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17-12-11

[扬子晚报]血管里爆发“泥石流” 小感冒竟让她命悬一线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李娜记者杨彦)血液系统发生巨变,大量血栓出现,血小板被快速消耗,贫血、肾衰甚至脑梗接连出现,如果没有及时医治,死亡率高达90%,这样严重的后果,开头可能只是一场小感冒。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血液科主任李东主任医师提醒,眼下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大众眼里的小感冒其实也有一定几率会引发严重后果,市民不能掉以轻心。     38岁的李女士,平时性格开朗,最近却性情大变,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家人本以为李女士只是心情不好,没料到李女士的病情急转之下,不但说不出话来,一侧的手臂也动不了了。家人怀疑李女士脑梗了,于是赶忙将李女士送到了医院。在明基医院,李女士皮肤上青青紫紫的瘀点瘀斑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再加上异常的血液检查报告,李女士最终被确诊为一种罕见的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她发病的原因,可能与之前的感冒有关。    南医大附属明基医院血液科李东主任介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微血管病变。通俗来说,是因为一种酶的缺失,导致了血液系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血栓在毛细血管中大量形成,从而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引发皮下、胃肠道等出血;“泥沙”一般的血栓堵住了毛细血管本身就不宽的“道路”,红细胞通过时被“挤破”,大量溶血发生,贫血也随之发生。受损害的还不止血液系统,微血管遍布全身,血栓一旦发生在脑内,就会引发神经精神症状,患者会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神志模糊、瘫痪、昏迷等状况,还有80%以上的患者会有蛋白尿、血尿的表现,少数可发生肾皮质坏死导致急性肾衰。如果不进行治疗,该病的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李东主任告诉记者,由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症状多样,所以很容易被误诊。近年来血液检测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能准确抓住该病的“苗头”,而对确诊后的患者,置换血浆是救命的措施。明基医院曾救治过多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有58岁的阿姨,有正值壮年的企业家,他们中有的被送到医院时已经神志不清上了呼吸机,有的是患病多年之后再次复发的,都是在及时置换血浆之后才转危为安。    李东主任提醒,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发病机制并不特别明确,而从临床上看,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过感冒,由病毒引发的可能性很高。虽然感冒诱发该病的几率很低,但也要提醒大家注意身体表现,一旦有症状要及时就医。同时,发生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由于身体的“出错”机制已经被启动,血浆置换也无法替换掉所有的血液细胞,所以仍有复发的可能,患者不能掉以轻心,必要时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来预防复发的发生。 

详情
2017-12-11

[南京晨报]“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术助患者重获“心”生

 【前言技术】“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术助患者重获“心”生  50多岁的赵阿姨刚刚退休没多久,原计划潇洒地开始退休后生活,却被多年的“心”病打乱了所有计划。几年前,赵阿姨感觉反复心慌难受,有时候甚至浑身乏力,去医院接受检查诊断为室性早搏,一直联合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多年来辗转多家医院,多次调整治疗方案,室早虽略有减少,但心悸胸闷等症状却时常发作。尤其是退休后,仿佛症状更严重了,紧张的赵阿姨连平常的广场舞健身都不敢参加了。入冬后,赵阿姨室性早搏频发,伴有反复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等不适症状。不得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为了能让赵阿姨更潇洒地享受退休生活,该院心血管内科医师和赵阿姨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赵阿姨及其家属都很支持CARTO引导下室早射频消融治疗。术前准备完善,很快便为赵阿姨安排了手术。该院心血管中心副院长李新主任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引导下为赵阿姨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并精确定位室早,点状消融,手术过程顺利,赵阿姨术后恢复良好,当天就能下床活动,几天后就健康出院,开开心心地开始计划退休后的生活了。李新主任介绍,室性早搏是一类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长期室性早搏引起心动过速可能导致心肌能量储备耗竭,心内膜下至心外膜下血流比异常,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致心肌缺血,进而引起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是目前室性早搏的主要治疗措施,但药物治疗无法根治,长期药物维持治疗有药性差、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不佳,不能降低总死亡率,有些甚至还增加死亡率。射频消融术为目前较为流行的治疗室性早搏的方法之一,CARTO系统作为一种工具,可应用在各种心律失常的电解剖标测和消融中,对指导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靶点消融有很大价值,有助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提高成功率。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与阵发性室上速相似,均有较高的成功率,特别对于室性早搏所致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术可作为当前首选治疗策略。通讯员蒋佳佳李娜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17-12-06

