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8
内分泌科肥胖症健康教育
一、成人肥胖症的诊断标准:中国目前使用BMI≥28.0kg/m2,(BMI=体重(kg)/身高(m)2)。成人中心性肥胖诊断标准:腰围男性≥90.0cm、女性≥85.0cm二、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肥胖属于慢性、易复发、进行性疾病状态。从生物医学角度,肥胖可理解为遗传、膳食、生活方式与行为、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如职业、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健康素养、疾病状况、用药情况等)等个体因素导致的能量过剩。环境驱动因素和系统动力因素(如政策、经济、社会、政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从而影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三、肥胖的预防措施1、控制体重:经常关注自己的体重,预防体重增长过多过快。体重增长控制在≤5kg。对已有超重和肥胖的个体应控制体重增长或降低体重,将减少体重5%~15%及以上作为体重管理的目标,有利于减少多种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2、合理饮食:坚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分别占总热量的55%~65%、10%~20%和20%~30%。(1)认识食物标签。在食材选择上选择"三低一高"的食物,即低脂、低糖、低钠、高蛋白食物。(2)重视膳食结构,学会合理搭配。①增加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的食物(瘦肉、蛋、海产品、低脂或零脂奶等);②减少精米细面(精白面、大米做的主食)、游离糖、深加工食品摄入;③全谷物替换部分主食,限制火烧、油饼、蛋糕等高热量食物摄入,每天不低于500g蔬菜;④选择健康的烹饪方法如清蒸、煮,避免油炸、红烧或糖油混合物,限制食盐;⑤严格控制乙醇(酒精)的摄入。(3)进行食欲管理,控制进餐速度。①使用小容量餐具,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可采用增加咀嚼次数、餐间停顿、减小每一口食物的体积等方法;②餐前吃少量坚果;③合理安排进餐顺序,先菜、肉类、汤汁、水果,后主食。3、活动方式3.1减少静坐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3.2运动心率(次/分):170-年龄,如您40岁,170-40=130,您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130次/分即可,建议运动时携带运动手环就可以直接观察到心率次数。3.3注意事项: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头昏、眩晕、胸闷或胸痛、呼吸困难、恶心等应停止活动;每周监测体重及腰围,每周体重下降0.5-1.0kg为宜。4、用药指导:遵医嘱使用减肥药,切勿滥用药物。4.1肥胖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奥利司他、芬特明、利拉鲁肽等。4.2注意事项: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胃肠胀气、大便次数增多、脂肪便;口干、失眠、乏力、便秘、月经紊乱、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连续3个月服用任何一种减肥药物,体重下降超过5%则可以选择继续使用;若治疗效果不佳或体重下降极少,考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大于患者获益,应予以停用、换用其他药物或采取其他治疗方式。4.3定期门诊复查: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心电图、肝功能等,以便早期发现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痛风等合并症,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传染病举报、疾病控制及健康知识咨询请拨打12320公益电话南京健康教育网:https://njjkjy.nj12320.org/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http://www.jscdc.cn/KABP2011/南京明基医院.健康园地点击路径:http://www.BenQMedicalCent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