教授介绍,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见诱因有以下几种:过度疲劳,心理压力过大及精神刺激,饮食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为什么突发性耳聋“年轻化”了?过去绝大多数突发性耳聋患者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患者年轻化趋势显著。熬夜、压力大、用耳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是主要诱因。识别身体的“静音”警报突发听力下降,这可能是首发症状;出现一侧或双侧耳鸣;耳闷胀感,类似乘飞机时的耳压失衡,捏鼻鼓气无法缓解;眩晕或头晕,伴随恶心呕吐的天旋地转,持续数小时。“突聋”了咋治?突发性耳聋属于急症,虽然临床中观察到部分患者有一定自愈倾向,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这么幸运。一般来说,突发性耳聋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后72小时内,两周内仍有恢复可能。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或顽固性耳鸣。去年年底,南京明基医院夜间突聋门诊开诊,可第一时间为就诊患者提供耳部及临床听力学检测,进行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治愈后也可能复发值得强调的是,首次治愈并不意味着致病因素已被消除,突发性耳聋是可能复发的,且复发患者的症状往往较初次更为严重,治疗难度及恢复时间都会有所增加。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作息、饮食规律、营养均衡、加强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风险。保护我们的听力,你“踩雷”了吗?过度使用耳机专家表示,长期戴耳机会引发外耳道炎,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下,若耳机音量过高,对内耳道造成的损伤也会加大。由于内耳毛细胞不可再生,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戴耳机不仅是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原因,也是年轻人听力受损的主要因素。不论哪种耳机(大耳机、入耳式、骨传导耳机),使用时都遵循“三个60”的原则:音量不超过60%;聆听时间不超过60分钟;周围环境噪声超过60分贝时,不建议佩戴耳机。掏耳朵过勤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耵聍腺分泌的一种物质,有保护和杀菌的作用。上耳道的皮肤有纹理血管,经常掏耳朵会导致皮肤血管增生,使其通透性下降,容易患病。青少年应关注用耳习惯和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熬夜。成年人也应注意合理作息,避免过度疲劳。若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抓住黄金72小时及时就医。专家介绍:夏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原首都医科大学眩晕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HOUSE耳科研究所访问学者瑞士苏黎世大学FISCH耳科中心访问学者瑞士FISCH国际颅底外科学习班Tutor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副会长、听觉前庭疾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耳鼻喉科学、人工听觉、耳内科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常委记者王甜

详情
2025-02-23

[扬子晚报]花粉季到来之前,易过敏人群可以这样提前预防

很多人一到春天就容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等问题,还可能出现咳嗽、胸闷的症状,而这些情况可能就是由过敏引起的。近日,话题#花粉过敏的人现在就该用药预防了#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专家表示,如果是花粉过敏,现在就可以做一些药物预防等应对措施,会比出现症状以后再去治疗更加有效。一年有两个花粉季,分别是春花粉和秋花粉。记者采访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宏刚了解到,在南京,每年的3月中下旬春花粉的浓度逐渐升高,一直持续到6月份左右,所以明确自己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在最近这段时间就可以预防用药。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使用鼻喷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以及口服抗组胺药;有过敏性结膜炎也可以用一些(抗)过敏性滴眼液,如依美斯汀滴眼液;过敏性哮喘患者可以使用含有吸入(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提前2个星期左右用药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过敏症状的发生。如果等到出现症状之后再用药,可能会因为多种症状的叠加而多重用药。”当然,面对花粉,皮肤有时候也会“闹情绪”,出现面部红斑、瘙痒、脱皮或者全身荨麻疹等炎症的表现。不过,应对春季花粉导致皮肤过敏的情况,明基医院皮肤科主任康莉坦言,并不需要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其他系统的过敏一样提前用药预防。“因为我们针对皮肤使用的抗过敏药起效很快,口服药大约半小时左右,外用药1-2天也能迅速控制症状,提前用药并没有太大意义。”“春季来临,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加强皮肤屏障的修复。”康莉提醒,冬天皮肤干燥,屏障容易受损,而春天的紫外线强度明显高于冬天,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引发炎症,也会增加花粉过敏的几率和严重度。“注意温和清洁,加强保湿,不要频繁更换或者过度使用护肤品,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皮肤刺激与负担。坚持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相结合。根据自身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护肤与洗涤用品。”花粉季节,需要尽量避免接触花粉过敏原,出门佩戴口罩、帽子、护目镜等。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尤其是哮喘患者,一定要随身携带含有沙丁胺醇或者福莫特罗这类急救药物的吸入药,避免在花粉季节严重发作。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2025-02-14

