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24-04-15

[扬子晚报]以为身上突然冒了一颗“痣”,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蜱虫

近日,南京明基医院皮肤科接连来了两位“特殊”的患者。一位说自己发现身上突然冒了一颗“痣”,看需不需要处理,担心恶变;另一位则说发现腹部叮了个虫子,自己也不敢弄,上网查可能是“蜱虫”,到医院来处理一下。皮肤科康莉主任医师仔细检查了两位患者的皮疹发现,患处都有赤豆大小突出的异物,一个呈黑色、一个呈灰色(基底有轻度红肿),放大镜下可以看到边缘部位的多数细小足,判断是蜱虫叮咬在了皮肤上。康莉顺利将蜱虫去除,并对患者伤口进行消毒等对症处理。视觉中国蜱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蜱传斑疹伤寒、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康莉主任提醒,被蜱虫叮咬后切勿自行去除,如果用镊子等工具硬将蜱虫拔除,会导致蜱虫口器的倒刺留在皮肤中,倒刺中携带的神经毒素容易引起皮肤的继发感染,其携带的病原体也更容易导致全身的疾病。被蜱虫叮咬后可以应用乙醚、煤油涂在蜱虫表面(主要头部),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者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这时再用镊子轻轻夹取。如果不能去除应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对症处理。如在叮咬后1-2周出现发热、乏力、全身皮疹,则要考虑虫媒传染病的发病。春暖花开,蜱虫叮咬的高峰也来了。大家外出游玩最好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最好穿长袖长裤和全封闭的鞋子,袖口最好扎起、下摆缩口,这样可以避免蜱虫从衣服的缝隙里钻进去。回到室内后应及时去除衣物,检查皮肤情况。

详情
2024-04-03

[新华日报]大脑内“拆弹”,守护人体“司令部”

当今社会,脑肿瘤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报告显示,脑肿瘤的发生率已位列全身肿瘤的第10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新华日报《跟着名家学健康》栏目,本期对话南京明基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汉东教授。这位从医41年,动过8000多台脑部手术的大咖专家,将带领我们更多地认识脑部肿瘤,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拆弹”,共同守护我们大脑这个“司令部”。动最难的脑部手术,啃“最难啃的骨头”11岁的孩子已经经历过两次开颅手术,但脑中巨大的胶质瘤贴着脑干长,在南京明基医院王汉东教授这里,端掉了“大祸患”;30岁的方先生右侧颞叶肿瘤直径7厘米,好几位专家评估“手术即瘫痪”,王汉东教授采用微创的手术入路,在显微镜下完整地切除了病变,方先生肢体感觉、肌力和语言功能均未受到影响……复杂难治性脑肿瘤手术,在王汉东教授这里已经“只道是寻常”,很多在其他地方开颅失败的患者,还会慕名而来。王汉东教授告诉记者,颅内肿瘤实际上是很大的一个范畴,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瘤是颅内原发的四大类肿瘤,近年来淋巴瘤等转移性肿瘤也有明显增多。颅腔是一个密闭的腔,当腔内额外长出肿瘤来,颅腔压力增高,肿瘤还会压迫到运动、视觉、听觉等神经,产生肌力下降、偏瘫、失明、失聪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在所有脑部肿瘤中,长在颅底的肿瘤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颅底的肿瘤深入大脑内部,周围密集分布神经与血管,肿瘤会被其他脑组织遮住,还可能挤压、包裹住脑组织。手术要越过层层“关卡”去将肿瘤“掏”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光是“到达”就已经困难重重。王汉东教授举了他最近很关注的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为例,这种肿瘤基部常位于枕骨大孔前缘,并常累及延髓、椎动脉和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切除需要主刀医生具有丰富神经外科解剖知识、娴熟的手术技巧及对现代高精尖医疗设备的熟练应用。这种手术通常会选择远外侧入路,医生需要患者枕部外侧做一个十七八厘米长的切口,将头骨打开就需要耗上三个小时。王汉东教授改良手术方式,正中切口,切口缩短到8-10厘米,从皮肤切开到显露出肿瘤,只需要20分钟。“这样医生可以节省大量体力与精力,来集中力量处理肿瘤本身。”这项改良术式也获得了2023年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好的脑外科医生,知道什么时候“止步”手术并不是治疗的终点,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关乎患者康复程度、生活质量等重要手段。但在脑肿瘤领域,“功夫”要下得更前。“从医生第一次接诊开始,就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规划。肿瘤能不能切除、切除多少对患者是最合适的?医生心里要有全盘的设计。”王汉东教授介绍,脑部肿瘤手术,既要见病灶,更要见“人”。特别是颅底肿瘤的处理,临床上也经历过理念的改变,最开始医生会追求全切,但发现对患者的伤害过大。肿瘤没了,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张不开嘴无法自主进食、看不见了等情况,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现在医生会尽量将颅底肿瘤的大部分切除,尽量保留重要的人体功能。脑部的残余肿瘤组织,或通过伽马刀等放疗手段进一步治疗,或随访观察,必要时二次手术。“我在给年轻医生讲课的时候会说到,一个好的脑外科医生,选择停止手术的那个时间点选得最恰当:肿瘤切得尽量多、残余肿瘤尽量小,大部分功能保全了。再往前走一步,对患者都是伤害。”这个“止步”的“点”,每个医生又不一样,技术弱的医生选择停止了,技术好的医生可以往前再“迈一迈”,需要不断地经验积累。“等真正造成病人严重后果了再去康复,很多时候已经难以挽回。”脑机接口前景令人鼓舞,但前路漫漫在神经外科领域,新兴技术发展如何?热得发烫的“脑机接口”,前景又如何?王汉东教授告诉记者,医学在不断进步,神经外科也在前进中,手术的设备、术中导航等技术都在更新迭代,但作为曾经“生命的禁区”,神经外科的新科技从探索到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在其他外科领域应用得风生水起的机器人手术为例,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却还刚刚起步,这主要是基于大脑的复杂性和精细程度。机器人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还相对有限,可以做一些立体定向指引,小的血肿的抽吸、放置电极等,复杂颅底手术,机器人尚不能“上手”。大众关注的脑机接口技术,也在早期研究和探索阶段。“这项技术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如果能通过脑机接口让不能走路的人能走了,看不见的人能看见了,那无疑是一项划时代的成就,也可能为神经外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王汉东教授说,在发展技术之前,脑机接口还面临重要的伦理问题,先给脑机接口定好“规矩”,形成发展共识,在“规矩”下展开研究,才能让技术真正向善。医生提醒:模样变丑了,小心脑肿瘤作祟脑肿瘤的表现多样,很多患者出现了症状,首诊却可能不在神经外科。王汉东教授提醒,有一些特殊的表现需要患者引起警觉,比如模样变丑了,也可能是脑肿瘤作祟。临床上会有些患者,发现自己嘴巴、下巴、手脚等变大了,有可能是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在作祟;有些年轻女性突然出现月经紊乱、泌乳等状况,也可能是垂体泌乳素腺瘤。除了垂体瘤,其他类型的脑肿瘤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症状。比如,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这可能是由于肿瘤压迫了视神经;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这可能是由于肿瘤影响了听神经;还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这可能是由于肿瘤刺激了大脑皮层。因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脑肿瘤。王汉东主任也提醒,在脑肿瘤求治道路上,有很多患者走了“弯路”。“一旦需要二次开颅做‘翻修手术’,手术难度、损伤以及患者心理压力都会大幅增加。”所以也建议患者找准医院、医生,力争“一击即中”。记者杨彦

