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健康园地

Health Corner

2016-10-07

老年人勿把心衰当哮喘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人体发动机的作用,每分每秒,任劳任怨,如水泵般推动人体血管里的血液流动起来,源源不断地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一旦心脏出现问题而消极怠工,那人体的健康就会出大问题了。  很多朋友都知道,当心脏功能出现衰竭时,会出现胸闷、憋气、活动能力下降、下肢水肿等症状,尤其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左心衰)时,会出现劳累后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晚不能平卧,临床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大汗等,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  一般而言,出现这样的心衰症状,临床上医生是比较容易诊断的,即使是老百姓也大概也知道是心脏出了问题,会主动求助于心血管专科医生。但有的时候,患者心衰时出现的症状并非如上述的那么典型,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心衰时往往并不是严重喘憋和口唇青紫、大汗淋漓等,有些老年患者尽管肺里有哮鸣音,还可以在屋里活动,其状态与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极其相似,很容易误将心衰当哮喘,导致延误治疗。  因此,一旦出现持续的憋闷、咳嗽、喘不上气时,就要注意了,别光以为是哮喘,要注意是否心脏出问题,尤其是有明确心脏病老毛病的患者,如有心脏扩大、心脏杂音、心电图异常、胸片异常等,若以前没有支气管哮喘,一旦出现哮喘症状,就要尽早到医院检查。

详情
2016-10-07

小心孩子吃得太饱也长不高

孩子吃得太饱也长不高  专家表示,儿童的身材高矮跟睡眠也有直接关系,人体在23点到凌晨1点会由大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但如果此时人体处于清醒状态,生长激素会停止分泌,所以青少年在晚上10点前睡觉。这样,入睡1小时后正好赶上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  另外,许多多家长普遍会犯的错误是总是让孩子吃得过饱,这会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因为人在血糖低的时候,也就是饥饿状态下,会在客观上促进脑垂体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刺激儿童骨骼生长。所以,小孩吃过饭后,就不要再喂零食了,特别是那些垃圾食品,不但阻止饥饿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还造成儿童性早熟,让孩子彻底成为矮个子。  要长高还须防性早熟出现  凡青春征象出现在7岁前,或初潮出现在10岁前被认为是性早熟。专家指出,性早熟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骨龄提前成熟。医学上,也是通过监测骨龄来判断是否性早熟。所以,孩子要长高,必须防止性早熟情况出现。而且性早熟具有蒙蔽性,往往性早熟的孩子比同龄孩子还要高,但生长期肯定结束得早,等家长发现孩子不长个的时候,孩子的骨龄已经成熟了,这时候要增高就已晚了。所以,孩子一年检查一次骨龄,一旦发现骨龄增长过快,就要找原因。  有医生认为,孩子矮小也是一种医学病症,要增高必须找掌握专业技术的医生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 

详情
2016-10-07

防治脚气 三个注意

孩子吃得太饱也长不高  专家表示,儿童的身材高矮跟睡眠也有直接关系,人体在23点到凌晨1点会由大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但如果此时人体处于清醒状态,生长激素会停止分泌,所以青少年在晚上10点前睡觉。这样,入睡1小时后正好赶上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  另外,许多多家长普遍会犯的错误是总是让孩子吃得过饱,这会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因为人在血糖低的时候,也就是饥饿状态下,会在客观上促进脑垂体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刺激儿童骨骼生长。所以,小孩吃过饭后,就不要再喂零食了,特别是那些垃圾食品,不但阻止饥饿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还造成儿童性早熟,让孩子彻底成为矮个子。  要长高还须防性早熟出现  凡青春征象出现在7岁前,或初潮出现在10岁前被认为是性早熟。专家指出,性早熟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骨龄提前成熟。医学上,也是通过监测骨龄来判断是否性早熟。所以,孩子要长高,必须防止性早熟情况出现。而且性早熟具有蒙蔽性,往往性早熟的孩子比同龄孩子还要高,但生长期肯定结束得早,等家长发现孩子不长个的时候,孩子的骨龄已经成熟了,这时候要增高就已晚了。所以,孩子一年检查一次骨龄,一旦发现骨龄增长过快,就要找原因。  有医生认为,孩子矮小也是一种医学病症,要增高必须找掌握专业技术的医生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

详情
2016-10-07

三种人不宜食用蜂蜜

1、未满一岁的婴儿不宜吃蜂蜜  蜂蜜营养丰富,是大众饮食佳品。许多新妈妈也会在婴幼儿的辅食中加些蜂蜜来调节口味、增加营养价值。不过专家指出,1岁以内婴幼儿不适合食用蜂蜜。  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因为蜜蜂在采取花粉过程中有可能把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肉毒杆菌芽孢适应能力很强,在100℃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  由于婴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常发生于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后的8~36小时,症状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虽然婴儿发生肉毒杆菌感染的几率很小,但医生还是建议:在孩子满1岁以前,不要给他吃蜂蜜及其制品。  此外,专家还提醒,1岁以上的婴幼儿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与大人相比要适当减少。  2、糖尿病人不能服用蜂蜜  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约为35克,果糖40克左右,蔗糖约2克,糊精约1克。  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进入肠道后无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经水解后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别明显。从这一点来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3、肝硬化患者不能喝蜂蜜  一般来说乙肝患者非常适宜喝蜂蜜,因为蜂蜜提供的单糖不需要肝脏分解合成,可以降低肝脏的负担,但是肝硬化患者却不能喝蜂蜜,因为会加重肝脏的纤维化。