[南京晨报]年轻小伙乳腺发育羞于社交,乳腺中心微创手术巧妙解难言之隐

近日,南京明基医院乳腺中心成功为一名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实施了腔镜下乳腺切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乳房外形恢复正常,重拾生活自信。患者小马(化名),今年26岁,近年来发现自己的双侧乳房逐渐增大,并伴有疼痛不适。这一变化让小马极度自卑,即便在炎炎夏日也不敢穿单薄的衣服,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为了彻底解决这一困扰,小马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医生确诊小马为男性乳腺发育症。考虑到小马对手术的美容需求,该院乳腺中心团队决定为他实施腔镜下乳腺切除手术。该手术通过隐蔽的腋窝切口,利用腔镜器械将异常发育的乳腺腺体完整切除,同时保留乳房皮肤的完整性和美观性。手术由南京明基医院副院长、乳腺中心主任费哲为教授主刀,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为小马切除了异常发育的乳腺腺体。术后,小马的乳房外形恢复到正常形态,他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小马表示,他终于可以像其他男生一样正常生活和社交了。此次腔镜下切除男性乳腺发育腺体的成功,标志着南京明基医院乳腺中心在乳腺微创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腔镜手术具有切口隐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美容效果,为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提供了更加合适的治疗选择。据介绍,南京明基医院乳腺中心一直致力于乳腺疾病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未来,该科室将继续努力,为更多乳腺疾病患者带来福音。通讯员蒋佳佳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25-02-14

[扬子晚报]腔镜下乳腺切除手术,保证乳房皮肤的完整和美观

近日,南京明基医院医院乳腺中心成功为一名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实施了腔镜下乳腺切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乳房外形恢复正常,重拾生活自信。患者小马(化名)今年26岁,近年来发现自己的双侧乳房逐渐增大,并伴有疼痛不适。这一变化让小马极度自卑,即便在炎炎夏日也不敢穿单薄的衣服,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为了彻底解决这一困扰,小马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医生确诊小马为男性乳腺发育症。考虑到小马对手术的美容需求,医院乳腺中心团队决定为他实施腔镜下乳腺切除手术。手术由南京明基医院副院长、乳腺中心主任费哲为教授主刀,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为小马切除了异常发育的乳腺腺体。术后,小马的乳房外形恢复到正常形态,他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表示终于可以摆脱自卑心理,像其他男生一样正常生活和社交了。腔镜下乳腺切除手术通过隐蔽的腋窝切口,利用腔镜器械将异常发育的乳腺腺体完整切除,同时确保了乳房皮肤的完整性和美观性。此次腔镜下切除男性乳腺发育腺体的成功,标志着南京明基医院乳腺中心在乳腺微创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腔镜手术具有切口隐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美容效果,为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提供了更加合适的治疗选择。通讯员李娜蒋佳佳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2025-02-12

[紫牛新闻]皮肤紧绷和干燥,应该补水还是补油?|网红说法求真

视觉中国天气寒冷干燥,不少人的皮肤也紧绷绷,我们都知道保湿补水很重要,但“补油”你听说过吗?最近,“以油养肤”在网络上火了起来,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以油养肤”的方法、步骤,可使用后的效果也是有好有坏。有人说自己皮肤明显水润了不少,也有人表示自己不停地冒油、出痘,它到底是护肤新宠还是“智商税”?南京明基医院皮肤科主任康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皮肤科医生的角度来说,油的使用也要分人群,最好在了解自己的皮肤状况后正确选择油的种类,以免适得其反。“有润肤作用的油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植物油和矿物油。植物油常见的橄榄油、杏仁油、葡萄籽油等;矿物油在很多护肤品里都会用到,比如凡士林、石蜡等,一般不单独外用。”康莉主任介绍说,不同的植物油由不同的植物提取,可能有些偏厚重一些,有些稍微清爽一些,它们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如果皮肤干燥,用油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是油性皮肤,就要对油有针对性的选择,因为油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的同时,也等于把皮肤“封闭”了,如果是痘痘肌或存在一些感染的皮肤,用油后反而会导致情况更严重。“对于油性皮肤而言,可以使用荷荷巴油、圣约翰草油等相对清爽并含有抗炎成分的植物油,它们对青春痘甚至油性头皮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之前建议先在手臂内侧或耳后等敏感部位进行小范围测试,因为有些人可能会有过敏或刺激反应。”康莉主任说。用来养肤的油,其使用效果跟个人肤质有很大关系。如果是混合性皮肤,可以选择相对清爽一些的植物油,如葡萄籽油、向日葵籽油等;如果是干性皮肤,可以使用橄榄油、杏仁油、山茶油等。但由于单一品种的油可能味道不好或者有一定的刺激性,往往需要进行多种油的调和,这最好由专业人员根据个人肤质来操作,自己不要盲目尝试。康莉主任还提醒,油的使用还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正确保存,要密封避光保存,特别是夏天等高温环境,油很容易变质,油酸含量可能过高,使用后对皮肤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反而会增加皮肤的失水量。避免大包装使用,防止污染;二是过敏问题,理论上来讲,所有的油都有人可能过敏,如果本身就是容易过敏的人,在使用前先取一小部分在手腕内侧或者耳后测试,最好能连续测试5—7天,如果没有反应,再大范围使用,在用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瘙痒、红肿等不适,需及时停用。“有些油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外用,比如芝麻油、橄榄油等,但食用油和外用油在提炼和保管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不建议长期以食用油来代替外用油以养肤。”康莉主任补充道。

