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健康园地

Health Corner

2016-10-07

白内障症状早发现

 白内障早期症状之一:视物模糊。白内障患者视物逐渐模糊,有时会觉得光线周围出现光圈以及物体的颜色不够明亮。若是在夜间开车的话,会觉得对面过来的汽车车头灯太刺眼而感不适或烦躁。但一般而言,症状发展的过程相当缓慢,并视晶状体最混浊的位置及其发展过程而定。  白内障早期症状之二:单眼多视。在白内障初期,晶状体部分混浊、部分透明,光线通过它投射到视网膜上的物像会产生双影或多影。  白内障早期症状之三:色觉异常。白内障初期,由于晶状体吸收水分多而肿胀,其上皮细胞隙增大而填有微粒水滴,光线透过它时会发生折射而呈现彩色晕光,俗称虹视。  白内障早期症状之四:昼盲或夜盲。若晶状体混浊先在中央部开始,白天光强、瞳孔缩小时,光线进入眼内受阻,因而出现昼盲;如晶状体混浊位于周边部,晚上暗光进入赤道部视网膜受阻,而赤道部视网膜的杆状视细胞是专司液视觉的,因而会出现夜盲现象。  白内障早期症状之五:眼前暗影。白内障初期,晶状体的部分混浊位于瞳孔区,在眼前可以出现位置固定、形状不变的点状或片状阴影。它与玻璃体混浊引起的飞蚊症有所区别,后者的暗影是可动的,虽然活动范围不大,但时隐时现,形状多变。  白内障早期症状之六:眼老花减轻。部分老年人平时需要戴老花眼镜来看书读报,但忽然,他们发现自己不需要戴老花眼镜看得也很清楚了,有的老年人很开心,事实上,这却不是个好兆头,这是因为老年白内障初发时,晶状体凸度增加,屈光近点发生改变的缘故,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 

详情
2016-10-07

新妈妈怎样预防乳头皲裂

看着宝宝在自己怀里吃饱后满足的表情,是新妈妈们最幸福的时刻。但随之而来的乳头皲裂、乳房肿胀不仅让妈妈疼痛,同时也影响顺利哺乳,甚至给细菌以可趁之机,引发乳腺炎。实际上,很多时候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宝宝含乳不当造成的。  最常见的错误做法是只让宝宝吸乳头,没有把乳晕也一并送进宝宝嘴里。乳汁是由乳腺分泌后从乳腺管排出,储存在乳晕下面的输乳壶腹内。而乳腺管开口于乳头,却汇集于乳晕,宝宝吃奶就是通过牙龈挤压乳晕吸吮乳头引起泌乳反应。如果宝宝只是吸吮乳头,就不能刺激乳晕处的乳腺管泌乳,结果宝宝因吸不到奶更着急使劲,再加上初产妇的乳头脆嫩,很容易造成乳头皮肤破损。  正确的喂奶姿势是宝宝的头与身体成一直线,鼻尖对着乳房,母子紧紧相贴。妈妈一只手托着宝宝的头和肩膀,新生儿则应托着他的臀部,另一只手握住乳房,用乳头轻轻触碰宝宝的上下唇,等宝宝嘴张得很大,迅速将乳头递给宝宝让其含乳。含乳应包含乳头和大部分的乳晕。宝宝吸奶时下唇向外翻,上方的乳晕比下方露得多。另外,孩子一边吸奶,妈妈可以一边向胸壁方向轻轻挤压乳房,帮助刺激泌乳。挤压应轻柔缓慢,并注意观察孩子反应,防止太快引起呛奶。  另外,预防乳头皲裂的方法包括:  (1)在怀孕五六个月后即用肥皂水经常擦洗乳头。  (2)每次哺乳后,应挤出少量乳汁涂于乳头上,待干燥后再盖上衣服。  (3)当宝宝吸完奶后,将宝宝下颌推开使其张嘴后再取出乳头。  如果出现乳头皲裂,可用50%次碳酸铋、蓖麻油糊剂、鸡蛋清或10%安息香酸酊油膏涂乳头,于哺乳前洗净。哺乳时先喂健侧乳房,后吸患侧,以缩短患侧的吸吮时间,多余乳汁可挤出。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可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宝宝。