详情
2024-03-20

[扬子晚报]肌酐升到900多,半年转为尿毒症! 透析患者还需守护好这条“生命线”

2024年3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肾脏日。肾脏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往往起病隐匿,极易漏诊、误诊,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已经达到84.4万人,但平均透析龄还不到5年。透析后的并发症、血管通路维护等,亟待提高知晓率。此外,糖尿病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糖友”也应引起警惕。本期大咖健康课,南京明基医院肾脏内科主任楼季庄,从临床一线,深入解读我们的“净化工厂”——肾脏。糖尿病患者或成慢性肾脏病第一大高危人群50多岁的陈先生(化名)时不时胸闷、气喘,平常吃点东西还会呕吐,本身患有糖尿病的他,一直感觉自己消化功能不太好,于是前往医院检查。令他难以置信的是,肠胃倒是问题不大,但肌酐已经高到500μmol/L多。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范围大约为:44-113μmol/L(各家医院范围有一定差异),当血肌酐超过113μmol/L时就意味着肾脏出现损伤,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楼季庄主任告诉记者,数据显示,目前肾小球疾病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第一大原因,随着糖尿病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不久,糖尿病将成为终末期肾病排名第一的疾病。“我们现在住院部肾脏病人,其中有一半患糖尿病,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那么为什么糖尿病会造成肾脏损害呢?楼季庄解释道,“首先是由于该疾病本身的自然规律造成的,因为糖尿病一旦形成后,会在体内形成一些糖基化的终末产物。终末产物从氧化应激等机制上,主要破坏三个方面:第一是破坏人体的大血管,第二个是破坏人体的微小血管,第三是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从结构上来讲,肾脏是我们人体内血管最丰富的一个器官,由大血管、中血管、小血管等组成,其中神经末梢也十分丰富。这种结构的组成就造成了糖尿病容易把肾脏作为损害的首要器官来破坏。”事实上,糖尿病早期,它的高滤过、高灌注就增加了肾脏的负担,而随着病程发展,还会将血管破坏掉,其中包括肾脏内的血管。因此在整个糖尿病病程中,各个阶段都容易破坏肾脏,也就造成了现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楼季庄指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要加强对肾脏的关注,同时加强早期防治,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另外他提醒,除糖尿病患者外,肾脏病的高危人群还包括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等;其次,肾脏的血管丰富,容易受到血压影响;和遗传相关的疾病如多囊肾,父母一方有,子女患病几率也会提高。“总体来说,在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但凡影响到血管和免疫系统,以及遗传因素,大家都要引起重视。”楼季庄补充道。肾脏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发病往往很隐匿作为人体的“净化工厂”,肾脏可以净化血液,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排出尿液,还兼有调节血压、促进造血、防止骨质疏松等功能。肾脏平常“闷声工作”,不畏辛劳,当它出现问题时,往往没有典型征兆,发病隐匿,故称为“沉默”的杀手。张爷爷(化名)最近体力一直不佳,躺在床上休息了好几天,家人见状赶紧带他前往医院。检查显示,血色素只有3克,严重贫血,接近死亡的程度;进一步检查发现,还有肾衰、肾性贫血。接诊的楼季庄主任告诉记者,肾脏病症状不典型,可能会表现出疲乏无力或是轻度贫血,但很多人觉得自己不水肿、排尿也正常,并不会太在意,但其实这是逐渐发展“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尤其是20~30岁的年轻人,往往症状较重时一检查已经是尿毒症。”讳疾忌医的李阿姨(化名)就在半年的时间里,从慢性肾脏病逐渐发展为尿毒症,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去年8月她来就诊时血肌酐大约300μmol/L,经过保守治疗后有所下降,同时帮助纠正了贫血。”楼季庄说,“出院后我建议她每个月复诊一次,但她很害怕看医生,不愿意复诊;平常也容易焦虑,睡眠差,血压也控制不好。结果半年没见,她的肌酐升到900μmol/L多,过去还可以保守治疗,现在只能做血透。”