详情
2025-02-02

[紫牛新闻]饱餐一顿之后喝了杯奶茶,肠胃就“罢工”了

“晚上和亲戚聚餐,之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又点了杯奶茶喝,谁想到半夜两点多就开始胃不舒服,上吐下泻一夜没睡。”张先生今天一大早9点多就来到了南京明基医院就诊,诊断后被告知是因暴饮暴食而引发的急性肠胃炎。腹痛中心副主任医师乐雄提醒,春节假期难免和亲戚朋友“放肆”吃喝,但一定要注意胃肠道健康,除了急性肠胃炎,胃肠型感冒也不可忽视。“值班一天,就接诊了近40位病人,大部分都是吃出来的问题。”乐雄坦言,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暴饮暴食,这非常容易造成胃肠道的“罢工”,导致出现反酸、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情况。其次就是大量饮酒,这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可有剧烈的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表现。“大家还可能忽视的一个习惯就是用菜板切菜,生熟菜品不分开。饮食不洁导致的急性肠胃炎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其腹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以绞痛为主,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适量补充水分,必要时需及时就医。”乐雄告诉记者,从门诊情况来看,春节期间吃隔夜菜的问题也值得一提,“隔夜蔬菜很多人都会倒掉,但是隔夜的荤菜总想着第二天还能再吃,其实它们在长时间放置的过程中都会有微生物的污染。常温下细菌繁殖速度更快,吃不完的食物要尽快密封放入冰箱储存,吃之前再热透,但储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春节期间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预防消化道系统疾病的发生。乐雄建议,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荤素搭配,避免暴饮暴食,不要过多摄入油腻、腌制食品以及难消化的食物,尽量不吃生食,烹饪时食物要充分煮熟,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发生。“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应格外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并按时服药。”“我还接诊了一对父子,都呕吐、腹泻,孩子父亲还有发烧症状。经过检查诊断,是同时患上了胃肠型感冒。”乐雄提醒,病毒感染导致的消化道疾病也不可忽视,要注意饮食卫生,出去游玩最好佩戴口罩。胃肠型感冒的治疗用药和普通感冒基本一致,与急性胃肠炎不同的是,胃肠型感冒患者应慎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不当会使得肠道菌群紊乱,加重胃肠症状。“在不能确定是胃肠型感冒或者急性肠胃炎时,应先就医,明确病因,再酌情用药。”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2025-01-24

