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21-04-08

[央广网]首例台湾慈济骨髓库冷冻造血干细胞捐献大陆顺利完成

 央广网南京4月7日消息2020年4月,27岁的高先生(化名)因牙龈出血、身上淤斑于当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高危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高先生曾在苏州明基医院血液科多次化疗,病情时有复发。检测发现有T3151基因出现突变和耐药,负责治疗的曹祥山主任告知患者必须尽快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先生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60多岁了,为能找到合适供者,高先生委托南京明基医院向中华骨髓库申请造血干细胞配型,虽在中华骨髓库未检索到HLA匹配的供者、在脐血库也未能配到;幸运的是在台湾慈济骨髓库中找到了合适的供者。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中华骨髓库联络员随即向台湾慈济骨髓库发出加急比对配型申请,数日后慈济骨髓库传来喜讯,找到了合适HLA配型的供者,是一位27岁的台湾小伙子。得知喜讯后高先生于2021年2月19日入住南京明基医院开始移植前的准备。  台湾捐者捐赠的造血干细胞  陆道培院士和李政道博士二十年后再携手,促成跨越海峡血浓于水的生命营救  在当前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正常的两岸捐赠干细胞的运送途经遇到困难,台湾慈济骨髓库告知:2021年2月1日后停止了原有的专人护送造血干细胞的运送方式。在寻求新的运送途径未能达成的情况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明基道培血液病中心的李东主任向陆道培院士团队和李政道博士寻求帮助,在两个国际著名团队的帮助下,在中华骨髓库、慈济骨髓库多方沟通协调后制定了冷冻干细胞的运输方式,并完成了各个环节的备案申请。  造血干细胞进行分袋处理  这也是陆道培院士、李政道博士继2001年携手协助完成苏州白血病患者陈霞移植的台湾干细胞捐赠,20年后再次携手促成首例台湾冷冻干细胞的对大陆的捐赠。对于这次求助陆道培院士团队和李政道博士,明基道培血液病中心的李东主任说到,“我们不能放弃,哪怕只有一丝希望都要去尝试,移植是这个患者的唯一出路,这个孩子才27岁,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医生时刻要与血液病患者(家属)并肩作战。”   33个小时,1000公里,疫情隔不断两岸生命接力  3月25日供者在台湾慈济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慈济骨髓库随即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分袋,并放入-196℃液氮中冷冻处理。由专用液氮罐保存、运送!  3月26日上午11:30,台湾慈济医院将冷冻的造血干细胞交给Marken公司负责在台湾的运送。3月27日,9:35乘航班CI1051从台北机场出发;11:35到达上海浦东机场。装有干细胞的液氮储存罐到港后上海海关、上海航空公司随即开启了绿色通道,2小时50分钟后顺利出关。当日20:40由上海生生物流公司将液氮储存罐安全送至南京明基医院。  造血干细胞准备运往大陆  一份来自海峡对面的生命种子正在大陆发芽  高先生目前已完成移植前的预处理,带着众多爱心和祝福的造血干细胞已于4月7日上午完成回输。  造血干细胞回输  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承担了接取、回输来自台湾慈济骨髓库的冷冻造血干细胞的重任,是我院血液科成立以来的第一例,更是大陆首例。经过血液科李东主任团队50多天的多方奔波协调、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一份来自海峡对面的生命的种子正在发芽。跨越海峡两岸1000多公里的生命的接力,大陆患者和台湾供者这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也因为这颗”生命的种子”紧紧的连接在了一起,让非血缘变成了血缘。  李东主任、曹祥山主任鼓励患者  感谢社会各界机构、爱心人士对此次生命接力提供鼎立支持  这次冷冻造血干细胞从台湾运输到大陆,的确也经历了一些周折;在此过程中获得中华骨髓库、台湾慈济骨髓库、江苏省红十字会、南京海关、上海海关、上海航空公司、明基友达基金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特别是上海海关、上海航空公司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当天的鼎力支持!得了白血病是不幸的,但是有这么多人给与帮助,又是温暖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祝福高先生能早日康复。医疗团队合影  此次救治也展示了台资明基医院苏州、南京两院区血液科医护人员共同救治白血病病人的合作精神。  