[南京晨报]微波消融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超大子宫肌瘤

微波消融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超大子宫肌瘤【疾病与健康】今年40岁的张女士在7年前体检时发现子宫肌瘤,直径约为50mm,两年前开始出现月经量明显增多、伴有血块、经期提前等症状。复查B超提示子宫肌瘤逐步增大、身体状况开始转变后,张女士才急忙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就诊。据该院接诊的超声科射频消融中心主任姚志勇表示,张女士接受检查后发现,其子宫肌瘤直径约为90mm,结合张女士保留子宫的要求,遂收入介入科进一步治疗。入院后进一步接受盆腔磁共振明确诊断子宫肌瘤,大小为98mm×83mm×90mm。张女士被确诊后,该院介入科主任吕献军与射频消融中心主任姚志勇经反复讨论,考虑到张女士子宫肌瘤体积巨大、结合患者保留子宫的意愿,为避免单一方法治疗不彻底决定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及“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治疗方案,通过微波消融使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介入栓塞永久阻断肌瘤血供的方式,改善症状、缩小肌瘤。该院介入科主任吕献军介绍,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肌瘤巨大、严重贫血、盆腔疼痛,应用传统保守治疗失败、又拒绝或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90%以上患者避免了传统手术及其相关风险。张女士今年40岁,复查瘤体明显增大,且出现月经量明显增多、伴有血块、腹痛等症状,保守治疗显然不能达到控制肌瘤生长的目的。而自开放二孩后,很多女性都有生二孩的打算,张女士更是强烈要求保留子宫,拒绝子宫切除等手术治疗,考虑到患者有明确治疗指征,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因月经量增多导致贫血;二是子宫肌瘤增大可发生扭转或变性;三是年轻女性可影响怀孕;四是盆腔的压迫症状等。术后第3天,张女士便高高兴兴地亲自办理了出院手续。一个月后复查,月经量恢复正常。姚志勇主任表示,随着子宫肌瘤治疗方法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一治疗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多途径、多科室联合的治疗方案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也给患者康复带来了福音,已逐渐形成今后疾病治疗的新方向。通讯员王杰李娜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17-12-04

[金陵晚报]冬季皮肤瘙痒,怎么办?

□通讯员 刘艳 乔洋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  记者从南京各大医院皮肤科了解到,最近,皮肤瘙痒的患者逐渐增多,单纯的抓挠、洗热水澡已经不能缓解。  今年45岁的周先生自从进入秋季以来就浑身瘙痒,部位不定,特别是晚上进了被窝更明显,跟人交谈时也会不自觉抓痒。  周先生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就诊。接诊的是皮肤科刘艳医师,查体发现患者除皮肤上有明显抓痕、脱屑,检查血糖及肾功能也未见异常,原来周先生患上了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瘙痒症。确诊病情后,经过阶段性的治疗,目前周先生皮肤瘙痒情况已经好转。  正常人的皮肤具有屏障作用,皮肤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角质层是防止体内水分丢失的主要屏障,角质层细胞内的角蛋白必须与相应的水分水合,经皮肤水丢失主要与角质层细胞间的脂质物理特性相关,当角质层细胞间的脂质由凝胶状态转变为晶体时,可出现大量的水分丢失,脂质的物理状态转化与外界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相伴,为了保持皮肤的一定湿度和弹性,健康皮肤每天丢失水分的数量少于500g。  每年秋冬季节来临,皮肤瘙痒症频发,明基医院皮肤科芦桂青主任介绍,进入秋冬季节,空气变得干燥,而天气寒冷又使人体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收缩,处于不活跃状态,分泌的汗腺和皮脂腺大大减少,也使皮肤干燥脱屑,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  ■专家提醒皮肤瘙痒症 关键在防治  而针对皮肤瘙痒的人群,芦主任解释此类人群面对疾病,关键在防治。  芦主任还提醒,皮肤瘙痒症人群还应该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及时增减衣服,全身性瘙痒患者应注意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皮肤,不宜烫洗患处,不用碱性肥皂、盐水、花椒水,少用沐浴乳,沐浴后还应全身润肤。  内衣以棉织品为宜,应宽松舒适,避免摩擦,忌浓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中适度补充脂肪。