他强调,临床上还有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甚至没有走到透析这一步,就因为心脑血管相关并发症,被剥夺了生命。血透人数正急剧增加,各种透析并发症需加强防治楼季庄介绍,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的病人,正在急剧增加,血透人数已经达到84.4万人。虽然患者数量在增长,但治疗能力还需提高,各种透析并发症需加强防治。他指出,患者一旦进入透析状态后,生活方式就发生了改变,每周需要前往医院2~3次,通过人工肾帮助人体进行排毒排水。正常情况下,人的肾脏24小时都在工作,但尿毒症患者因为肾脏功能衰竭,排毒排水功能丧失,只能依靠“外力”集中式排放,整个过程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血压波动,因为人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排水排毒,会造成血管内渗透压和容量的变化,容易出现低血压,由于每个人的血管兴奋程度不同,也可能出现高血压。”楼季庄说,“因为血压的波动,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抽筋,经常表现为小腿上的肌肉像石头一样硬,痉挛的时候病人非常痛苦,如果不及时处理,一般是受不了的。”此外,在透析过程中,血液流到体外后与透析材料接触,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出现胸闷、胸痛、气喘等突发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将危及到生命;而慢性过敏反应也会表现皮肤瘙痒、出疹子等。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失衡综合征,表现出头痛、头晕,肌肉痉挛等症状;还有一系列长期慢性的并发症,比如病人会有贫血、皮肤瘙痒,心脑血管等相关并发症。楼季庄强调,透析的过程是一个非生理的状态,可能会出现很多不适应,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因此特别需要医-护-患之间互相配合,加强甄别,提前预防,及时妥善处理,达到有效治疗。”延长血管通路寿命,守护透析患者“生命线”据了解,血液透析是一个将全身血液有效引出体外,再将过滤干净的血液返回身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有一个通路,没有通路就无法透析。对于透析患者来说,血管通路就是他们的“生命线”。目前血管通路常见的穿刺方法有三种:扣眼穿刺法、区域穿刺法、绳梯穿刺法。需要提醒的是,如若穿刺使用维护不当,血管通路会出现并发症。就在几天前,楼季庄主任刚接诊一位患者,病人膀子上的血管看上去呈串珠状,整个血管的内径达到两三公分以上,后经手术治疗,将扩张的部分收缩,使外形和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楼主任解释道,“有些患者出现血管局部膨胀,是因为血管反复穿刺以后薄弱,形成了动脉瘤或是瘤样扩张;有些是血管壁破裂,血流形成一个血肿,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一个囊腔,称为假性动脉瘤。”他强调,无论是动脉瘤还是瘤样扩张,对动静脉内瘘的长期使用都是不利的。“局部鼓‘包’后,还容易被外界侵扰,发生感染;内部局部扩张后,血流形成涡流,还会形成血栓,这些主要和穿刺的使用维护不当有一定的关系。”为了使患者血管通路的寿命尽可能有效延长,楼季庄介绍,“我们很早就建立了血管通路的专业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宣教员、联络员等共同配合,各司其职。在建立血管通路前,宣教人员会和患者解释为何要建立血管通路以及它的重要性;建立血管通路时,专职医生会根据病人的身体、血管等状况,为其建立个体化的血管通路,条件合适,70%-80%的患者会用绳梯穿刺法;血管通路建好后,护理人员会教患者如何维护,遵循使用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护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明基医院透析中心血管通路团队有一套建立、维护通路的有效办法,许多患者的血管通路在该中心使用了十多年,他们的经验得到同行及患者的认可。肾友“生命线”血管通路的功能评估,不仅是医护人员的关键工作之一,也是每一位透析肾友需要掌握的技能。专家提醒,准备透析的患者早期就要意识到血管通路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医生,生活中也要加强维护。“建立前,不要增加血管压力,不要让其损伤,平常加强锻炼,使血管增粗,有助于建立血管通路;建好后,保护血管通路区域的清洁卫生以及干燥,避免感染。”楼季庄表示,因为人体的血管资源有限,患者一定要与医护紧密配合,这样才能尽可能延长血管通路的寿命。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梦航校对盛媛媛

