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14-09-29

[现代快报]“秋冻”也要分人 这些人群慎尝试

入秋后,不少人会坚持“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但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秋冻”不仅不适合,反倒还要注意保暖。对此,南京明基医院中医科医师尤虎说,按照中医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如果穿得太多,就会助长阳气,对身体不利。但秋季气温变化大,多变的天气会使人产生冷热不均的感觉,不利于一些基础性疾病的控制。那么哪些人群不适合秋冻?阳虚体质:阳虚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怕冷,有些人是全身怕冷,有些人是手脚冰凉,还有人是一吃了生、凉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这类人群阳气本来就不足,不可能体内有很多的淤热,多穿些衣服反倒有益于固护阳气。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这类人群本身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就比较差,在受到寒冷刺激后,气管、支气管会发生痉挛,加重原有咳嗽、喘息等症状,影响生活。像哮喘病人,对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说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人体要抵抗低温,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送到身体内部保存能量,这就会导致血管紧张,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加重。有冻疮的: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由于人的手、脚、耳廓末梢血管血流缓慢,静脉血回流不畅,加上有的人血管先天狭窄,所以在寒冷环境下,很容易患冻疮,且冻疮在寒冷的季节难以愈合,因此必须提前采取措施。糖尿病人:寒冷时机体内很多激素水平会升高,这些激素也能对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另外,长期或间断的高血糖,很容易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如果盲目秋冻就很容易感冒。而如果糖友感冒了,就很容易影响到血糖的稳定,甚至可能诱发急性并发症。■相关链接四个部位冻不得脚部:所谓“寒从脚下起”,脚部寒则全身寒,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便乘虚而入。入秋后应穿长裤和裤袜。头部:头为“诸阳之汇”,若头部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大部,神经血管供血受影响,引起头痛,如女性经期神经性头痛便是气血不足加上受寒所致。

详情
2014-09-22

[南京晨报]中西医结合治疗巨淋巴结增生症

今年50岁的杨先生十几年前开始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等不适症状,一次洗澡时无意中摸到自己颈部淋巴结肿大,仔细检查后发现腋窝、腹股沟淋巴结也肿大得明显。后来在家人的陪同下于当地一家三甲医院接受了右颈部淋巴结活检,确诊患上了罕见的巨淋巴结增生症。3年间,杨先生先后接受了14次化疗。“化疗方案虽然可以让病情缓解,但持续时间较短,并且出现了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以及肝损害等副作用”,杨先生说。  2012年,杨先生的病情突然加重,腹胀、心慌、呼吸困难,几乎无法走路。他听朋友介绍,来到明基医院接受中医治疗。接诊的中医科陶履冰主任检查后发现,患者消瘦,体倦乏力,面色黧黑,腹部隆起,下肢高度水肿,腹部CT提示:腹腔内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两侧胸腔积液,多发胸腰椎、骶骨、两侧髂骨、右侧耻骨、坐骨支及左侧股骨内多发高密度影,考虑成骨性骨转移;肝硬化、脾肿大,食道下端静脉曲张。门静脉内栓子形成伴肠系膜静脉曲张。中医辨证考虑:饮停胸胁,正虚淤结。陶主任在原有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益气健脾、利水消肿、软坚散结等中药治疗。果然,一周后,原本呼吸困难,无法走路的杨先生恢复过来了,肿大的淋巴结得到了控制。杨先生告诉记者,从2012年开始,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来明基医院中医科接受治疗了,每次的治疗改善都很明显,而且缓解时间较长。  据了解,巨淋巴结增生症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案。主要发病年龄是20至40岁,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局限型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发生于身体内任何部位,以胸内多见,预后较好。广泛型是指多个淋巴结增生,累及多个部位,主要是外周淋巴结,临床表现可轻可重,很不典型,患者常因乏力、盗汗、发热、体重减轻或淋巴结肿大就诊,肿大的淋巴结直径一般在3cm~5cm之间,预后较差。  王云张红

