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二胎妈妈李女士在生孩子前身材十分苗条。但自从二宝出生后肚子就完全变了样,躺下时腹壁的皮肤会皱拢起来,站立时肚子又会往外凸,像怀孕两三个月的模样,用手按下去还有凹陷,最后是通过手术治疗才得以修复。医生表示,这是一种怀孕生产后的腹壁损伤,叫产伤性腹直肌分离症。
网络截图
产妇腹直肌分离很常见,但后果却被严重低估
生过孩子的宝妈们应该都会有所了解,这其实就是一种腹直肌分离的表现。腹直肌是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对称排列的一对肌肉,健康未分离的腹直肌维持人体的核心稳定性,可以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并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咳嗽等生理功能。而在怀孕期间,随着子宫不断变大,腹肌会横向拉长形成空隙,进而出现腹直肌分离。
南京明基医院妇产科、盆底康复医学科主任徐珺告诉记者,对于阴道顺产第一胎的孕妈,出现腹直肌分离现象的人群比例会占到60.3%,剖宫产则会占到70.8%。而对于二胎及两胎以上的妈妈来说,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出现腹直肌分离的比例甚至会高达90%左右。“有一部分人的腹直肌分离会自然恢复,但是在产后一年以上,仍然会有大概1/3的人无法恢复。”
徐珺坦言,虽然腹直肌分离是产妇很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但长期以来其后果却被严重低估,很多人认为它带来的影响只是“大肚腩”,体形不太美观,这是非常片面的。“问题的根本其实是腹部肌肉力量的缺失。当腹直肌分离,为了维持站立时的稳定,腰背部肌肉会代偿发力,长期如此不但会造成腰背痛,脊柱稳定性变差,出现步态异常,还会导致腹内压的下降,慢性便秘也随之而来。这其实是很多女性都或多或少已经出现的问题,但多数人都难以把这些病症和当初产后出现的腹直肌分离联系在一起。”
产后42天-6个月,是腹直肌分离黄金恢复期
随着新闻热度的上升,话题#女子二胎分娩后肠子内脏往外凸#也冲上了热搜。记者发现,在评论区,产后康复也被多次提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重视。徐珺提醒,在产后的42天之内属于自然恢复期,不建议做太多的干预,因为此时也是盆底损伤恢复的过程。“42天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体位体态,对盆底功能、腹直肌等做系统的评估,再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如何判断是否腹直肌分离,徐珺介绍了一个操作简单的方法,就是仰卧平躺,双腿弯曲,把一只手放在肚脐上方,用指尖慢慢向下按压,当头肩抬高时,腹部肌肉会往中间收缩,这时,如果发现按压处的肌肉有两个手指宽度以上的缝隙,就意味着已经腹直肌分离了。“一般而言,两侧肌肉分离距离在2cm以内属于正常范围,大于2cm就基本可以判定为腹直肌分离。2cm-3cm算轻度,3cm-4cm算中度,大于5cm就是算重度了,基本达到了手术指征。”
腹直肌分离可预防、可修复。徐珺建议,如果到了孕晚期,明显感觉腹部沉重,可以使用托腹带来减轻腹部肌肉承重,避免腹部前坠,缓解对肌肉的牵扯,托腹带绑的时候一定要绑在骨盆上,不能单纯把肚子勒住。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在孕期做好体重管理,避免胎儿过大。“需要提醒的是,在门诊上我们发现有些人在产后也会使用托腹带来帮助身体恢复,这其实是没什么作用的。更应该通过主动运动的康复训练来锻炼核心肌肉力量,比如WAFF运动等等。如果腹直肌分离到了中度以上,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修复或治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