详情
2024-03-06

[南京晨报]呵护女性健康 专家支招破解盆底难题

于洪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江苏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女性泌尿外科及尿控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专长各种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尤其在女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复杂性排尿障碍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女性朋友们经过怀孕妊娠,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到了更年期,伴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下降,很多健康问题接踵而至。一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却往往给生活带来大麻烦,影响身心健康的同时生活质量也会出现明显下降。在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期名家访谈,记者采访到了南京明基医院泌尿外科于洪波主任医师。是什么?约50%的更年期女性饱受困扰中国女性预期寿命接近80岁,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30年,我国的更年期女性将达2.9亿。“更年期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发阶段,约50%的更年期女性饱受困扰。”于洪波主任表示,与失眠、潮热、多汗、骨质疏松等更年期的“标志性”症状相比,盆底功能障碍往往被许多人忽视,甚至觉得年龄大了,漏尿很正常,根本不愿意到医院就诊。“其实很多更年期症状都是相关联的。”在门诊中发现,有的患者除了白天尿频外,一个晚上频繁起夜,如厕甚至达到10次以上,如此频繁地起夜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的同时,患者睡不着的同时还时刻关注“小便”问题,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于洪波介绍,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分很多种,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有些可以采用药物、物理及生物反馈等治疗,有些则需要通过手术,还有一些需要通过治疗原发疾病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为什么?母女三人都被“尿失禁”缠上今年52岁的汪女士(化姓)因频繁漏尿,日常咳嗽、打喷嚏,尿液都会不自主地流出,为此,她不得不长期带护垫上班,去年年底,不堪其扰的汪女士慕名找到于洪波主任,在经过综合评估和诊断后,汪女士被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汪女士身高不到160cm,但体重却高达85公斤。”于主任表示,肥胖已成为造成她压力性尿失禁的罪魁祸首,在控制体重的同时,汪女士还接受了手术治疗,彻底解决了她多年来的困扰。术后,汪女士感激之余还推荐了同样大体重且遭受着困扰的母亲和妹妹一起接受了治疗。于主任表示,压力性尿失禁指在大笑、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高时尿液不自主漏出,严重者可在行走时也不自主漏尿,常发生于多产妇及高龄女性。它的发生与怀孕、分娩、长期重体力劳动、肥胖、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此外,久坐一族也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发人群。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主要是对因治疗,轻、中度患者可考虑行为、药物等治疗方法(如适当补充雌激素,练习凯格尔运动,做盆底肌康复治疗等),重度患者可考虑手术。手术原理很简单,就是用一根网带将尿道中段进行无张力悬吊,达到控尿的目的。与传统手术比,具有创伤小,疗效佳等优势,近期、远期效果均好。怎么办?专家支招应对女性的“慢性杀手”对于更年期女性来说,不管是尿失禁,还是尿频、尿急,或者其他盆底疾病,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是女性朋友不容忽视的“慢性杀手”。“其实它们的治疗都应该是综合性的。有时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成为提高诊疗效果的关键。”于洪波说。因此,如果产后的你即使没有出现盆底疾病,一定要未雨绸缪。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盆底疾病的发生,于洪波主任建议:1、接受产后康复。生育(尤其是难产)是造成盆底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排尿问题并不是立刻出现的,所以产妇通过产后康复让松弛的盆底肌尽快恢复,不仅能尽快恢复身材,还可以减少未来盆底疾病的发生几率。2、控制体重。规律的运动既能轻减体重,又能帮助提高身体各项机能,加强盆底功能,建议日常可进行游泳、跑步、瑜伽等有氧运动。3、保持规律的性生活。女性长期不过性生活,盆底功能也会受影响。

详情
2024-02-28

[紫牛新闻]从确诊到离世仅10天!《摔跤吧!爸爸》主演患的这种罕见病致死率到底有多高?