详情
2017-12-01

[紫金山]冬季皮肤瘙痒,越抓越痒,怎么破?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皮肤瘙痒的患者逐渐增多,单纯的抓挠、洗热水澡已经不能缓解。事实上,过度的抓挠、过烫的热水搓擦会破坏皮肤的屏障,使皮肤增厚,皮质变厚后会加重皮肤瘙痒。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季皮肤瘙痒一定要正确防治。误区:洗热水澡可以用来止痒今年45岁的周先生自从进入秋季以来就浑身瘙痒,部位不定,特别是晚上进了被窝更明显,跟人交谈时也会不自觉地抓痒,不但不雅,也对生活和睡眠产生了不少影响。“一点点痒的时候我会用手抓挠,特别痒的时候我喜欢洗热水澡,我觉得用热水烫烫很解痒”。周先生回忆道。但是这样的止痒方式并不长久,忍了几天后,为了解决自己的瘙痒问题,周先生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就诊。据接诊的皮肤科刘艳医师介绍,查体发现患者除皮肤上有明显抓痕、脱屑,检查血糖及肾功能也未见异常,原来周先生患上了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瘙痒症。确诊病情后,经过阶段性的治疗,目前周先生皮肤瘙痒情况已经好转。皮肤瘙痒乃是干燥惹的祸正常人的皮肤具有屏障作用,皮肤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角质层是防止体内水分丢失的主要屏障,角质层细胞内的角蛋白必须与相应的水分水合,经皮肤水丢失主要与角质层细胞间的脂质物理特性相关,当角质层细胞间的脂质由凝胶状态转变为晶体时,可出现大量的水分丢失,脂质的物理状态转化与外界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相伴行,为了保持皮肤的一定湿度和弹性,健康皮肤每天丢失水分的数量少于500g。每年秋冬季节来临,皮肤瘙痒症频发,皮肤科芦桂青主任介绍,进入秋冬季节,空气变得干燥,而天气寒冷又使人体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收缩,处于不活跃状态,分泌的汗腺和皮脂腺大大减少,也使皮肤干燥脱屑,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分泌机能也随之减退,所以很多中老年人一到秋冬季就容易发病,上述的周先生就是一个典型,其问题就出在洗热水澡上。“烫洗皮肤时由于高温,皮肤末梢神经被麻醉,感觉迟钝,瘙痒暂时减轻,但是皮肤表皮被热水损伤,失去屏障功能,局部炎症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瘙痒反而会加重。”芦主任介绍。专家提醒:皮肤瘙痒症关键在防治针对皮肤瘙痒的人群,芦主任解释此类人群面对疾病,关键在防治。皮肤瘙痒症病因分内外,内因多见于某些内脏如胃、肠、肝、肾等内脏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尿毒症、肝脏病的患者以及神经精神系统障碍、内分泌的障碍者。外因则多由于温度的变化,冬季瘙痒症患者对气温的变化极为敏感,被褥太热、突然受热或遇寒皆可能引起瘙痒的发作。芦主任还提醒,皮肤瘙痒症人群还应该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及时增减衣服,全身性瘙痒患者应注意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皮肤,不宜烫洗患处,不用碱性肥皂、盐水、花椒水,少用沐浴乳,沐浴后还应全身润肤。内衣以棉织品为宜,应宽松舒适,避免摩擦,忌浓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中适度补充脂肪。

详情
2017-12-01

[南京晨报]老年痴呆尽早发现是关键

  在临床诊疗中,尤其是对老年痴呆早期患者诊断是相当困难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神经内科叶民主任医师表示,老年痴呆属于一种神经变性疾病,无法逆转病情,早期发展缓慢,进行干预较好,到中晚期则治疗改善不佳,临床能做的只是提高生存质量,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相当关键。老年痴呆最早期的症状就是记忆力下降尤其近事遗忘,随着病情发展渐渐会出现时间、空间定向障碍(不知道时间和地点);失语、失用到失认,发展到最后完全大小便失禁及各项生活能力的丧失,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这个过程,它是婴幼儿认识世界过程的一个逆转,婴幼儿在父母的教育下开始认识家人,学会玩玩具,使用餐具,学会语言……而在老年痴呆的发病过程中这些后天学习的技能逐渐退化、消失,最终只保留新生儿般的原始反射。尽管老年痴呆越是发展到后期,表现出症状越多,越容易诊断,却丧失早期治疗的时机。如果能在疾病早期,发现老人记忆力过度下降时,就联想到老年痴呆,并排除其他类型的痴呆,对之后的诊疗十分重要。叶民提醒,增加关爱是老年痴呆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随着人口城镇化,社会老龄化,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许多老年痴呆患者的初期症状往往得不到及时发现,延误就诊时机,而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情感、心理、社会功能锻炼对治疗意义重大,这需要家人像父母教育孩子一样,重新加强对正逐渐退化中后天技能的训练,尽可能延缓疾病的发展。通讯员郭彦勇李娜