详情
2014-09-12

[现代快报]60岁大妈注射农药杀肿瘤险丢命

60岁大妈注射农药杀肿瘤险丢命 送到医院时已严重休克,经两个多小时手术切除颈部大肿块脖子上长了个肿块,越来越大,越来越疼。60岁的郑大妈竟然想到用农药来止疼,给自己打了一针,将农药注射进肿块。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明基医院获悉,该院最近收治了一名这样的肿瘤患者。幸亏抢救及时,否则会有生命危险。20年前,郑大妈颈部就有一个米粒大小肿块。渐渐的,从米粒到核桃,从核桃到鸡蛋,肿块最后有一个苹果那么大。一量直径,居然有10厘米,医院曾诊断为“甲状腺腺瘤”。最令人担心的是,近一个月来,肿块增长速度加快,郑大妈感到透不过气来。只能吃一些流食,一个月体重轻了十多斤。由于疼痛剧烈,郑大妈想到用农药来止疼。“五六年前,我用农药抹在皮肤上,试过一次,当时皮肤溃疡结痂。”郑大妈决定这一次来个彻底的“疗法”,就是用针管直接注射农药,以为这样可以止疼,将肿瘤杀死。不料这一举动不但没有减轻痛苦症状,反而使病情加重了。农药进入肿块引起感染,造成肿物突然增大压迫气管,造成中毒性休克。郑大妈被送到明基医院时,已经呼吸困难。医生一检查,发现用的是剧毒农药“乐果”,这是用来杀灭有害昆虫的农药,属于剧毒物品,绝不能用来给人治病。明基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新说,患者送来时血压很低,神志模糊,躁动不安,出现严重休克表现。紧急抢救后患者被转入ICU,请来普外科主任医师郭绍红会诊,郭绍红在床边为患者进行囊肿穿刺,抽出深棕色脓液90毫升。穿刺抽吸脓液后患者病情迅速好转,神志转清,体温也恢复正常。

详情
2014-09-04

[金陵晚报]吃错药致死人数超交通事故?

吃错药致死人数超交通事故? 抗生素是“吃错药”主要品种,5个注意事项请记清楚中国药学会安全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协和医院主任药师张继春说,安全用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重大问题。他举例说,据统计,在美国,每年有150万人因用药错误损害健康,有10万人因此死亡;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吃错药而损害健康,导致死亡的有20万,这个数字竟然超过了交通事故致死人数。专家说,虽然南京没有具体的统计,但是“吃错药”在临床上也时常出现。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提出了一些“吃药的注意事项”。 统计:抗生素仍是“吃错药”的主要品种 张继春曾参加去年安全月“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的题库设计和审核统计,并对竞赛反映出的重大用药误区进行了科学解读。据统计,170万参赛者中能够答对全部10道题的仅为11%,九成人群对购药储药和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一知半解,整体形势令人担忧。其中错误率较高的有:新生儿抗生素过敏,严重可致耳聋;孕妇滥用抗生素,严重可致畸胎;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依靠药物减肥,严重可致深度昏迷;服药时间不讲究,严重可致消化道疾病;过保质期,硝酸甘油等救命药变无效;牛奶服药,阻碍药物吸收;非处方药标识分红绿,有差异。可见抗生素仍是“吃错药”的主要品种。中国科协曾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的用药问题进行过调查,发现69%的受访者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对此,中国药学会安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药师周筱青指出:目前居民自我药疗主要还是凭经验,医药知识非常匮乏。临床:老不退烧,因为抗生素挂多了 六岁的童童过年期间因为感冒发烧,在当地一家医院输液治疗后体温仍居高不下,这可急坏了一家人。连续一周输液,而且所用的药水也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昂贵,但就是不见体温降下来。后来,童童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就诊。记者发现,像童童这样的小患者还真不少,孩子体温降不下来,家长就非常焦虑,甚至怀疑得了什么重大隐形疾病。南京明基医院儿科主任李海浪检查后认为,童童体温居高不下是由于使用抗生素过敏而引起的“药物热”,建议立刻停用任何静脉药水。童童的父亲则很担心地问道,“不挂水能好吗,万一得肺炎呢?”经过医患双方的沟通,家人同意停止输液。果然,两天以后童童的体温便恢复到了正常范围。 五个“用药陋习”你有吗? 生病吃药是常事,但你知道吗?吃药前后,吃水果、运动、饮酒等都算是“陋习”。日前,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市民发放了“安全用药大全”。第一服药后马上睡觉服完药马上就睡觉,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黏膜,导致食道溃疡。情况较轻者在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第二服药后马上运动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至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其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大打折扣。第三服药前后吃水果专家认为,在吃药前后30分钟内,不要吃东西,尤其不要吃水果和蔬菜。因为有些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化合物与生物碱,可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人们常用的降血脂药、抗生素、安眠药、咖啡因、抗过敏药等,均可能与某些水果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第四用药时吃醋在服用某些药物时是必须禁忌食醋的。如用红霉素、螺旋霉素、白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时吃醋,会使这些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降低药物作用。当醋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药物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在肾脏结晶,损坏肾小管。第五服药时饮酒吸烟服药时喝酒危害大,因为酒中含有的酒精(乙醇),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服药后半个小时内吸烟,药物到达血液的成分只有1.2%~1.8%,而不吸烟,药物到达血液的成分可达21%~24%。这是因为烟碱可增加肝脏酶活性,使血液中成分降低。