近日有外媒报道,曾在《摔跤吧!爸爸》中饰演二女儿巴比塔的印度童星演员苏哈尼·巴特纳格尔于2月16日离世,年仅19岁。据悉,苏哈尼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肌炎,从确诊到离世只有10天时间。苏哈尼的父母讲述了苏哈尼生命最后的那段经历:大约在两个月前,苏哈尼手上出现了红点,然后双手开始肿胀,没多久,肿胀就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但一直找不到病因。直到2月7日,苏哈尼因病情持续恶化被送往医院救治,被诊断为皮肌炎。因为发生了感染,病情继续恶化,她的身体出现了积液,肺部受损,呼吸衰竭,即使用上了呼吸机,她的血氧水平仍然很低。最终,在住院第10天离开了这个世界。图视觉中国别担心,并不是所有皮肌炎都有极高的致死率听上去“平平无奇”的皮肌炎,不少人会从字面上理解,它就是关于皮肤和肌肉的炎症。但苏哈尼的患病经历又让人感觉它似乎有些难以确诊,且致死率很高。记者采访南京明基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洪铁艳得知,其实皮肤上出现的红斑、肌肉的酸痛无力等症状只是它的外在表现,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自身免疫系统的损伤,它可能会累及肺部、心脏、消化道等多器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过,并不能笼统地认为它是一个致死率很高的疾病。”数据统计,皮肌炎的发病率在(5—10)/100万,远低于另一种类似的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确实属于罕见病范畴。但洪铁艳坦言,在风湿免疫科,皮肌炎却并不罕见,也有很多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预后。“皮肌炎实际上是一个大类,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都不尽相同。比如抗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累及到肺,就会出现快速进展的间质性肺病,治疗难度大,这类病人的存活期往往比肺癌患者还要短,可能一两个月就会失去生命。而愈后比较好的皮肌炎类型如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虽也会有肺间质病变、肌炎、多关节炎等情况,早发现早治疗,多能延缓病情进展,获得长久生存期。”皮肤问题反反复复“找不着北”,建议考虑风湿病的可能皮肌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预防”也无从谈起,及早发现异常表现,及时对症治疗是关键。洪铁艳介绍,皮肌炎特异性的皮肤表现有双上眼睑和眶周的红斑、水肿,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红色或紫红色丘疹等,常对称分布,还可累及到整个颈项部和前胸部的“V”字区皮肤,呈弥漫性红肿。“也可能出现水疱大疱性病变、皮肤坏死、皮肤溃疡等情况,皮肌炎的各种皮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此外,肌肉方面的异常情况也不容忽视。”洪铁艳提醒,当患者出现浑身肌肉疼痛,举手、起立、梳头、穿衣困难时,可考虑是累及到四肢近端肌群的表现;喉部肌肉受累可造成发声困难、声嘶、鼻音;膈肌受累还可造成呼吸表浅、呼吸困难或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内脏器官受累则多在肺部、心脏、消化道、肾脏方面。”“因为皮肤的异常最易发现,所以大部分皮肌炎患者首先都会去皮肤科就诊,甚至直接当作湿疹来治疗。但如果病情总是反复,还是建议去风湿科进一步诊断,以防漏诊。”洪铁艳说,目前医学上还无法彻底治愈皮肌炎,但早期发现并积极配合医生接受规范治疗,病情多能得到有效控制。皮肌炎的治疗过程复杂而漫长,患者在这期间也要做好护理工作,比如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适度运动,尽量避免进食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皮肤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外出时使用帽子、手套、太阳伞的工具。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2024-02-19

