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华日报健康]全国爱耳日 | “耳朵突然听不见了!”突聋年轻化,这些习惯赶紧改

2025-03-03 10:30:39     本站编辑     本站原创     370次

今天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南京明基医院举行“2025南京明基爱耳日公益活动”,国内耳科权威专家夏寅教授团队现场义诊。专家表示,临床治疗发现近年来,我国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有上升、年轻化的趋势。哪些情况会造成突发性耳聋?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听力杀手”?正确爱耳护耳,一起行动起来——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夏寅教授介绍,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见诱因有以下几种:过度疲劳,心理压力过大及精神刺激,饮食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为什么突发性耳聋“年轻化”了?

过去绝大多数突发性耳聋患者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患者年轻化趋势显著。熬夜、压力大、用耳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是主要诱因。

识别身体的“静音”警报

突发听力下降,这可能是首发症状;

出现一侧或双侧耳鸣;

耳闷胀感,类似乘飞机时的耳压失衡,捏鼻鼓气无法缓解;

眩晕或头晕,伴随恶心呕吐的天旋地转,持续数小时。

“突聋”了咋治?

突发性耳聋属于急症,虽然临床中观察到部分患者有一定自愈倾向,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这么幸运。一般来说,突发性耳聋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后72小时内,两周内仍有恢复可能。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或顽固性耳鸣。

去年年底,南京明基医院夜间突聋门诊开诊,可第一时间为就诊患者提供耳部及临床听力学检测,进行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

治愈后也可能复发

值得强调的是,首次治愈并不意味着致病因素已被消除,突发性耳聋是可能复发的,且复发患者的症状往往较初次更为严重,治疗难度及恢复时间都会有所增加。

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作息、饮食规律、营养均衡、加强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风险。

保护我们的听力,你“踩雷”了吗?

过度使用耳机

专家表示,长期戴耳机会引发外耳道炎,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下,若耳机音量过高,对内耳道造成的损伤也会加大。由于内耳毛细胞不可再生,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戴耳机不仅是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原因,也是年轻人听力受损的主要因素。

不论哪种耳机(大耳机、入耳式、骨传导耳机),使用时都遵循“三个60”的原则:音量不超过60%;聆听时间不超过60分钟;周围环境噪声超过60分贝时,不建议佩戴耳机。

掏耳朵过勤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耵聍腺分泌的一种物质,有保护和杀菌的作用。上耳道的皮肤有纹理血管,经常掏耳朵会导致皮肤血管增生,使其通透性下降,容易患病。

青少年应关注用耳习惯和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熬夜。成年人也应注意合理作息,避免过度疲劳。若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抓住黄金72小时及时就医。

专家介绍:

夏寅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首席专家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

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原首都医科大学眩晕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南加州大学HOUSE耳科研究所访问学者

瑞士苏黎世大学FISCH耳科中心访问学者

瑞士FISCH国际颅底外科学习班Tutor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副会长、听觉前庭疾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耳鼻喉科学、人工听觉、耳内科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委

北京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记者 王甜


分享到: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