详情
2021-04-08

[中国江苏网]33个小时,1000公里!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营救在南京明基医院上演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2020年4月,27岁的高先生(化名)因牙龈出血、身上淤斑于当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高危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先生曾在苏州明基医院血液科多次化疗,病情时有复发。检测发现有T3151基因出现突变和耐药,负责治疗的曹祥山主任告知患者必须尽快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先生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60多岁了,为能找到合适供者,高先生委托南京明基医院向中华骨髓库申请造血干细胞配型。虽在中华骨髓库未检索到HLA匹配的供者、在脐血库也未能配到,但幸运的是,在台湾慈济骨髓库中找到了合适的供者。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中华骨髓库联络员随即向台湾慈济骨髓库发出加急比对配型申请,数日后慈济骨髓库传来喜讯,找到了合适HLA配型的供者,是一位27岁的台湾小伙。高先生则于2021年2月19日入住南京明基医院开始移植前的准备。台湾捐者捐赠的造血干细胞二十年后再携手,促成跨越海峡血浓于水的生命营救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正常的两岸捐赠干细胞的运送途经遇到困难,台湾慈济骨髓库告知:2021年2月1日后停止了原有的专人护送造血干细胞的运送方式。在寻求新的运送途径未能达成的情况下,南京明基医院明基道培血液病中心的李东主任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国家重点学科首席专家陆道培院士团队和“国际血清干细胞之父”李政道博士寻求帮助。在两个国际著名团队的帮助下,在中华骨髓库、慈济骨髓库多方沟通协调后制定了冷冻干细胞的运输方式,并完成了各个环节的备案申请。这也是陆道培院士、李政道博士继2001年携手协助完成苏州白血病患者陈霞移植的台湾干细胞捐赠,20年后再次携手促成首例台湾冷冻干细胞对大陆的捐赠。对于这次求助,李东主任表示,“我们不能放弃,哪怕只有一丝希望都要去尝试。移植是这个患者的唯一出路,他才27岁,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医生时刻要与患者并肩作战。”分装为6袋完成33个小时,1000公里,疫情隔不断两岸生命接力3月25日,供者在台湾慈济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慈济骨髓库随即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分袋,并放入-196℃液氮中冷冻处理。由专用液氮罐保存、运送。3月26日上午11点,台湾慈济医院将冷冻的造血干细胞交给Marken公司负责在台湾的运送。3月27日上午9点35分,乘航班CI1051从台北机场出发;11点35分到达上海浦东机场。装有干细胞的液氮储存罐到港后由上海海关、上海航空公司开启绿色通道,2小时50分钟后顺利出关。当日晚间20点40分,由上海生生物流公司将液氮储存罐安全送至南京明基医院。低温运送桶放入冷冻造血干细胞前的温度一份来自海峡对面的生命种子正在这里发芽高先生已完成移植前的预处理,带着众多爱心和祝福的造血干细胞于4月7日上午完成回输。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承担了接取、回输来自台湾慈济骨髓库的冷冻造血干细胞的重任,是该院血液科成立以来的第一例,更是大陆首例。经过血液科李东主任团队50多天的多方奔波协调、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一份来自海峡对面的生命的种子正在发芽。跨越海峡两岸1000多公里的生命的接力,大陆患者和台湾供者这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也因为这颗“生命的种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让非血缘变成了血缘。此次救治也展现了明基医院苏州、南京两院区血液科医护人员共同救治白血病病人的合作精神。(通讯员李娜)造血干细胞抵达南京明基医院输血科李翠萍主任将冷冻造血干细胞解冻复温李东主任、曹祥山主任鼓励患者编辑:孙骏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详情
2021-04-08