[紫牛新闻]网红说法求真|常吃冷米饭有助于改善脂肪肝?医生:虽然理论上可行,但不建议付之于行动

米饭、馒头……这些常常被减肥人士拒之门外的食物,放凉了再吃就能减肥了?近日,话题#经常吃冷米饭有助于改善脂肪肝#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而且不仅是脂肪肝,血脂、血糖等都能降下来,对减肥也有帮助。但南京明基医院营养科主任周彤提醒,如果想靠吃冷米饭来解决这些问题,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可能就是你的肠胃,冷米饭和热米饭相比,只是在体内的消化速度有所减缓,或者说,是更难消化了。图视觉中国周彤主任有很多过度肥胖需要减肥减脂的患者,科学的饮食是主要的手段之一,但她也并不会把冷却后的主食列入患者的食谱当中。她解释,淀粉类的主食,比如大米、馒头、汤圆、年糕等,经过高温加热会糊化,更容易被淀粉酶水解,在黏度、韧性等方面也更加适口,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但是放凉了之后,已经糊化的淀粉又回到生淀粉的状态,即“老化回生”,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抗性淀粉,淀粉酶不能将其顺利分解成身体所需的葡萄糖,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它在胃肠道的消化速度变慢,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更是难以消化吸收。不可否认,“吃冷米饭有助于改善脂肪肝”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周彤告诉记者,此前有一项研究表明,在饮食中增加抗性淀粉,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肝脏脂肪堆积和肝脏损伤,其原理简单理解就是抗性淀粉作为一种难消化淀粉,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但可以被结肠中的微生物菌群发酵,对代谢有积极的影响。“但我们并不建议这些冷却的主食成为获取抗性淀粉的主要来源。生冷的食物会暂时性地使胃部血管收缩,经常吃冷饭、冷馒头等难免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和肠胃蠕动,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对于降血脂、降血糖的说法,冷米饭等就更有些“无能为力”了。“任何食物都无法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但食物的不同烹饪方式,却可以影响到升糖指数的变化。”周彤解释,蒸煮后的米饭、红薯、汤圆等食物,富含的淀粉容易被消化酶分解成葡萄糖,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冷却后再食用只能理解为升糖速度有所减缓,其原因也是因为这些食物冷却后人体对它们的消化速度变慢,这和降血糖、血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改善脂肪肝,减少热量的摄入才是正确的做法。当有了能量差,肝脏才有机会去分解、代谢那些多余的脂肪。脂肪肝和血糖、血脂相互影响,控制好血糖、血脂也需要同时进行。“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以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选择低盐低、低脂饮食,避免大量饮酒和甜食摄入,精制谷物、加工肉类等也要有所控制,并适当地增加体育运动。”周彤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2024-02-07

[紫金山新闻]专家支招,吃出幸福健康年!

春节是家家团圆、走亲访友的大节日,免不了有无数的美味来袭。如何既吃得好又吃得健康?记者采访了南京明基医院营养科周彤主任。过年期间,餐桌会超级丰富。周彤说,除了大鱼大肉,每天也要摄入足够量的新鲜果蔬,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对维持肠道健康和预防慢性病有着重要作用。在零食方面,周彤建议选择健康的坚果,如开心果和核桃,而不是高糖或高脂的零食。此外,可以用燕麦、荞麦和小米等全谷物替代精白米面,它们可以提供更多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所以很适合糖尿病和肥胖人群。”周彤补充道,“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和谷类搭配食用还能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利用率。”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春节期间的饮食需要特别讲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总能量摄入,尽量避免过量进食高糖食物,可以选择食用含糖量在5%以下的水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饱,减少油脂和盐分摄入;痛风患者要尽量避免大量饮酒和一些嘌呤含量较高的汤品。“男性饮酒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白酒一两、红酒二两、啤酒300毫升为宜。”周彤强调,“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在这个基础上翻倍也是安全的,但切记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肝肾和消化系统的负担。”“吃出幸福健康年!”希望大家在节日中健康饮食、平衡饮食,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持健康和活力,迎接新的一年。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花实习生包煜

详情
2024-01-16

[扬子晚报]贾玲成功减重100斤,她大概率还会面临一个“老大难”问题

半年之前,贾玲新电影的摄影师曾向外界透露,为了电影拍摄需要,当时的贾玲正在完成一个减肥100斤的计划。近日,贾玲通过微博发声,在“消失”的这一年多里,自己已经成功减了100斤,并练成了拳击手的样子。网友直呼不可思议!连日来,关于“贾玲减了100斤”的相关话题也都冲上热搜。怎么瘦下来的?这样瘦得到底合理不合理?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各种疑问随之而来。南京明基医院营养科主任周彤表示,一年瘦100斤对于体重基数大的人来说属于医学减重的正常范围,但要注意健康的体脂率,且还要谨防多数减肥成功群体都会遇到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体重反弹。图视觉中国减重100斤体脂率仅10%?女性体脂率低于17%就可能对健康产生威胁记者发现,在贾玲公开发文后,其好友袁弘也转发微博并称比瘦100斤更难的是作为一个之前很少运动的人,一年之间把体脂降到了百分之十左右(目前该微博已删除)。网络截图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减肥的人可能多少对脂肪都有些‘偏见’,但其实脂肪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保持身体功能,还可以保护内脏、维持体表温度,参与身体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周彤主任介绍,对于女性来说,标准体脂率应该在18%—30%之间。

