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健康园地

Health Corner

2016-10-07

糖尿病足做好护理预防

 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足坏死是非糖尿病人的17倍,约占截肢病人的66%,是严重威胁糖尿病人健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于糖尿病足坏死,也应该做好护理的工作。  局部处理:首先应采集脓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敏感抗生素。对于足部坏死组织应分期分次清除,以保持创口和切口引流通畅。感染性伤口须用0.1%的洗必泰和3%双氧水擦洗,每日换药1次,对非感染性小创伤也不例外。局部应用654-2改善微循环。平时宜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  保持足部清洁:糖尿病足坏死患者会出现肢端痛、温觉障碍,每晚睡前宜用温水泡脚(非患侧),水温不宜高,每次10-15分钟,洗完后要将趾间隙处轻柔擦干。每周应剪指甲1次,以防抓伤皮肤发生感染。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计算出每日的总热量,糖尿病足坏死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强热量10%-20%,同时要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使食谱多样化。要定时定量进餐,注射胰岛素者更应如此。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因足部坏疽伴有恶臭,常有自卑心理,另外,有些人因住院时间较长,易产生焦虑情绪。家属和医生应多安慰,多鼓励,适时疏导,使病人心态稳定,配合治疗。  总之,糖尿病足坏死仅靠治疗是不够的,完善的护理才可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详情
2016-10-07

选对方法预防和消除脂肪肝

我国内地城市的脂肪肝发病率呈低龄化趋势,发达城市发病高达15%左右。数目如此惊人,怎样才能预防脂肪肝呢?专家为您介绍四种方法,教您“挑食”预防和消除脂肪肝。  多喝奶少喝肉汤  预防脂肪肝要学会“挑食”,这里的挑食跟小儿挑食只吃肉不吃菜可没有关系。因为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调理可恢复正常。  一、预防脂肪肝当然要少吃高脂肪食物,要做到:       1、少吃:内脏及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鸡皮等。辛辣如辣椒、胡椒、咖喱。       2、少喝: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物要尽量避免。  二、预防脂肪肝以下食品要多吃:       1、燕麦含有极丰富的亚油酸,不但可预防脂肪肝,还具有通便的功效。       2、银耳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微量元素、胶质及对预防脂肪肝十分有益。  3、玉米含丰富的钙、硒、卵磷脂和维生素E等,均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身体锻炼法:多蹲少坐  多做运动,勿要长期坐着也是预防和控制脂肪肝进展的重要措施。但绝大多数患者难以长期坚持。预防和消除脂肪肝,不仅要调理饮食,还要首先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  预备时两手插腰、双脚开立与肩等宽,双目平视,然后松腰屈膝慢慢下蹲。下蹲时脚跟离地,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上身尽量保持正直,避免前倾,同时口念“呵”字呼气。起立时,咬紧牙关,气引丹田,随着吸气,站直身子。  总之,预防脂肪就四个字“少吃多动”,想要健康生活,就要有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才能预防肝病发生。

详情
2016-10-07

不同体质人群如何选用药膳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的老话,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历史文化中,饮食文化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特色文化,中国的饮食之美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与好评,而药膳则是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华传统医学的结合。自古至今,华夏子孙都有很强的药膳食疗养生意识,无论是做菜、熬粥还是煲汤,总会在其中加一些我们认为有对身体健康有益的食材或药材,南方地区尤为明显。但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是一种兼有饮食美味与药物功效的特殊膳食。好药膳,既对人体养生防病具积极作用,又能激起食欲,合理应用药膳可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而滥用药膳则会引起不适或疾病。  药膳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融合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药膳,也应考虑到个人体质与节气,这样才能做到合理食用药膳,达到保健目的。以下简单介绍几种与体质有关的常用药膳:  气虚质人群 由于现今社会工作节奏快,上班族压力大,有很多人会出现面色萎黄,口唇色淡,倦怠乏力,神疲气短,少气懒言,四肢乏力,慵懒疲劳,血压偏低,头晕,经常腹胀,排便无力等情况,中医体质分类属气虚质人群,此类人群食用药膳原则以补脾、健脾为主,宜吃性平偏温的、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常用且方便的药膳是:大枣粥和山药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痰湿质人群 最受富贵病青睐的体质是痰湿质,痰湿质的人群多数心宽体胖,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居多。痰湿体质的人多喜欢吃甜腻的食物,不爱运动。此种体质的人食用药膳原则以健脾祛湿为主,饮食宜清淡,少甜少油腻。可用药膳为:冬瓜山药汤和陈皮红豆鲤鱼汤。其中冬瓜山药汤具有益气健脾除湿的功效,陈皮红豆鲤鱼汤具有健脾化痰除湿的功效。  过敏质人群 随着环境改变及工作压力增加,免疫力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过敏表现,出现鼻塞、流鼻涕、喷嚏不断,浑身瘙痒,皮肤易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一抓就红、无故痛痒等症状。过敏体质人群食用药膳原则以补气益血、理通经脉为主,少吃过寒凉、辛辣刺激、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可食用抗敏粥:白术15克,防风15克,黄芪20克,乌梅15克,放沙锅中,加水煎开,再用文火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用汁煮粥。抗敏粥具有益气祛风固表的功效。  药膳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食疗养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合理地应用药膳,用适合我们的药膳调理身体,才能让健康与我们每一个人长久相伴。 