[扬子晚报]不慎鱼刺卡喉,千万别吞饭团!|健康新春“医”句话

中国人过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鱼了,“年年有鱼”代表着人们对生活富足、盈余的美好期待,但要格外当心误吞鱼刺!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宏刚提醒,吃鱼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如果不小心鱼刺卡喉,切忌用强行吞咽大口食物、喝醋等方法以试图咽下鱼刺,感觉不适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往春节期间,我们鱼刺门诊的患者会明显多于平时。”刘宏刚介绍说,像鲫鱼这种刺多的鱼类品种特别容易让人中招,但大部分病人的鱼刺都是卡在扁桃体或舌根处,用异物钳取出即可。“如果患者明显感觉自己鱼刺卡的位置不深,可以尝试轻咳来咳出鱼刺,实在咳不出来,建议立即到医院就诊。如今使用的电子喉镜镜体柔软、能够准确定位鱼刺位置,在取出过程中患者也不会有什么不适感。”“无论何时不慎吞入异物,都应该立即停止进食和饮水。吞饭团、喝醋等‘土方法’可能会导致异物卡得更深,引起消化道损伤,也加大了异物取出的难度。像鱼刺这种尖锐的异物还可能造成出血、穿孔、甚至刺破食管外壁大血管等危险情况。”刘宏刚说,从门诊情况来看,老年人被异物卡喉后的整体情况会更严重一些,因为他们可能因为有假牙等原因,口腔辨别能力较差,更建议吃无刺无骨的食物。在吃鱼时,不要和面、饭、汤等混着吃,卡刺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2024-12-19

[扬子晚报]头晕入院意外发现动脉瘤,内外科联手精准“拆弹”

近日,61岁的马先生因反复感到头晕来到明基医院就诊。入院后,询问病史得知马先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及脑出血手术史,神经内科刘久玲副主任医师对其进行了详细地检查,包括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意外发现在前交通动脉处血管发现一“气球状隆起”。完善更精准的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视觉中国前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常见的动脉瘤之一,一旦发生破裂可有致残风险,而如果出血停止后发生第二次出血,则有很高的病死率。神经介入中心吕忠中主任医师联合神经内科刚书成副主任医师共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深入讨论。考虑到传统开颅夹闭手术会给患者带来的较大创伤及疼痛,决定采用微创介入的动脉瘤栓塞术,以更安全、有效的方式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在详细告知患者家属相关病情及治疗手段后,患者家属对神经医学中心团队的认真负责态度表示高度认可,一致同意选择微创手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后,神经医学中心内外科团队紧密协作,麻醉团队和护理团队全程保驾护航,为患者顺利完成了颅内动脉瘤的微创介入栓塞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经过两天的观察便顺利出院,重新回归了正常生活。【新闻多一点】什么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由于血流长期冲击血管的薄弱部位而形成的凸起或鼓包,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多发于40-60岁的群体。颅内动脉瘤并不是肿瘤,不会扩散,更不需要放化疗,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因形态像气球,似“瘤”而得名。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壁上出现了气球状的隆起,可以想象为一根用久了的水管上,鼓了一个包,一旦水管内的压力过高,水管就会破裂,因此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此类疾病死亡率极高。动脉瘤的危险性

详情
2024-10-23

[紫牛新闻]不仅是止痛,更是治病!慢性疼痛超过3个月,建议去疼痛科就诊

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为“世界镇痛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疼痛的性别差异”。从2004年提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至今,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已经设立了疼痛科,但即便如此,还有不少被疼痛困扰的人选择忍耐,或是辗转多个门诊后才找到疼痛科。南京明基医院疼痛科主任林建呼吁大家重视疼痛管理,早诊早治、关口前移,避免因疼痛引起焦虑、抑郁等情况,从而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大咖小传】林建南京明基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疼痛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疼痛疾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从事疼痛临床工作32年,荣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称号。擅长头颈部慢性疼痛和顽固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颈痛、颈肩背痛、腰腿痛、骶管囊肿疼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尤其擅长慢性疼痛和顽固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对于原因不明及难治性疼痛疾病造诣深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疼痛程度等级为10(顶级疼痛),这种头痛发作起来让人“想自杀”四年前,市民赵先生在一次熬夜之后开始出现头疼的情况,一开始并没有当回事,可后来的几天疼痛感越来越强,从左侧眼眶周围开始,疼到眼睛红肿、流泪,有时还有恶心呕吐的感觉。“真的是疼到想撞墙,撞的不是墙面,而是墙角!因为只有撞墙角的时候,头疼才能有一点点的缓解。”赵先生坦言,这个过程用“头痛欲裂”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但因为每次发作两三个星期后就没事了,去医院看神经内科都是以偏头痛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连续几年都这样不了了之了。直至今年,赵先生在多方打听后,找到了林建主任,通过询问病史和相关辅助检查,排除了颅脑的结构性器质性病变,最后诊断为丛集性头痛,这种头痛在发作时疼痛程度为10级,剧烈疼痛是它区别于其他头痛的明显特征之一,且一般的镇痛类药物并不能缓解症状。

详情
1 2/179页 共2138条 3 4 5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