详情
2024-01-11

[扬子晚报]冲上热搜的这种病,多数产妇都会有!想要远离它,孕期控制体重很重要

近日,有媒体报道,二胎妈妈李女士在生孩子前身材十分苗条。但自从二宝出生后肚子就完全变了样,躺下时腹壁的皮肤会皱拢起来,站立时肚子又会往外凸,像怀孕两三个月的模样,用手按下去还有凹陷,最后是通过手术治疗才得以修复。医生表示,这是一种怀孕生产后的腹壁损伤,叫产伤性腹直肌分离症。 网络截图产妇腹直肌分离很常见,但后果却被严重低估生过孩子的宝妈们应该都会有所了解,这其实就是一种腹直肌分离的表现。腹直肌是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对称排列的一对肌肉,健康未分离的腹直肌维持人体的核心稳定性,可以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并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咳嗽等生理功能。而在怀孕期间,随着子宫不断变大,腹肌会横向拉长形成空隙,进而出现腹直肌分离。南京明基医院妇产科、盆底康复医学科主任徐珺告诉记者,对于阴道顺产第一胎的孕妈,出现腹直肌分离现象的人群比例会占到60.3%,剖宫产则会占到70.8%。而对于二胎及两胎以上的妈妈来说,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出现腹直肌分离的比例甚至会高达90%左右。“有一部分人的腹直肌分离会自然恢复,但是在产后一年以上,仍然会有大概1/3的人无法恢复。”徐珺坦言,虽然腹直肌分离是产妇很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但长期以来其后果却被严重低估,很多人认为它带来的影响只是“大肚腩”,体形不太美观,这是非常片面的。“问题的根本其实是腹部肌肉力量的缺失。当腹直肌分离,为了维持站立时的稳定,腰背部肌肉会代偿发力,长期如此不但会造成腰背痛,脊柱稳定性变差,出现步态异常,还会导致腹内压的下降,慢性便秘也随之而来。这其实是很多女性都或多或少已经出现的问题,但多数人都难以把这些病症和当初产后出现的腹直肌分离联系在一起。”产后42天-6个月,是腹直肌分离黄金恢复期随着新闻热度的上升,话题#女子二胎分娩后肠子内脏往外凸#也冲上了热搜。记者发现,在评论区,产后康复也被多次提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重视。徐珺提醒,在产后的42天之内属于自然恢复期,不建议做太多的干预,因为此时也是盆底损伤恢复的过程。“42天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体位体态,对盆底功能、腹直肌等做系统的评估,再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如何判断是否腹直肌分离,徐珺介绍了一个操作简单的方法,就是仰卧平躺,双腿弯曲,把一只手放在肚脐上方,用指尖慢慢向下按压,当头肩抬高时,腹部肌肉会往中间收缩,这时,如果发现按压处的肌肉有两个手指宽度以上的缝隙,就意味着已经腹直肌分离了。“一般而言,两侧肌肉分离距离在2cm以内属于正常范围,大于2cm就基本可以判定为腹直肌分离。2cm-3cm算轻度,3cm-4cm算中度,大于5cm就是算重度了,基本达到了手术指征。”腹直肌分离可预防、可修复。徐珺建议,如果到了孕晚期,明显感觉腹部沉重,可以使用托腹带来减轻腹部肌肉承重,避免腹部前坠,缓解对肌肉的牵扯,托腹带绑的时候一定要绑在骨盆上,不能单纯把肚子勒住。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在孕期做好体重管理,避免胎儿过大。“需要提醒的是,在门诊上我们发现有些人在产后也会使用托腹带来帮助身体恢复,这其实是没什么作用的。更应该通过主动运动的康复训练来锻炼核心肌肉力量,比如WAFF运动等等。如果腹直肌分离到了中度以上,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修复或治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2024-01-11