详情
2016-10-07

脂肪很重要 关键要平衡

 许多人把脂肪分为好的和坏的,这是不对的。各种脂肪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某一种脂肪多了,它就成坏的了。关键要平衡。脂肪大致分以下四种:  单不饱和脂肪酸:  来源:橄榄油、花生、榛子油、花生油、菜子油、大豆油、玉米油、杏仁等。建议每日摄入量为12.6克。  饱和脂肪酸:  来源:动物脂肪、奶油、黄油、乳酪等。它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堵塞血管,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建议尽量少食用此类脂肪,摄入量要控制在每日21克以内。  多不饱和脂肪酸:  来源:金枪鱼、凤尾鱼、鲭鱼、大豆油、核桃、亚麻子油等。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多不饱和的脂肪油会给人的心脏带来好处,而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一方面,它会产生可转移脂肪(威胁人体健康的脂肪),另一方面,只有当各类脂肪达到平衡时,不饱和脂肪油才会利于健康。例如:富含在各类蔬菜油中的OMEGA-6脂肪酸,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富含在多脂鱼类、菜子、胡桃、亚麻子中的OMEGA-3脂肪酸,有利于预防心脏病,尤其有助于妇女妊娠期胚胎的脑细胞发育。以上两种脂肪酸虽然都好,但摄入过量也有害。建议每日摄入量25.3克。  反式脂肪酸:  来源:人造油、冰淇淋、烘烤食品、各种油炸食品。许多食品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减少反式脂肪酸的产生,某些快餐食品进行加热时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所有脂肪中对心脏最为有害的一种。婴儿和幼儿如果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阻碍生长发育。建议尽可能少食用此类脂肪。但是,人体本身就产生反式脂肪酸,也不可能完全禁绝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不过需要注意少吃以上食品,以控制反式脂肪酸。 

详情
2016-10-07

夏季喝啤酒应谨记六忌

 第一,剧烈运动后忌喝啤酒。夏季,有些人进行剧烈运动后,口渴难忍,常常痛饮一番啤酒。其实,经常这样做有导致痛风的可能。科学家发现,人在剧烈运动后,饮用啤酒会使血中尿酸浓度升高,在尿酸排泄发生故障时,便会在人体关节处沉淀,从而引起关节炎和痛风。  第二,啤酒忌与白酒混饮。啤酒是一种低酒精饮料,但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如与白酒混饮,会加重酒精在全身的渗透,对肝、胃、肠和肾等器官产生强烈刺激,并影响消化酶的产生,使胃酸分泌减少,导致胃痉挛、急性胃肠炎等病症。  第三,吃海鲜时忌喝啤酒。亲朋相聚,不免要喝酒助兴。在餐桌上,全都是海鲜美味佳肴,同时又喝啤酒。这种吃喝方法很不科学。据一项调查表明,海鲜中含嘌呤和苷酸两种成分,而啤酒恰恰富含这两种成分分解代谢的重要催化剂维生素B1,两者混在一起饮用,便会在人体内发生化学作用,使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加,并因失去平衡而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以钠盐的形式沉淀下来,从而形成尿路结石。  第四,喝啤酒忌配菜不当。有些人喝啤酒喜欢吃鱼、肉,这不仅影响消化,而且还会减少泡沫,损失啤酒的营养。喝啤酒不宜采用荤腥油腻和酸甜苦辣的食品,以富含蛋白质的油炸食品及其他组织松脆的食品最为适宜。  第五,饭前忌喝冰镇啤酒。饭前过量喝冰镇啤酒,易使人体胃肠道温度骤降,血管迅速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造成生理功能失调。同时,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易诱发腹痛、腹泻等。  第六,胖人忌多喝常喝啤酒。啤酒营养丰富,热量较高,夏季经常饮用,会使体内脂肪堆积,身体发胖,出现“啤酒肚”。胖人多喝常喝,必使身体更胖。 