详情
2016-10-07

嘴唇发白警惕消化系统疾病

唇色变化,是中医望诊判断疾病的依据之一,正常人的唇色应呈现健康润泽的红色,若嘴唇颜色异常,则说明身体有疾病。下面中医教你通过唇色看健康,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面两种情形,则要警惕啦。  嘴唇发白警惕消化系统疾病  唇色变白是一种不健康的颜色。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唇色苍白,就警惕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口唇和脾胃关系密切,如果嘴唇红润,说明气血旺,营养状况好,否则就说明气血不足。  如果唇色变浅,可能是血红细胞不足、贫血;如果唇色淡白,为虚症,所有失血症都可能造成唇色变白。唇色变白还可见于用力过度、大病亏损、气血不复等。上唇部苍白、腹痛等;而下唇苍白,多见于胃病、上吐下泻、胃部发冷的症状。  嘴唇发青警惕中毒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嘴唇变青,需要警惕血液缺氧,或是食物中毒。  中医认为,唇色发青,主寒、主痛,表明患者有积极通症。唇色暗黑的人,常因为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而便秘、腹泻、头疼、失眠等。如果唇色黯黑而浑浊,则有腹泻、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如果唇上有黑色斑块,则是肾脏功能不全,患者有疲倦、恶心、厌食、呕吐等症状。  温馨提示:嘴唇发紫警惕心脏疾病冬天寒冷的时候,人会被冻得嘴唇发紫。但除此以外,有些人的嘴唇会变紫,就是疾病的征兆了。一般嘴唇变紫,需警惕心脏疾病。

详情
2016-10-07

冬季防寒三误区

寒冬时节,气温低,湿度小,对人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状况均有一定的影响。人体为了适应冷的气候,就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但如果单凭经验和感觉,容易陷入误区,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只有从养生保健的方式上科学御寒,才能有益身心。   误区一  穿厚衣穿袜子睡觉       冬季穿厚衣穿袜子睡觉不利于身体健康。因为人在睡眠时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反射运动和紧张减弱,中枢神经活动减慢,这时候脱衣而眠,可以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如果穿着厚重的衣服睡觉,身体各种器官还处于紧绷状态,得不到放松,全身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  另外,由于人体皮肤能分泌和散发出一些化学物质,若和衣而眠,无疑会妨碍皮肤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厚被子,也会感到寒冷。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觉。      误区二  少喝水少跑厕所      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相应减少。一个人每天需要摄入的水量大概是1600毫升左右,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而仅仅每天的人体呼吸就需要消耗300毫升的水,出汗需要700毫升,排便至少100毫升。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血管疾病。此外,冬天多喝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另外,如果人体内损耗5%的水分未能及时补充,皮肤就会干燥。而且冬季寒冷,人们喜欢关紧门窗,从而造成室内缺氧,这时人就会感觉头昏脑胀,心肺疾病患者还会觉得呼吸困难,导致各种病症的出现。而多喝水则有利于氧气的供给,呼吸顺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因此冬天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体力消耗大的人尤其要多喝。另外,冬季以热茶水最宜,起床后和临睡前喝两杯清水。       误区三  皮肤干燥狂抓痒  冬天由于室内外干燥,时常会感到浑身皮肤瘙痒。不少市民本能地用手挠,抓到皮肤变红甚至出血。这样如果放置不管任其发展的话,很容易形成皮肤病。这种情况常见于男性。相对于男性,女性对自身保健意识相对强一些。但不管男女,在干燥的冬天狂抓皮肤干痒处的做法实在不妥。   如果出现皮肤瘙痒,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的市民,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肤轻松软膏治疗。 

