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17-04-11

[扬子晚报]规范的麻醉不会让孩子变傻

手术需要麻醉,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一旦麻醉的对象是孩子、孕妇,很多人就有顾虑了。听说麻醉会让孩子变傻?生孩子千万别做镇痛分娩,会落下腰疼的毛病?明基医院医疗副院长兼麻醉部部长何绮月介绍,对于麻醉,大众仍有不少误解。如今麻醉药物和技术日新月异,规范的麻醉并不会影响健康。 儿童全麻不会影响大脑 八岁的强强从小喜欢甜食,小嘴巴一张开满嘴黑牙,每次带去医院看牙强强都不配合,又哭又闹。在明基医院,通过全麻,强强安静地接受了手术,治好了坏牙。 何绮月介绍,很多家长在术前谈话时都会问到全麻是否对孩子的大脑有影响,会不会影响身体的发育。其实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孩子全身麻醉后的智力会较麻醉前有所下降。麻醉的过程都是可逆的,可恢复的。一些家长还会担心镇痛药的副作用,拒绝给孩子进行术后镇痛治疗,这样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术后的疼痛可能会让孩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哭闹不休、无法入睡,如果此时使用适量的镇痛药物,孩子的各种不适有可能马上得到改善。 何绮月告诉记者,如今小儿麻醉常用的药物都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等特点。但儿童麻醉毕竟和成人麻醉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用量要准确,考虑到孩子方方面面的情况,麻醉师也要自始至终陪伴在孩子身旁,监护孩子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突发情况,果断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分娩后腰疼可能和麻醉无关 除了儿童外,孕产妇的麻醉也牵动一家人的心。现在很多医院都开展镇痛分娩,但也有“过来人”劝阻镇痛分娩要慎用,否则会落下腰疼的毛病。真相如何呢?何绮月告诉记者,目前的镇痛分娩,是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麻药浓度低,可以为产妇提供镇痛,对新生儿也无不良影响。因为属于大家口中的“半麻”,产妇分娩过程中头脑清醒,也有利于婴儿出生后与母亲的情感交流。 镇痛分娩从腰部“进药”,一些产妇分娩后出现腰疼的症状,也很自然疑心是是打麻药的关系。其实女性怀孕“怀胎十月”,腹中胎儿的重量加上自己体重的不断攀升,本身对腰椎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女性分娩后出现腰疼的症状,很大原因是源于怀孕的过程,而不是镇痛分娩中麻醉药物的使用。但是如果产妇在怀孕前或是过程中,已经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也应提前和麻醉师说明。麻醉师可以根据产妇个人状况采取其他麻醉方式。在怀孕过程中以及分娩后做力所能及的锻炼,也能缓解腰疼。李娜杨彦

详情
2017-04-05

[现代快报]麻醉就是“打一针”?没那么简单!

麻醉照护管理,不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3月27日至4月2日为中国麻醉周。日前,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医大附属明基医院,直击了一次儿科麻醉手术的全过程。明基医院医疗副院长兼麻醉部部长何绮月告诉记者,现在的全麻技术和药物已经日新月异,在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麻醉专科医师的严谨管理下,儿童麻醉是舒适的。 通讯员李娜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刘峻 奶奶陪伴,缓解孩子紧张 3月28日早上8点,明基医院十五间手术间的第一台手术,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准备。手术等待区里,麻醉医护人员开始核对病患身份、询问病史。一个2岁孩子即将进行一台鞘膜积液手术。这个隶属于泌尿外科范畴的手术时长约半个小时,而麻醉是重中之重。 2岁的童童(化名)乖巧地坐在奶奶怀中。“让家长穿手术服,进入手术等待区陪伴孩子,是为了能让孩子有个轻松舒适的心理环境。”明基医院麻醉科护士长方郁岚说。 何绮月副院长早早来到手术室,关注着每个细节。“相比成人,儿童的全身麻醉手术需要更加仔细。”何绮月又向护士长叮嘱了一些细节。 麻醉,原来是分阶段进行的 很多人认为儿科麻醉就是“打一针”让孩子睡觉,其实没那么简单。 进了手术室,童童变得有些烦躁,接着就吵闹起来。 “孩子到了这样的环境,免不了要紧张的。”为了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何绮月副院长给孩子静脉注射了一点镇静类的药物,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全麻。