详情
2014-09-04

[南京晨报]儿童也需要定期测量血压

乐乐今年5岁,9月1日本应是她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可是乐乐一早起来便说自己头疼,家长以为是她惧怕去幼儿园而找的借口。可是,到了幼儿园门口,乐乐开始呕吐,父母赶紧将她送到南京明基医院检查。该院儿科李海浪主任检查发现,乐乐的高压竟高达140毫米汞柱。乐乐的父母觉得很诧异,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高血压了?李海浪主任解释,高血压一般是属于中老年人才会有的疾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高血压也屡有出现并且越来越多。  “高血压的成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患高血压的孩子中,多数属于继发性高血压”。李海浪主任说,一般来说,继发性高血压多数是肾脏疾病造成的,只要找到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大多数患儿是可以治愈的;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找不出来的高血压疾病,与遗传、饮食、肥胖有较大的关系。  李海浪介绍,遗传因素是儿童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患有高血压病,其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几率是父母无高血压者的2倍。儿童期肥胖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高血压危险因素,高糖、高脂饮食及营养过剩等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肥胖症儿童,高血压发生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6倍。另外,精神压力、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也有可能造成儿童高血压。  李主任说,高血压的主述症状多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睡眠不好,厉害的话会有抽筋等,而年龄小的患者即使有以上不适症状,也不会准确表达,因此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在门诊也容易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当高血压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直接受影响的是肾功能,会造成心脏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等,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孩子精神不集中、注意力衰退、智力发育迟缓等。“家长要充分认识到,不是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高血压。”李海浪特别提醒,平时孩子经常有头痛、头晕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此外,要养成定期带孩子体检的习惯,经常给孩子测量血压。  王云张红 

详情
2014-09-04

[金陵晚报]5岁娃患高血压?真相:与遗传、肥胖等有关

今年5岁的乐乐昨天一早起来便说自己头疼,到了幼儿园门口还开始呕吐,父母赶紧将她送到南京明基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乐乐的高压竟高达140毫米汞柱。乐乐的父母觉得很诧异,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高血压了?该院儿科李海浪主任解释,高血压一般是属于中老年人才会有的疾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高血压也屡有出现并且越来越多。“高血压的成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患高血压的孩子中,多数属于继发性高血压。”李海浪主任说,一般来说,继发性高血压多数是肾脏疾病造成的,只要找到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大多数患儿是可以治愈的;而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找不出来的高血压疾病,与遗传、饮食、肥胖有较大的关系。李海浪介绍,遗传因素是儿童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患有高血压病,其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几率是父母无高血压的2倍。儿童期肥胖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高血压危险因素,高糖、高脂饮食及营养过剩等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肥胖症儿童,高血压发生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6倍。另外,精神压力、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也有可能造成儿童高血压。李主任说,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多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睡眠不好,厉害的话会有抽筋等,而年龄小的患者即使有以上不适症状,也不会准确表达,因此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在门诊也容易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当高血压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直接受影响的是肾功能,会造成心脏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等,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孩子精神不集中、注意力衰退、智力发育迟缓等。

详情
2014-08-28

[金陵晚报]退休当职工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孙颖是位自由职业者,开过广告公司,搞过设计公司。2004年,孙颖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免费开放第一年时,开始接触了第一份志工工作,而2008年退休的她,至今一直坚持做志工,“如果让我总结这十年来的志工体验,就八个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孙颖说。5年考到钢琴八级昨天上午,在明基医院的挂号大厅,金陵晚报记者见到了孙颖。“我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个音乐梦想,只是那时候为生存、为奋斗,只好把自己的音乐梦想埋在心底。”2003年,孙颖按捺不住对钢琴的热爱,开始报班学习,5年的时间,也就是在孙颖退休那年,她考到了钢琴八级证书。“都是跟一帮孩子一起考试的,但我总觉得我的八级水平才相当于小朋友的六级。”孙颖说,她为了自己的音乐梦,还在甘熙故居学习古琴,她认为,弹琴可以让自己心态变得平和、安静,同时弹琴还可以传达乐观的人生。施比受更有福“简单来说,志工就是志愿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孙颖介绍,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免费开放开始做志工。2009年,孙颖在明基医院做常规体检,“那时候才知道,原来在南京的医院也可以做志工。”早年孙颖出差去过新加坡、香港等地,“看到他们的志工队伍,就特别羡慕。”直到2012年,搬家后的孙颖选择就近在明基医院继续自己的志工服务。孙颖认为,做志工其实也是一种养老模式,“趁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参与到社会的爱心服务队伍中,等自己年迈时,需要他人帮助时,也要给予我们享受同样的志工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关爱互助的良性循环。”●家人点评明基医院志工管理工作人员李潇告诉记者,跟孙颖同班的几位志工一致推选她当“班长”,“纯粹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她比较活络,为人谦和、乐观,像老大姐一样带领着大家。”李潇表示,像孙阿姨这样在医院做志工,老人们都乐在其中,因为付出,他们过得充实愉快。