详情
2016-10-07

危险!剖腹产后平卧会加重痛感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一:平卧  小提示:躺着的姿势采用侧卧位  因为剖腹产之后,随着麻醉效果的逐渐消退,就会出现切口的疼痛,而平卧位子宫收缩的疼痛最敏感,故应采取侧卧位。产妇产后平卧6小时以后就可以枕枕头了,这时采用侧卧位,可以将被子或毯子垫在背后,使身体和床成20~30度角,这样可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伤口的震动和牵拉痛,会觉得舒服一些。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二:不活动  小提示:尽早活动  术后知觉恢复后,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勤换卫生巾,保持清洁。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时。12小时后,产妇在家人或护士的帮助下可以改变体位,翻翻身、动动腿。术后知觉恢复后,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  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因为活动了肠道才能活动,肠道活动了才能排气,排气了才能慢慢进食,恢复饮食了才可以吃一些下奶的东西,让乳汁进一步分泌。这样助于产妇体力恢复,促进排尿、排便,促进恶露排出,还可预防肠粘连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三:不敢大小便  小提示:及时排便  剖腹产后,由于疼痛致使产妇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时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大便秘结,故术后产妇应按平时习惯及时大小便,平时多喝水,冲洗尿道,预防感染,但是不要喝太多,膀胱有一些感觉的时候就要解小便。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四:坐浴或盆浴  小提示:清洁要注意  进行剖腹产后的妈妈,在伤口拆线前不能淋浴洗澡,要保持腹部伤口的干燥、清洁,可用温水擦洗局部,或是请医生将腹部伤口做好防水保护后再进行淋浴。  要注意的是:在产后四周之内子宫颈尚未闭合,不要进行坐浴或盆浴,以免引起子宫或盆腔感染。但是应该每日冲洗外阴2~3次。有侧切伤口的产妇,应该在每次便后均冲洗外阴。

详情
2016-10-07

药品适宜在2~10℃环境下保存

有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0℃,药物中的各种材料的化学反应速度就会相应增加3~4倍,强光及高温都容易导致药品变质。  医药专家指出:凡在高温下会变质或变形的药品都应放在2~10℃的低温环境中保存,夏季室内达不到要求时就要将这些药品放在冰箱中冷藏。同时已拆开过包装的而未服完的药品,为防止其变质,也建议放入冰箱中保存。某些中药材在夏季受潮后易生虫,所以放进冰箱保存是正确的方法。  所有药品都应该按照说明书中标注的存放条件来保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药品对热特别敏感,如一些胃药:乳酶生、胃蛋白酶,以及糖尿病人用的胰岛素等,一定要放在冰箱中冷藏。对子一些散装的药片或胶囊,如果是在室温下保存,一定要用深色的玻璃瓶。  最怕热的药  外用药品: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洗剂和漱口液等外用药品,夏季放在冰箱中冷藏,以防变质。  中成药:中药制剂多为“膏、丹、丸、散”,其中蜂蜜和红糖,等都是很常见的添加剂,在高温受潮时非常容易变质。一些中药丸是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所以一定要放在冰箱里。  糖衣片:一些含糖多的糖衣片、冲剂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或黏结成团块,随之变质。特别是已打开包装使用,而又没使用完的药物更易发生此类情况。如黄连素片等易溶化变黑;板蓝根冲剂等易吸潮结块。  栓剂:栓剂在气温过高时会因变软而不易使用。夏天可放置在冰箱中,或使用前放入冰箱,待变硬后取出使用。栓剂在体温下就会逐渐融化,当然在酷暑高温的环境下,其不仅会变得软软的,而且也还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量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针剂:很多抗生素类的针剂都是干粉状的,而干粉针剂需要严格低温干燥保存,高温会使药物产生质变,所以针剂是需要冰箱保存的。  搽剂:搽剂中通常含有挥发性的溶媒,如酒精等,因此,使用后应拧紧瓶盖,放置于冰箱中冷藏,以获得较长的保存时间。  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在受热后,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等状况,甚致会整瓶药丸都粘在一起。其次在较高温度时还会变质出现异味。  不怕热的药  液体制剂:止咳糖浆、解热镇痛的内服药水或感冒糖浆,这些糖浆制剂一般不需要放在冰箱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低的温度下,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如糖浆中糖分就容易析出结晶,导致药物浓度不达标。  乳膏剂:皮肤病所经常用的一些外用的乳膏,如果保存时的温度过低可引起基质分层,影响到软膏的药效,因此不宜放进冰箱里保存。

详情
25 26 27 28 29/57页 共682条 30 31 32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