[中国新闻网]“飞”越海峡的“血脉相连”:台湾青年冷冻骨髓捐赠大陆青年

中新网南京4月7日电(记者朱晓颖)7日,在南京明基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无菌层流病房,一位台湾男青年的造血干细胞输入到江苏常州男青年高林(化名)的体内。这也是首例台湾慈济骨髓库冷冻造血干细胞捐献大陆的案例。  一个半人高、装有GPS定位和测温系统、储存着捐献者骨髓的液氮罐,加急运输33个小时,行程1000公里……这场跨越海峡的生命营救,接力过程一波三折。7日,医护工作者从液氮罐旁经过。 泱波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血液科主任李东告诉中新网记者,27岁的高林在2020年4月因牙龈出血、身上淤斑,被确诊患有高危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由于病情严重,患者必须尽快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高林一家赶紧委托医院向中华骨髓库申请造血干细胞配型。  幸运的是,南京明基医院在台湾慈济骨髓库中找到了合适的供者,随即向台湾慈济骨髓库发出加急比对配型申请。数日后,台湾慈济骨髓库传来喜讯:找到了合适配型的供者,对方是个台湾小伙子,同为27岁。“生命之罐”运送到南京明基医院。南京明基医院供图  疫情期间,人员往来需要隔离,时间长,病人等不起;原本正常的两岸捐赠干细胞的运送途径也暂时停用。台湾慈济骨髓库告知:2021年2月1日后,停止了原有的专人护送造血干细胞的运送方式。在寻求新的运送途径未能达成的情况下,李东向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团队、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团队寻求帮助。  在两个国际知名团队的帮助下,中华骨髓库、慈济骨髓库多方沟通协调后,制定了人不流动、异地运输冷冻干细胞的营救方式,并完成了各环节的备案申请。  “巧合的是,这也是陆道培、李政道继2001年携手协助完成苏州白血病患者陈霞接受台湾干细胞捐赠20年后,再次携手促成首例台湾慈济骨髓库冷冻造血干细胞对大陆捐赠。”李东表示。医护工作者在工作。南京明基医院供图  3月25日,台湾捐献者在台湾慈济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慈济骨髓库随即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分袋,放入-196℃液氮中进行冷冻处理,由专用液氮罐保存、运送。  这个“生命之罐”于3月27日9点35分搭乘航班从台北启程,当日11点35分抵达上海浦东机场;经海关、航空公司绿色通道,用时2小时50分顺利出关;当日20点40分抵达南京明基医院。经过前期准备,7日,骨髓顺利输入大陆患者体内。  李东说,疫情割不断两岸民众的“血脉相连”。大陆患者和台湾供者这两个素未谋面的同龄年轻人,也因这“生命的种子”紧紧连在一起。(完)

详情
2021-04-08

[交汇点新闻]33个小时,1000公里!跨越海峡的“血脉相连”在南京上演

交汇点讯4月7日下午,一场生命的营救正在南京明基医院进行。粉红色的生命种子——来自台湾造血干细胞顺利回输到江苏小伙高先生(化名)的体内,静待“发芽”。这也让两位同为27岁的小伙子形成一种特殊的“血脉相连”,跨越海峡,血浓于水。准备接受手术的高先生造血干细胞到达南京明基医院救命!27岁小伙子急需造血干细胞去年4月,高先生因牙龈出血、身上淤斑前往医院检查,不幸被确诊为高危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苏州明基医院血液科多次化疗,高先生的病情时有复发。医生发现,高先生体内有T3151基因出现突变和耐药。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尽快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高先生是家里的独生子,为了能找到合适供者,高先生委托南京明基医院向中华骨髓库申请造血干细胞配型。遗憾的是,在中华骨髓库和脐血库中,均未检索到HLA匹配的供者。一筹莫展之际,从海峡对岸传来了好消息——台湾慈济骨髓库中找到了合适的供者!于是,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中华骨髓库联络员随即向台湾慈济骨髓库发出加急比对配型申请,数日后慈济骨髓库传来喜讯,找到了合适HLA配型的供者。今年2月19日,高先生入住南京明基医院开始移植前的准备。台湾捐者捐赠的造血干细胞33个小时,1000公里,疫情隔不断两岸生命接力