详情
2014-08-28

[南京晨报]半夜腿抽筋一定是缺钙?下肢动脉闭塞或是主因

六十多岁的沈大妈近来总是在半夜小腿抽筋而痛醒,特别是立秋以后夜里温度较低,抽筋就更是频繁了。每次抽筋发作,她就朝反方向扳脚趾l~2分钟,疼痛就会慢慢消失。沈大妈一直以为这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缺钙引起的,自行去药房买了点钙片吃后一直也没当回事。  可是近几天,沈大妈发现早晚散步锻炼时,走路二十分钟左右就觉得左腿酸痛无力,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后还能继续行走。如此走走停停,沈大妈自认为平时缺乏锻炼,想着以后加强锻炼就会好起来。可是症状非但没有减轻,还逐渐加重了。前几天沈大妈觉得左腿疼痛难忍,急忙到明基医院介入科就诊。该科吕献军主任经过检查确诊为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T发现左大腿段20cm血管闭塞。随后,吕献军主任为沈大妈进行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即血管腔内微创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才是患者腿部频繁抽筋的主要病因,抽筋并非简单缺钙引起的”,吕主任说。  “抽筋发作时疼痛难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时往往把人痛醒,许多人误认为腿抽筋就是缺钙,其实引起腿抽筋的原因有很多”,吕献军主任指出,中老年人易患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也会导致腿部抽筋症状的发生,而这种疾病若持续补钙,反而危害更大。  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的中老年人,当出现下肢酸痛、抽筋、行走不利等症状时,应当首先排除临床最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病引发的下肢动脉闭塞症。该病症状一般由轻至重逐渐发展,但在动脉硬化闭塞症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时,可导致症状突然加重。  吕献军提醒,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本质和冠心病一样,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因此它们的预防方法很多是相同的。并且,此病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都经过了几十年的不良因素长期作用,所以从年轻时着手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必要的。饮食应该以清淡素食为主,减少盐的摄入,少食油腻、糖、热量很高的食品,平时多饮水,这些都是防止动脉硬化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另外,要坚持体育锻炼,即使工作忙也应该每周两次运动。如果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要暂停补钙,以防止动脉硬化或钙化斑块加重、斑块破裂。即使患者合并缺钙也应当科学补钙,做到合理膳食,要注意食用富含钙的小鱼、小虾、醋泡鸡蛋等,并适当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  王云张红

详情
2014-08-25

[南京晨报]血管像蚯蚓一样 警惕静脉曲张

夏天出门,看着满大街的短裙短裤,市民徐女士心里很不是滋味,腿上暴露的青筋让她很是烦恼,“血管像蚯蚓一样扭来扭去,太难看了”。日前,徐女士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就诊。  徐女士说,自己之前去了多家医院的皮肤科就诊,花了几万块钱,用点药就舒服点,不用药就复发。因为痒,她的两条腿上已经抓出不少疤,疤痕周边的皮肤明显比其他地方黑,再热的天,她都得穿着长裤,否则不好意思出门。郭绍红主任检查了徐女士的腿,告诉她,这种皮炎是静脉曲张引起的,叫做淤积性皮炎,出现这种症状,说明静脉曲张已经比较严重了。腿上一点点黑的,是色素沉着造成的,出现这个黑点,表示小腿上的皮肤营养正发生变化。“如果再不治疗,会发展为皮肤糜烂、溃疡,甚至出血。”  据了解,静脉曲张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而女性对自己的外表更在意,所以不少人就诊比较及时,问题也比较好处理。但该病一开始不痛不痒,时间久了会出现小腿皮肤发黑、发痒,很多人误以为是皮肤病,长期到皮肤科治疗也不见效。经常搔抓还会使皮肤破溃,长期不愈,老百姓称之为“老烂腿”。郭绍红主任介绍,静脉曲张的发病机理跟静脉的瓣膜功能不全有关,静脉瓣功能不全者站立时血液就会倒流,下肢静脉长期压力增高就导致了所有的症状。手术治疗能彻底阻止血液倒流的问题。郭主任说,静脉曲张在临床上可以分为6级,徐女士的情况属于4级,这种情况建议手术;如果是早期的,可以采用物理方法,最常见的就是穿弹力袜,但不建议大家自己买来穿。郭主任为徐女士进行了微创手术治疗,整个手术过程不到30分钟。王云张红

