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互联网医院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19-04-22

[南京晨报] 孕期疼痛难忍?针刀为准妈妈们缓解疼痛

孕期疼痛是许多孕妇都有过的经历,身处特殊时期,有些检查不能做,许多药物不能用,此刻的疼痛常给准妈妈们带来很大的烦恼。28岁的张女士是位居家理发师。两天前,孕33周+3天的她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右侧颈肩部僵紧疼痛。在附近医院求治,医生开了些外用药物让她涂用,但疼痛未见减轻且仍渐加剧,整个颈部都无法活动。疼痛使她整夜都无法入眠,十分痛苦!于是便来到南京明基医院求诊,该院针刀科张晓明主任接诊后,给张女士进行小针刀治疗,数个部位的快速治疗结束后,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颈肩疼痛有所减轻,且针刀治疗不痛、完全可以接受,只是治疗前自己有点儿紧张,感觉到胎儿在腹内动了几下。无独有偶,怀孕3个月的黄女士患右侧骶髂部痛有半月了,行走时有明显的疼痛。黄女士说孕前自己有过类似的症状发作,自己用了些外用药治疗,效果不明显,于是便来到南京明基医院针刀科求诊,针刀科张晓明主任用小针刀做了针对性的治疗后,症状随即得到了改善。黄女士说,原以为小针刀会很痛,没想到检查时的压痛感都比针刀治疗的感觉要强。据记者了解,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它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操作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刺激。通俗来说,就是通过穿刺入人体合适的部位进行松解,从而减轻对神经的压迫,减少疼痛。“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张晓明说,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小,不易引起感染,患者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通讯员李娜南京晨报/爱南京见习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19-04-22

[扬子晚报] 心脏起搏技术+心脏超声 成功治疗87岁老人心脏病

近日,南医大附属明基医院心血管中心李新副院长和心脏超声姚志勇主任合作,创新性地在心脏起搏技术中应用心脏超声,成功完成明基医院首例His起搏术。范奶奶今年87岁,因“阵发性心慌、胸闷2年加重半年”而入院,动态心电图提示范奶奶心率较慢,长间歇,有晕厥病史,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患者心脏超声提示左、右心房均增大,心脏功能不全,属起搏器适应症;考虑到常规心室电极植入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较大,而范奶奶年龄较大,心功能欠佳,故决定采用新兴的生理性His起搏技术。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术中安全,心血管中心李新副院长邀请心脏超声科姚志勇主任术中超声指引电极植入。术程顺利1个小时完成手术。术后范奶奶恢复良好。李新介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但是常规的右室心尖部起搏术改变了心脏的正常激动顺序,对心功能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或伴有心功能不全同时对起搏器依赖的患者。而目前研究的热点希氏束(His)起搏是最符合生理的起搏方式,但是对于大部分心血管医师来说,希氏束起搏相对技术要求较高,目前仅在部分大型心血管中心开展。               李娜 蒋佳佳

详情
2019-04-17

[江苏科技报] 年轻男子主动脉闭塞 两年两次中风

■本报记者吴宇通讯员李娜 胡先生今年38岁,年纪轻轻却是一名中风“老患者”,短短两年间两次中风。今年生日前,胡先生突发不能言语、偏瘫到南京明基医院就诊,接诊的神经内科主任叶民仔细查询病史后,发现胡先生两年前就因为中风治疗过。尽管在临床上叶民遇到过很多青年卒中的病例,但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频发卒中的案例还是很少见的。 胡先生第一次中风发生后,因为自身原因,仅仅住了四天院,且许多检查因费用问题没有完善,并没有接受系统性治疗。此次入院后叶民通过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胡先生的大脑里的一根主要动脉已经接近完全闭塞,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胡先生突发脑卒中。为什么短短两年,胡先生连续两次中风?叶民告诉记者,两年前胡先生在当地就诊时,没能准确地找到中风发生的病因,出院后长期预防中风复发的药物不具有针对性,这些都是导致其中风复发的原因。 叶民表示,必要的检查不可或缺,只有患者信息收集得越完善,治疗方案才能越准确,很多患者往往住院期间不能配合医生完善检查,出院嫌定期复查太麻烦,忽略了根据病情发展而调整药物,疾病有所反复就难免了。胡先生上次住院期间因为检查不到位,没有制定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且上次出院后也没有定期随诊,医生完全不知道这两年疾病的控制情况,这种情况下卒中复发不难理解。 叶民强调,现代医学治疗每一种疾病如中风,虽有一个总的治疗指南,但依然强调个体化治疗,需要评估患者具体病因、身体机能、药物敏感、耐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具体到患者年龄、性别、地域、种族、基础疾病、既往病史、家族遗传情况等等众多因素,只有综合评估,制定出的预防、治疗方案才能是最有效的。