详情
2021-04-08

[现代快报ZAKER]首例!-196℃液氮保存, 33小时1000公里运送“生命种子”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蒋佳佳李娜记者王曦刘峻)珍贵的"生命种子",保存在-196℃液氮里,经过33个小时1000公里的长途跋涉,终于在4月7日完成了最后的使命。这一天,台湾慈济骨髓库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输入27岁的高先生体内,原本即将枯萎的生命,又迎来第二次绽放。据悉,这是台湾慈济骨髓库第一次采用冷冻干细胞的运输方式,完成生命的接力。△患者进入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医护人员为他加油△医疗团队合影突发白血病,唯有移植才能救命2020年4月,27岁的高先生(化名)牙龈突然出血,到当地医院检查后,犹如晴天霹雳,他确诊为高危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先生曾在苏州明基医院血液科多次化疗,病情时有复发。检测发现,高先生有T3151基因出现突变和耐药,负责治疗的专家曹祥山告知患者,必须尽快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先生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60多岁了,为能找到合适供者,高先生委托南京明基医院向中华骨髓库申请造血干细胞配型。苦苦等待中,中华骨髓库未检索到HLA匹配的供者,脐血库也未能配到。幸运的是,在台湾慈济骨髓库中找到了合适的供者。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中华骨髓库联络员随即向台湾慈济骨髓库发出加急比对配型申请,数日后慈济骨髓库传来消息,找到了合适HLA配型的供者,是一位27岁的台湾小伙子。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先生于2021年2月19日入住南京明基医院,开始移植前的准备。△台湾捐者捐赠的造血干细胞没有专人护送,怎么办?当前处于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正常干细胞的运送遇到困难。从2月1日开始,台湾慈济骨髓库就停止了原有专人护送造血干细胞的运送

详情
2021-04-08

[紫牛新闻]生命接力、血脉相连:33小时,“生命种子”在“冰封”中运到南京

33个小时,1000公里,疫情隔不断两岸生命接力,一份捐献造血干细胞,让两位同样是27岁的小伙子,形成另一种形式的“血脉相连”。这份冰封在零下196℃的造血干细胞,于2021年4月7日输入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高先生体内,静待“发芽”,它将挽救这个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的性命。造血干细胞到达南京明基医院李东主任、曹祥山主任鼓励患者一波三折,27岁青年等待造血干细胞救命2020年4月,27岁的高先生(化名)因牙龈出血、身上淤斑于当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高危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先生曾在苏州明基医院血液科多次化疗,但病情时有复发。检测发现有T3151基因出现突变和耐药,负责治疗的血液科主任曹祥山告知患者,必须尽快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能找到合适供者,高先生委托南京明基医院向中华骨髓库申请造血干细胞配型,但在中华骨髓库未检索到HLA匹配的供者,在脐血库也未能配到理想的供者。幸运的是,台湾慈济骨髓库中找到了合适的供者,高先生病情还有一线生机。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中华骨髓库联络员随即向台湾慈济骨髓库发出加急比对配型申请,数日后慈济骨髓库传来喜讯,找到了合适HLA配型的供者,是一位27岁的台湾小伙子。得知喜讯后高先

详情
2021-04-02

[南京晨报]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王女士:最近体检血脂检查结果显示: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正常值,而高密度脂蛋白却偏低。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南京明基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向东:高密度脂蛋白是脂蛋白的一种,主要功能是将身体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代谢,在肝脏中再转化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就意味着能将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移除,能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反之则会增加这些疾病的风险。因此,高密度脂蛋白常被称作“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除了受到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肥胖、吸烟、糖尿病、肝炎和肝硬化、高甘油三酯血症等疾病的影响,使其降低,适度运动可使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转运进入外周组织细胞,它携带的胆固醇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起冠心病、脑中风等致死、致残性高的疾病。因此,低密度脂蛋白也被称为“坏胆固醇”。一旦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就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了,如饮食方面要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牛羊肉、家禽、猪肉等,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摄入,如牛乳、豆制品、水果、蔬菜和全谷类等,同时戒烟限酒、不吃夜宵;还要积极运动,建议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只有控制饮食加合理运动才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体检指标明显偏于正常值的需要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对症治疗。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周五全天。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

详情
19 20 21 22 23/179页 共2138条 24 25 26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