[扬子晚报]“90后”钟爱的护肝片,到底能不能放心吃 |网红说法求真

日前,天猫健康发布的《2023健康年度词》报告数据显示,“90后”买走了45%的护肝片,其中有15%的护肝片订单是在凌晨时分完成的。记者在购物平台搜索发现,这些护肝片和“熬夜”“喝酒”等关键词联系紧密,而购买人群在评论区的留言多以“经常熬夜加班、喝酒,希望对身体有帮助”的大致内容为主。但医生提醒,对于本身就没有肝脏疾病的人来说,护肝的意义不大,而肝脏的轻微损伤可自我修复。肝脏疾病分类不同,其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盲目通过吃药或者保健品来保护肝脏并不是明智之选,摄入的食物、药物等在经过肝脏代谢的同时,也会增加肝脏负担。视觉中国轻微肝脏损伤多可自行修复不当服用护肝片或可造成健康的假象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所谓“喝酒伤肝”,就是因为酒精及其代谢产物都会给肝脏带来毒副作用,其中酒精性脂肪肝就是常见的慢性肝脏损伤之一。南京明基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郭绍红介绍,“酒精在体内的代谢,是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将酒精转化为乙醛(乙醛可对肝细胞直接损伤),再将乙醛转化为乙酸,最后通过生化反应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一过程不会因为一两片护肝片的作用而改变。如果肝脏已经有所损伤,保健品是无法对疾病起到真正的治疗作用的。”“而长期习惯性地熬夜,对于人体各个器官都会有损害,仅靠护肝片来缓解熬夜的损害,其效果微乎其微,任何药物、保健品都无法替代充足睡眠的重要性。”郭绍红说,保护肝脏健康首先就要做到规律作息,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当下,除了过度饮酒,很多人还存在“吃的太好”的情况,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太多,消耗不及时,肥胖性脂肪肝也随之而来。“脂肪肝可伴有肝细胞坏死,形成脂肪肝性肝炎,即使是某些非酗酒的病患,时间久了也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肝硬化。”“如果因为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轻微肝脏损伤,通过控制发病原因并积极治疗,肝功能多可自我修复,恢复正常。”但郭绍红提醒,某些护肝片中含有的成分可以让体内转氨酶下降,会造成肝功能正常的假象,进而造成其他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不能被及时发现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等病情发展到肝硬化,到那时,肝脏的损伤已经不可逆转。所以,如果肝脏功能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对症治疗。保健品成分复杂科学护肝,中药茶饮也是不错的选择30多岁的尹先生就是“护肝片”的忠实消费者,特别是年关将近,喝酒应酬也多了起来,上周又花了200多元在网上买了一瓶。“以前不注意保护自己,经常喝完酒第二天会身体不舒服,后来从朋友那儿听说了护肝片,就每次喝酒前后几天都会连着吃一下,想着多少能缓解一下对身体的伤害。”他坦言,其实到底有没有效果自己并没有明显的感受,但是看了产品介绍后发现它的服务对象就是针对喝酒、熬夜的这些人,花点小钱求个健康,也就无所谓了。网络截图记者发现,网络上售卖的这些护肝片,大多有“奶蓟草”“水飞蓟”等宣传字样,而在产品详情页,“有效护肝水飞蓟宾”“高浓缩奶蓟草胶囊解救熬夜伤肝人”等标语也在向消费者传递着这一成分的护肝作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何苗告诉记者,其实“奶蓟草”“水飞蓟”指的是同一种菊科植物,也是在药典里收藏的、对肝脏疾病有辅助治疗价值的中草药。“就作为一种单纯的药物来说,它本身对已经损伤的肝细胞确实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保健品多成分复杂,且剂量难以计算。如果真的有肝脏疾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保健品是不以治疗为目的的。”“临床实验证明,水飞蓟这一味药的毒性很低,可以长期服用。但从中医角度说,水蓟飞味苦、性凉,如果本身就是寒凉体质的人,而且肝脏也没有问题,想通过吃它来护肝,很可能会因此加重身体寒气,往往得不偿失。”何苗提醒,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和解毒器官,我们吃下去的大部分东西都会经过肝脏代谢,尤其是药物,盲目、过量服药会给肝脏增添额外负担。生活中常见的有护肝功效的草药也有不少,如果肝肾阴虚可以用枸杞、桑葚做茶饮,能滋补肝肾;如果肝阳上亢、目赤肿痛、眼目昏花,可以用菊花做茶饮,能清肝明目,平抑肝阳,这些都是不错的健康护肝选择(但具体还需要医生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辩证论治,切不可盲目自行服药)。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2023-12-14

[扬子晚报]腿脚冰凉,真的可能是血管堵住了!但它还有一个预警信号,就是“间歇性跛行”

近日,浙江某医院公众号分享了一个病例,36岁的吴先生腿脚冰凉且逐渐出现疼痛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竟是血管堵住了,话题“总是腿脚冰凉当心是血管堵了”也登上热搜,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南京明基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单绍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多为下肢动脉的血管堵塞,主要病因有急性的动脉栓塞和慢性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表现为下肢突发或进行性加重的疼痛、麻木、跛行、皮温降低、脉搏消失,晚期可导致肢体坏疽,威胁患者生命。视觉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的发病率呈逐年提高的趋势。“特别是高龄、长期吸烟,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这些生活习惯和基础疾病往往容易诱发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硬化,失去弹性,血管内膜异常增生,有时可合并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的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发上述症状。”单绍银解释,动脉的粥样硬化往往是全身性的影响,心脏的血管狭窄和闭塞称为“冠心病”,易诱发心肌梗死;颈部及颅内血管粥样硬化可引起脑部供血动脉狭窄甚至闭塞,颈部的粥样硬化斑块有时亦可脱落,导致脑梗塞;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也很常见。让单绍银印象深刻的是在去年过年前的一段时间,门诊上前后接诊了三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且都症状较重,出现了肢体的缺血坏死。“其中有一个病人的就医过程很曲折,他早就出现右下肢的疼痛、发凉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加之患者自身抗拒,均未得到有效治疗,症状迅速加重。家属送至我院时,已经休克、神志不清,整个足部出现坏疽,伴恶臭。经对症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行右下肢截肢术,保住了生命。”“很多人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当下肢出现麻木、疼痛、皮温降低等预警信号时未引起重视,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单绍银介绍,患者在下肢发生严重缺血之前,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症状叫“间歇性跛行”,表现为患者在休息时可无明显下肢疼痛的症状,当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腿部疼痛,需休息后才能再次行走。“每次行走的距离逐渐缩短,提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的程度逐渐加重,需要立即就诊。”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四大杀手。单绍银表示,对于高危人群,需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适当锻炼,到秋冬季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后引起下肢动脉痉挛,加重下肢缺血症状。出现肢体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需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详情
1 2 3 4 5/177页 共2116条 6 7 8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