详情
2019-04-16

[南京晨报] 警惕以腹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导致供应心脏的血管100%闭塞或接近100%闭塞,血管对应供应的心肌完全没有血液或者仅仅一点点血液供应,从而出现心肌损伤、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有相应的黄金救治时间,早期识别十分关键。最近1个月,南京明基医院胸痛中心连续成功救治三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幸救治及时,患者转危为安。80多岁的张爷爷平时喝酒吸烟样样精通,前几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喝了几口酒,谁知道竟腹胀还腹痛不止,紧接着开始上吐下泻,直冒冷汗。本以为只是小问题休息一会就好了,可谁知症状又开始反复,于是赶紧前往南京明基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急查心梗三项提示肌钙蛋白升高,考虑张爷爷是心肌梗死,情况非常危急,该院心血管中心李新副院长带领团队立即给予冠脉造影术,造影结果提示右冠近端闭塞,李新给予开通血管。手术过程顺利,张爷爷恢复良好。无独有偶,59岁的赵先生,患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前阶段工作忙了一阵后,就觉得上腹部一直持续疼痛,于是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就诊,同样也是心肌梗死!造影结果提示回旋支近端完全闭塞,开通血管,植入支架,血流通畅。手术后,赵先生恢复良好。李新副院长提醒,心肌梗死从发作到死亡速度很短,“抢时间”尤其重要。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一定要警惕,有高血压病史、抽烟史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别把肚子疼不当回事。通讯员李娜南京晨报/爱南京见习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19-04-15

[金陵晚报] 麻醉,成了高龄老人手术的“拦路虎”?

      年纪大了还做什么手术?麻醉关都过不了。生活中,很多人对高龄患者的手术“直摇头”。难道麻醉成了高龄老人手术的“拦路虎”?在南京明基医院麻醉周大型义诊活动中,该院医疗副院长、麻醉部部长何绮月告诉记者,随着各项技术的提高,很多老人安全地进行了手术,但高龄患者麻醉风险的确较大,手术前必须要做风险评估。   今年108岁的赵奶奶身体一直不错,前段时间不慎滑倒,经过医生诊断,赵奶奶确诊为“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骨科医生给出了两个方案,一是保守治疗,一个就是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虽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生命危险,但赵奶奶的余生就只能卧床生活了,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还有压疮、肺炎、败血症等问题的困扰。第二种是手术。虽然这是一种常规手术,但是,赵奶奶已经108岁,医生和家属都比较犹豫,害怕连麻醉关都过不了。随后家属来到麻醉门诊咨询,因为是超高龄患者,由该院医疗副院长、麻醉部部长何绮月亲自接待,她说,年龄大不是麻醉禁忌,体质和既往病史才是评估和管理的关键点,经过综合评估,何绮月认为,赵奶奶可以手术,前提是要做好各种围术期治疗。经过精心安排,手术很顺利,现在赵奶奶恢复十分乐观。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提高,老年人越来越多,高龄老人也越来越多,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年龄越大,生病手术的几率就越大,因为高龄,有的老人不敢拔牙,有的老人不敢做疝气……难道麻醉会成为老人手术的“拦路虎”吗?  何绮月认为,高龄患者的麻醉的确是麻醉之中的难点,因为高龄老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应激反应系统及肝功能等均有明显下降,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也明显降低,老年人脊椎钙化和纤维性退变,常常会穿刺困难,这对麻醉师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所以,老人能不能手术(尤其是高龄老人在手术前)需要进行专业的麻醉门诊评估。 李娜 佳佳 李花

详情
2019-04-15

[南京晨报] 108岁老人接受麻醉后成功手术 专家称高龄并非麻醉禁忌

 “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前,前阶段去口腔医院看个牙,医生要麻醉,吓得我连声说要考虑考虑。”生活中,很多人对高龄患者的手术“直摇头”,生怕过不了麻醉关。在南京明基医院麻醉周大型义诊活动中,该院医疗副院长、麻醉部部长何绮月告诉记者,随着各项技术的提高,很多老人安全地进行了手术,但高龄患者麻醉风险的确较大,手术前必须要做风险评估。今年108岁的赵奶奶身体一直不错,前段时间不慎滑倒,经过医生诊断,赵奶奶确诊为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骨科医生给出了两个方案,一是保守治疗,二是手术治疗。采取保守治疗,赵奶奶的余生就只能卧床生活了,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还有压疮、肺炎、败血症等问题的困扰。第二种是手术。虽然这是一种常规手术,但是,赵奶奶已经108岁,医生和家属都比较犹豫,害怕连麻醉关都过不了。随后家属来到麻醉门诊咨询,因为是超高龄患者,由该院医疗副院长、麻醉部部长何绮月亲自接待。她说,年龄大不是麻醉禁忌,体质和既往病史才是评估和管理的关键点,经过综合评估,何绮月认为,赵奶奶可以手术,前提是要做好各种围术期治疗。经过精心安排,手术很顺利,现在赵奶奶恢复十分乐观。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越来越多,年龄越大,生病手术的几率就越大,因为高龄,有的老人不敢拔牙,有的老人不敢做疝气……生怕自己过不了麻醉关。何绮月告诉记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75岁以上的的老人为高龄老人,高龄患者的麻醉的确是麻醉之中的难点,因为高龄老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应激反应系统及肝功能等均有明显下降,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也明显降低,老年人脊椎钙化和纤维性退变,常常会穿刺困难,这对麻醉师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所以,老人能不能手术(尤其是高龄老人在手术前)需要进行专业的麻醉门诊评估。何绮月补充表示,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麻醉药代谢很快,不容易发生蓄积,对老年患者而言,虽然老年患者肝肾对药物的代谢清除比较慢,但是在个体化麻醉和严密的监测与干预下,苏醒延迟等问题很难出现,且麻醉药完全代谢后就会恢复成原来的样子。通讯员李娜佳佳南京晨报/爱南京见习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19-04-15