详情
2016-10-07

四类儿童血压需常测

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想到给孩子测测血压,都认为高血压是成年人的“专利”。其实,成年人有高血压,儿童也会患,甚至新生儿也会有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指高血压是由某些具体疾病引起,是该病症状之一;原发性高血压则为无原发病(原因)可寻者。10岁以前的小儿患高血压,绝大多数是继发性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不明显,年龄越小表现越含糊,往往至原发病已较严重或已发生了高血压的并发症时才被发现。那么,儿童患哪些病需警惕有高血压呢?  身高不增需测血压  孩子不长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营养问题或是生长素缺乏。可是在相当一部分引起高血压的慢性病中,孩子伴有不长个儿,最常见的是先天性的或后天性的肾脏疾病,常可有相当一段时间无明显肾脏病的症状,当肾脏损害至一定程度时才被发现高血压及肾脏的相应变化。  另外,消瘦、矮小有高血压的少见原因为嗜铬细胞瘤,这些孩子可呈发作性高血压骤升至抽搐发作,平时多汗、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血压骤升时更剧。与消瘦相反,肥胖而矮则需警惕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增生,孩子进行性体重增加,面色绯红、汗毛增多且黑而长,尤其是额部和背部,在体重增加的同时身高增长却变慢甚至不长,不及早发现则会失去治疗机会,这些孩子血压升高较为明显。  慢性中毒儿需测血压  慢性中毒引起高血压多见的原因有慢性汞中毒、铅中毒和维生素D中毒。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生活中儿童接触铅的机会较前增多:一是汽车废气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品种繁多的金属罐装饮料,金属罐的合金原料中大多含铅,饮料因此可不同程度受到污染。维生素D中毒是一个慢性过程,摄入了过多的含维生素D制品后(如注射维生素D或口服鱼肝油过量)可引起肾钙化,甚至其他脏器和大血管钙化,肾为主要受累者而引起高血压。  肥胖儿需常测血压  现在的肥胖儿越来越多。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肥胖儿的血压都在同龄儿正常血压范围的上限值,其升高程度随肥胖严重度及年龄而增加。有关资料还发现在一批中、重度肥胖儿中有15%血脂升高,26%有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  性发育异常儿童应常测血压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的性发育异常者,如14岁后仍无乳房发育及月经初潮,体检时均发现有明显的血压升高。 

详情
2016-10-07

健康小便的六个标准

1、一天小便几次最正常?    健康的小便标准是:一天8次,每次300毫升左右,总量不超过3000毫升。如果不是饮水原因造成的超过8次,就叫做尿频。很多人以为老想尿,肯定是肾虚。其实,大多数尿频都和肾无关。  小便次数多,但尿量少,有可能是膀胱和尿道的问题;不仅次数多,而且尿量也不少,则有可能是内科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或多尿症。只有尿频而且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也高的,才有可能是肾有问题。  有些人小便次数多,是因为老觉得有尿意。这时可以自查一下:尿意很急,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尿意隐隐的,不太急,可能是感觉神经过敏,或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膀胱慢性炎症。  2、晚上起夜几次好?  一天8次小便,白天7次,晚上1次。  起夜太多,一种情况是因为睡前喝水多造成的。这是正常情况,没有必要为了不起夜刻意减少晚上的饮水量,除非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患者,他们需要控制全天饮水量。不用担心晚上喝水多,早晨起来眼睛和脸会浮肿,只有肾有问题的人才会这样,健康的肾会正常代谢,不会造成浮肿。  很多老人为了减少起夜,晚上一点水也不敢喝,时间长了,反而会让尿很浓,导致膀胱结石等疾病。  还有一种情况是,晚上没喝多少水,也老是起夜,那就和白天尿频的情况一样,每次尿量多,说明有内科代谢性疾病;每次尿量少,说明膀胱和尿道有了问题。  3、喝水后,一般多久去厕所?  一般来说,水在体内正常代谢需要30—45分钟,相当于学校里一堂课的时间。不过,这道题里即使选其他选项,也不一定代表你的身体,尤其是肾脏出了问题。水在体内停留时间长短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吃的是咸还是淡。吃得过咸时,排尿的时间就会长一点,因为盐会造成水在体内潴留。  二是你吃得多还是少。宴会前什么也没吃就猛灌啤酒,很快就想上厕所;而吃了东西,尤其是主食后再喝酒,就不太容易有尿意。原因很简单,食物像海绵一样吸附了水,延长了它排出的时间。  此外,身体是否缺水和天气的冷热也会影响排尿时间。运动完出一身汗,身体高度缺水,喝的水全部被吸收,就不易排出;天气太冷,水分很难通过汗液挥发,只能变成尿液,就让人老想上厕所。  4、正常的尿液是什么颜色?    健康的尿液应该是淡黄透亮的,就像你沏的第一遍茶水。喝水多的时候,尿液也可能像白开水一样,是无色的;喝水少的时候,则像一种啤酒的黄色。这几种情况都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尿液包括以下几种:发亮的鲜黄色,说明尿液中含有黄疸,或者补充维生素B2,也就是核黄素过多;像洗肉水一样的鲜红色,说明尿中有红细胞,可能是肾脏外科疾病或肾炎,或者利福平等受抗结核药影响;酱油色,尿中有破了的红细胞,也可能是肾炎;白色,很少见,说明尿中有乳糜,源自丝虫病或肾、淋巴管堵塞。  5、一天的尿量是多少?  我们每天排出的尿量大约是1500毫升左右。这是正常尿量,其实,只要每天尿量多于400毫升、少于3000毫升都没有太大问题。  少于400毫升叫做少尿,正常人几乎不可能出现,一旦发生,大多为急性肾衰竭;多于3000毫升叫做多尿,多为糖尿病或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多尿,尤其是夜间尿量增多。  认为多喝水多排尿就能排毒,完全是个误区。只要排尿量在正常范围内,就足以把体内毒素排出去,没必要刻意地多喝水。  6、健康的尿液什么样?    淡黄澄澈透亮无疑是健康小便的重要标准。但尿液浑浊也不必过于担心。尤其天气凉时,尿液放置一会儿后容易变得浑浊,甚至放久后,尿盆底部还会出现白色沉渣,这往往是尿液析出了盐类结晶,它与肾脏病无关。  尿液中泡沫多则应该及时到医院去做尿化验,如果出现蛋白尿,可能是肾脏病造成的;但是如果尿化验并无蛋白,这种泡沫多就并非异常。