详情
2016-10-07

糖尿病人饮食注意这几点

要认清所有食物都有热量  所有食物都是有热量的,而且很多菜肴的热量比大米、面饼的热量高得多。有的病人常抱怨说每天吃一点点饭,甚或不吃饭,只吃菜,怎么血糖仍是居高不下呢?这些病人就是不明白各种食物热量的高低,而盲目地不吃和多吃。殊不知,菜肴中的油和鱼肉蛋中的蛋白质、脂肪、胆固醇其含量很高,会超过米饭中淀粉的热量,当然导致热量超标。肖主任提醒,如果大量吃油炸食物和水果,即使少吃大米和糖,血糖同样会升高。  须有总热量控制意识  糖尿病病人要了解常用食物的热量数值,同时准确算出自己一天所需食量的卡路里,对自己的饮食进行总量控制。在此基础上,学会合理分配餐次。为了避免血糖陡然升高,当每天总感觉很饿时,可以“适当地少吃多餐”。  不宜过度控制饮食  糖尿病病人控制饮食,过犹不及。有的病人听说要少吃盐,结果他一天少吃一点,弄到后来,就几乎是不吃盐了,最后导致低钠低钾,电解质紊乱,全身乏力,心肌受损。控制饮食要尊重科学,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过于苛刻。  切莫轻信降糖保健品  近些年,市面上有一些所谓的“无糖”食品,不少病人吃了这些食品后,血糖却“下不来了”,病人会很纳闷,无糖的食品吃了血糖怎么还会上去。食品都是有热量的,无论是单糖、果糖、低聚糖,或是木糖醇,都含有糖,只不过是代谢方式或过程不同罢了,而且也不可能有什么对治疗糖尿病有作用的保健品。 

详情
2016-10-07

快慢结合运动控制血糖

快走有益于控制血糖,然而对本来没有运动习惯的糖友来说,如何开始锻炼可是门学问。近日,美国糖尿病学会就提出了四点建议。  把握速度 很多糖友急于通过运动降低血糖,却由于无法忍受过大的运动量而失去热情。如果不能适应连续半小时快步走的运动量,不妨从小运动量开始。圣地亚哥竞走教练说:“不必担心运动强度太低,研究表明,每天步行十分钟对健康也是有益的。”因此,你可以每天步行三次,每次步行十分钟,直到你可以连续步行三十分钟。  忽快忽慢 如果你以前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那很难适应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运动。不妨每天多走半小时,通过加长步行距离来积累运动量。还有个好方法是,你可以在一次锻炼中采用不同的强度,快走10分钟再放慢速度走10分钟,对提高心肺功能很有好处。  挑战难度 坚持运动一段时间后,如果你想增加难度,除了提高步行的速度,还可以选择爬坡或增加跑步机的倾斜度等方式,这样除了有助于稳定血糖,还能帮你塑造出臀部曲线。不过,对于患有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疾病的糖友而言,选择时需要慎重。  增加新鲜感 选择多种运动方式要比单一的方式更好。理想的一周健身计划应该包括一天的快步走、一天长距离的耐力训练以及一天有助于增加肌肉强度的爬山训练。可以通过力量训练以及灵活性训练使糖友们将健身运动坚持下去。步行锻炼应该适应自身的生活方式,无论你做晚餐或者午间休息时都可以安排。 

详情
2016-10-07

孕妇用药不要陷入四误区

误区一怀孕不能吃药  实际上,病后不服药,会使小病酿成大病,反而不利于优生。孕妇病后合理用药不但对胎儿无害,而且能防止胎儿受母体疾病的影响。因恐惧药物,该服的药不服,常致使妊娠并发症和其他病症得不到及时治疗,从而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误区二孕妇不能服西药可服中药  误以为中药无副作用。其实许多中药所含的各种生物碱和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服用不当也会给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如易致腹泻的药大黄、芒硝;润肠利小便的药材木通等;大辛大热的药材肉桂、附子等,服用时也必须十分小心,剂量不能太重。  误区三孕妇感冒可自治  有人误认为感冒是小病,吃点抗感冒药无关紧要。其实,抗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常见的有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孕期不宜服用,特别是孕4周前。另外,抗病毒药对胎儿均有不良影响;消炎痛是孕妇禁忌的退热药;阿司匹林孕32周后也不宜使用;含碘制剂的止咳药孕妇不宜使用;孕妇感冒如没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不宜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体内,有20%~40%的可能性对胎儿构成危害。  误区四不能用抗生素  临床上发现,孕妇患感染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出现发烧时,绝大多数的胎儿发育都要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孕妇患病后,比普通人更需要及时治疗。使用恰当,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类等对孕妇、胎儿是比较没有危险的,副作用轻微,治疗效果好。但应提醒一下,青霉素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转自新浪)

详情
30 31 32 33 34/56页 共662条 35 36 37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