[紫金山] 麻醉,成了高龄老人手术的“拦路虎”?

年纪大了还做什么手术?麻醉关都过不了。生活中,很多人对高龄患者的手术“直摇头”。难道麻醉成了高龄老人手术的“拦路虎”?在南京明基医院麻醉周大型义诊活动中,该院医疗副院长、麻醉部部长何绮月告诉记者,随着各项技术的提高,很多老人安全地进行了手术,但高龄患者麻醉风险的确较大,手术前必须要做风险评估。今年108岁的赵奶奶身体一直不错,前段时间不慎滑倒,经过医生诊断,赵奶奶确诊为“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骨科医生给出了两个方案,一是保守治疗,一个就是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虽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生命危险,但赵奶奶的余生就只能卧床生活了,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还有压疮、肺炎、败血症等问题的困扰。第二种是手术。虽然这是一种常规手术,但是,赵奶奶已经108岁,医生和家属都比较犹豫,害怕连麻醉关都过不了。随后家属来到麻醉门诊咨询,因为是超高龄患者,由该院医疗副院长、麻醉部部长何绮月亲自接待,她说,年龄大不是麻醉禁忌,体质和既往病史才是评估和管理的关键点,经过综合评估,何绮月认为,赵奶奶可以手术,前提是要做好各种围术期治疗。经过精心安排,手术很顺利,现在赵奶奶恢复十分乐观。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提高,老年人越来越多,高龄老人也越来越多,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年龄越大,生病手术的几率就越大,因为高龄,有的老人不敢拔牙,有的老人不敢做疝气……难道麻醉会成为老人手术的“拦路虎”吗?何绮月认为,高龄患者的麻醉的确是麻醉之中的难点,因为高龄老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应激反应系统及肝功能等均有明显下降,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也明显降低,老年人脊椎钙化和纤维性退变,常常会穿刺困难,这对麻醉师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所以,老人能不能手术(尤其是高龄老人在手术前)需要进行专业的麻醉门诊评估。通讯员 李娜 佳佳 紫金山记者 李花

详情
2019-04-10

[江苏科技报] 惊险!原以为是胃疼,竟是急性心肌梗死

本报记者吴宇通讯员李娜 近一个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胸痛中心连续成功救治三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0多岁的张爷爷平时喝酒吸烟,这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喝了几口酒,谁知竟然腹胀还腹痛不止,没过多久,便开始上吐下泻,直冒冷汗。张爷爷以为只是小问题,过一会就好了,便未就诊。可谁知症状反复出现,于是前往明基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急查心梗三项提示肌钙蛋白升高,考虑是心肌梗死。情况非常危急,该院副院长李新带领团队立即进行冠脉造影术,结果提示右冠近端闭塞,立即给予开通血管。手术过程顺利,张爷爷恢复良好。 59岁的赵先生具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反复急性胰腺炎发作病史,胆囊结石病史,吸烟史20年。最近觉得上腹部持续疼痛,于是来到明基医院就诊。造影结果提示回旋支近端完全闭塞。李新给予开通血管,植入支架一枚,血流通畅。手术后,赵先生恢复良好。 81岁的钱奶奶有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突然腹部疼痛,疼了3个多小时也没有好转,便到明基医院就诊。结果心电图显示下壁导联ST段抬高,李新考虑钱奶奶是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行冠脉造影术,造影提示右冠近端完全闭塞,给予开通血管,植入支架一枚,血流通畅,手术后,钱奶奶的恢复良好。 李新提醒:一定要警惕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另外,心肌梗死从发作到死亡速度很快,“抢时间”尤其重要,患者千万别拖。

详情
58 59 60 61 62/180页 共2155条 63 64 65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