详情
2014-08-25

[南京晨报]血管像蚯蚓一样 警惕静脉曲张

夏天出门,看着满大街的短裙短裤,市民徐女士心里很不是滋味,腿上暴露的青筋让她很是烦恼,“血管像蚯蚓一样扭来扭去,太难看了”。日前,徐女士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就诊。  徐女士说,自己之前去了多家医院的皮肤科就诊,花了几万块钱,用点药就舒服点,不用药就复发。因为痒,她的两条腿上已经抓出不少疤,疤痕周边的皮肤明显比其他地方黑,再热的天,她都得穿着长裤,否则不好意思出门。郭绍红主任检查了徐女士的腿,告诉她,这种皮炎是静脉曲张引起的,叫做淤积性皮炎,出现这种症状,说明静脉曲张已经比较严重了。腿上一点点黑的,是色素沉着造成的,出现这个黑点,表示小腿上的皮肤营养正发生变化。“如果再不治疗,会发展为皮肤糜烂、溃疡,甚至出血。”  据了解,静脉曲张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而女性对自己的外表更在意,所以不少人就诊比较及时,问题也比较好处理。但该病一开始不痛不痒,时间久了会出现小腿皮肤发黑、发痒,很多人误以为是皮肤病,长期到皮肤科治疗也不见效。经常搔抓还会使皮肤破溃,长期不愈,老百姓称之为“老烂腿”。郭绍红主任介绍,静脉曲张的发病机理跟静脉的瓣膜功能不全有关,静脉瓣功能不全者站立时血液就会倒流,下肢静脉长期压力增高就导致了所有的症状。手术治疗能彻底阻止血液倒流的问题。郭主任说,静脉曲张在临床上可以分为6级,徐女士的情况属于4级,这种情况建议手术;如果是早期的,可以采用物理方法,最常见的就是穿弹力袜,但不建议大家自己买来穿。郭主任为徐女士进行了微创手术治疗,整个手术过程不到30分钟。王云张红

详情
2014-08-11

[南京晨报]粒细胞移植疗法可治疗晚期复发性恶性肿瘤]粒细胞移植疗法可治疗晚期复发性恶性肿瘤

3年前,50多岁的万先生的右脚大拇趾和第二脚趾中间的脚底,长了一颗黄豆大小的“痘”。最初,他认为是走路磨的“鸡眼”,就经常用手去抠它,想把它抠掉。哪知这个“痘”后来变成了拇指大的“血泡”,并越来越痛。万先生到当地医院治疗,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所幸癌细胞还没有转移,但必须立即进行手术切除那两个已经被侵蚀的脚趾以保命,当时为他治疗的医生正是如今在南京明基医院担任普外科部主任的许正昌医师。这3年,万先生一直恢复得很好,可是二十多天前,万先生开始出现剧烈呕吐、意识模糊、记忆力明显下降的症状,连续两天买完菜甚至找不到从菜场回家的路。和家人交谈中,家人发现他说话吐字变得不清楚,行动也变得迟缓无力,几乎无法自己站立行走。于是赶紧将他送到当地医院治疗。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颅内多发占位伴出血,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胸片也提示两肺多发结节状模糊影、肝右叶类圆形略低密度影,肿瘤细胞应该已经转移到肺部和肝部了。医生建议他接受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家属考虑到开颅手术风险太大以及术后会出现的各种后遗症,拒绝了手术治疗。多方打听后,万先生的家属到明基医院找到许正昌主任,许主任详细了解了患者目前病状后,认为患者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肺部、肝部等多处,如果只是开颅切除颅内肿瘤,意义不大,他建议使用粒细胞移植疗法来治疗万先生这样的晚期复发恶性肿瘤。万先生的家属听了许主任的介绍后,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他们当即决定将万先生转院至明基医院治疗。  送到明基医院时,患者神志模糊、失明、说不出话,还不断呕吐,许主任仔细查看了患者之前在当地医院的检查报告,确诊万先生颅内多发占位伴出血,并且右足恶性黑色素瘤已经在全身广泛转移。最终,经过先后5次的粒细胞输注治疗后,目前患者意识清醒,已经能自己坐立,双手活动自如,双下肢肌力与之前相比也有明显好转。王云张红

详情
125 126 127 128 129/179页 共2140条 130 131 132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