详情
2016-10-07

不满3周岁最好别用牙膏刷牙

专家表示,可以吃的牙膏要慎用,不满三周岁的儿童不要使用,且三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用牙膏刷牙,如果想给孩子清洁牙齿,家长可以购买指套牙刷套在手指上,蘸着清水给孩子清洁牙齿。  近日,市民杨女士说自己的宝宝现在一岁两个月了,一开始她用纱布给孩子清洗牙齿,现在孩子长出了乳牙,担心用纱布清理牙齿对孩子的牙齿有影响,她就在网上买了一些儿童专用的牙刷、牙膏,但又担心这些牙膏被孩子吃到肚子里会有影响。  杨女士说,网上的卖家表示,这种6岁以下幼儿使用的牙膏是可以吃的,孩子不小心吃进肚子里不会有危害。但她担心是卖家为了推销产品,才这样说的。  超市内儿童牙膏包装盒上写着:“六岁以下的儿童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使用牙膏,每次只需要绿豆大小即可,如果孩子发生吞咽牙膏的情况,对身体没有影响。”  淘宝网查找发现,有不少卖家出售0—3岁宝宝使用的牙膏,均出自国外品牌,价格在几元至几十元不等。产品介绍中写到:“超级温和,不含乳糖,乳牙配方的牙膏含有低浓度的氟化物,宝宝使用它,健康的同时,可以保护乳牙的珐琅质,以防止蛀牙的发生!即使不小心吞下也不要紧的主要特点!妈妈们不必担心宝宝误食。”  儿童牙膏真的能吃吗?一岁宝宝到底适合不适合刷牙?口腔科医生表示,可以吃的牙膏要慎用,不满三周岁的儿童不要使用,且三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用牙膏刷牙,如果想给孩子清洁牙齿,家长可以购买指套牙刷套在手指上,蘸着清水给孩子清洁牙齿。另外,使用什么牙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坚持长期刷牙,牙上的污渍是在正确刷牙过程中被清理掉的。

详情
2016-10-07

准妈妈小心妊娠糖尿病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妈妈的各方面营养都会得到满足。很多妈妈觉得多吃水果孩子的皮肤会好,对食量的控制不当,尤其喜欢把水果当大餐的孕妈妈很容易会患上妊娠期糖尿病。这对于母体和胎儿来说有一定的风险。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关于控制饮食和保持适量的运动。  2%~7%的准妈妈会得  原本并没有糖尿病的妇女,于怀孕期间发生葡萄糖耐受性异常时,就称为“妊娠糖尿病“,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新生儿血糖过低及呼吸窘迫症候群、死胎、羊水过多、早产、孕妇泌尿道感染、头痛等,不但影响胎儿发育,也危害母亲健康,因此怀孕期间检查是否有糖尿病是很重要的。  对妊娠的影响  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在孕期发生先兆子痫的可能性是其他准妈妈的两倍,尽管在产后大多数妈妈的血糖会恢复正常水平,但是,得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再次怀孕时还会得妊娠期糖尿病。另外,有一些研究表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中,有一半人会在分娩后的5年内发展成为II型糖尿病。      造成妊娠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主要与孕妇过多摄入高糖分的水果有关。随着夏日气温的不断升高,很多缺乏胃口的孕妇每天以水果度日,有的最多一天能吃七八个水蜜桃和两个大西瓜等来解渴消暑,摄入大量的糖分;又因妊娠期妇女进食增多、运动减少、体重增加,再加上孕期的生理变化导致糖代谢紊乱,所以极容易发生糖尿病。  患糖尿病而成为高危险群孕妇的人数,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估计目前有8%的孕妇有糖尿病。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糖尿病患者有增加趋势;二是有越来越多的高龄产妇。有调查显示,目前高龄产妇(指35岁以上)的比例已超过20%。专家说,估计有10%-15%的病患,会从妊娠糖尿病演变成永久性糖尿病。 

详情
33 34 35 36 37/54页 共643条 38 39 40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