详情
2017-11-23

[南京晨报]多科室协作 超早早产儿转危为安

【门诊故事】近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迎来了该院胎龄最小的超早早产儿宝宝,仅25周+3天。经抢救,宝宝奇迹存活。产妇张女士此前并未觉得异常,但分娩当天突然出现阵发性下腹痛,且大约间隔十分钟疼一次,于是焦急地来到该急诊就诊。据该院急诊科医生表示,张女士来院后立即接受了相关检查,由于张女士怀孕25周+3天,检查的同时也通知了妇产科、儿科医生。据该院妇产科医生表示,来院时宫口已开三指,早产已不可避免。新生儿抢救的儿科徐建华副主任医师介绍,由于新生儿提前12周出生,呼吸微弱、肌张力弱,哭声微弱,出生体重仅1040g,属于极低体重、超早早产儿,评分仅为7分。当时还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迅速给予T组合正压通气,5分钟后,患儿血氧能维持到85%-90%之间、身体肤色转红,评分9分。在面罩加压通气下立即转至新生儿室住院治疗,予以CPAP辅助通气,血氧维持在90%-95%之间,初步抢救成功。据产妇表示,生产前两天自觉腰酸,但并未出现阴道流血,且自己数胎动也感觉正常,真没有想到孩子会早产。徐建华副主任医师介绍,超早早产儿,因胎龄小,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重极低,抵抗力非常弱,生存能力低,很容易发生呼吸窘迫、呼吸衰竭、败血症、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情况,重者危及生命,需要时刻警惕、密切观察。一周后,患儿通过了呼吸关,初步通过感染关,表现为呼吸规则,哭声尚响亮,吸吮正常。宝宝出生后第6周转入母婴同室病房。一个月多后,直至出院各项生理指标基本正常。出院后定期复查,各项情况良好。通讯员李娜蒋佳佳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17-11-21

[扬眼]早产儿刚落地医生就给裹上了保鲜膜,对,就是你家厨房里的那种

 扬子晚报网讯(通讯员李娜蒋佳佳记者杨彦)怀胎6个多月,出生时仅仅2斤多一点,一位超早早产儿近日提早到“人间”报到。为了给这位超早早产儿保温保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的医生们用上了“神器”——保鲜膜,就是厨房常备的那种。在多科室医护的努力下,这位“小不点”奇迹般活了下来。 勇敢坚强的宝宝    早产宝宝给裹上保鲜膜保温保湿    “没有一点点防备,你就这样出现。”歌词摆到张女生身上,情况却不那么美好。张女士怀孕25周多3天,分娩当天下午三点开始出现。阵发性下腹痛,大约间隔十分钟疼一次,于是焦急地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急诊就诊。接诊的急诊科、妇产科医师立即为其完善了相关检查,张女士来院时宫口已开三指,早产已不可避免。妇产科医生马上通知儿科医师做好抢救准备。没多久,孩子就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负责新生儿抢救的儿科徐建华副主任医师华介绍,胎儿一娩出,在旁的儿科医师迅速接过新生儿,予保鲜膜包裹保温,进行呼吸道清理、抚触刺激等处理。   包裹保鲜膜?该院儿科李海浪主任介绍,保鲜膜包裹早产儿,可减少出生后皮肤上水分的丢失,目的是为了防止早产儿诞生后体温的快速降落。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对早产儿存活却很重要,研究表明,早产儿出生后体温降落水平与死亡率成正比,可见早产儿保温的重要性。明基医院曾经用保鲜膜包裹早产儿,救过一个出生时体重只有1410克的早产混血宝宝。

详情
82 83 84 85 86/179页 共2142条 87 88 89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