详情
2017-04-05

[南京晨报]全麻会让孩子变笨没有科学依据

家长只要一听说给孩子手术要全麻,就会打退堂鼓,最关键的是担心全麻会使孩子智力受影响。3月27日-4月2日是中国麻醉周,昨天,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举办的“麻醉周游园会”上,该院副院长何绮月明确表示,只要麻醉过程操作正确、药物用量准确,全世界尚无确切的科学实验表明孩子全麻后智力、记忆力及身体发育等较麻醉前有下降,麻醉过程是可逆的、可恢复的。 8岁的强强从小喜欢吃甜食,高糖分碳酸饮料是他的最爱,常年的坏习惯导致强强长了一口小黑牙,小嘴巴一张开满口的深龋和残冠,上上下下加起来十多颗牙齿都出现了问题,每次看牙都是又哭又闹,根本不配合,牙齿坏得那么厉害,强强在学校都不太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多接触,已经严重影响他的正常生活。 牙科医生建议对强强进行全麻根治,然而一听说要全麻,家长慌了神,孩子刚上小学,万一麻醉出了问题怎么办?看着哭闹不休的强强,妈妈左右为难。最后在明基医院麻醉科门诊的全面评估后,妈妈决定给强强做全麻,现在强强的牙齿问题已基本解决,没有了小黑牙,强强在学校里更愿意和同学互动了,学习成绩也稳中有升。 据何绮月副院长介绍,由于孩子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完善,儿童麻醉和成人麻醉相比,难度大、要求高。要从体重、年龄、身体发育及成长过程等方面进行专门的评估,精确掌握麻醉用药剂量。孩子病情变化快,麻醉监护至关重要。一旦开始麻醉孩子,麻醉医师就要自始至终陪伴在孩子身边,密切监护孩子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不断调节麻醉深度,并配合吸氧,使患儿的麻醉深度始终维持既有利于手术又不造成脑缺氧损害的水平。 专家指出,一个有经验的小儿麻醉医生是整个麻醉手术成功的关键,如今的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麻醉理论日益完善、麻醉设备日新月异,这些都为儿童麻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通讯员李娜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17-03-27

[现代快报]身高-105=理想体重,你达标了吗

肥胖会增加肾脏病几率,如果超过理想体重20%就要减肥了 江南出名医,我们这个栏目以名医为访谈对象,跟随名医坐诊,展现名医风采,普及医学常识,为老百姓就医提供方便。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院长、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季大玺,曾经是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科副主任、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军肾脏病研究所主任医师。上周,他给上百名肾脏病患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讲座。季大玺教授告诉记者,人不能胖,胖与肾脏病也是有关系的。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告诉自己,到底怎么样才算理想体重。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刘峻  超过理想体重的20%就要减肥了  季大玺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体重的重要性,会计算BMI值,不过这种方法往往比较繁琐。“我自己就经常用一个小公式来判断体重,简单。”季大玺说,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果超过理想体重20%,属肥胖;理想体重上下10%,属正常;低于理想体重20%,算是消瘦了。  自己的专业是肾脏病,季大玺提醒说,尿液是个重要的指标。如果发现尿液泡沫较多,有的甚至到第二天,泡沫还未完全消散,那就要特别注意。预防肾脏病要做到适量饮水不憋尿,一旦发现尿量变化、尿性状改变、身体水肿、皮肤瘙痒等症状,应立刻就医,以免贻误治疗。  院长自己的养生经  不吃洋快餐,不喝饮料  作为一个权威的肾脏病研究专家,季大玺很关注自己的体重变化,肥胖会增加肾病的概率,但是,减肥千万别暴瘦,要循序渐进,因为暴瘦也会对肾脏造成损伤。  说起自己的“养生经”,季大玺说,最重要的当然是运动,他现在每天都要走1万步,这是雷打不动的。“有的时候,上下班没有完成1万步,下班后,就会在自己的小区完成剩余的步数。”季大玺说,除了走路外,还关注体重,及时减肥。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称重,有时候出差几天回来,发现自己重了几斤,就会列出减肥计划。 

详情
2017-03-23

[现代快报]老人患白血病7年 三次复发都奇迹康复

快报讯(通讯员李娜乔洋记者刘峻)70岁的王秀琴(化名),7年前被查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后经历了3次病情复发,每一次老人都坚持了下来。  2009年,王秀琴老人在南京一家三甲医院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老人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血液内科就诊,接诊的是血液内科主任李东,专家给老人制订了口服药物维持治疗的方案。  出院后老人刚开始尚能定期复诊,后来由于身体一切良好,有长达一年多未复诊,结果疾病复发。明基医院医生集体努力下,老人疾病再次缓解。  “老年白血病的特点是耐药多见,易复发,加之老年人各项器官功能衰退,不能承受大剂量化疗和移植,长期生存一直是我们血液内科医生的一项艰巨任务,”李东主任介绍,另外,维持治疗+定期监测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惜在医护反复叮嘱下,王秀琴老人在维持治疗半年后又未再来复诊。  直到2016年底,老人在家又出现发热、心慌、皮肤瘀斑等症状,这意味着白血病第三次复发了。  在制订了详细针对老年复发白血病的治疗方案后,专家安排老人进层流洁净病房接受治疗,减少因细菌引发的并发症。经过医护人员不懈努力,在未出现明显感染、呕吐、肝肾毒性的情况下,王秀琴老人病情奇迹般再次达到完全缓解。  李东说,老年白血病难治、复发多见,重要脏器功能衰退,大剂量化疗和移植可能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所以更需要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支持、免疫治疗等等,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才是最终目标,对老年人白血病患者也应给与更多的关爱。老年人患白血病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详情
2017-03-23

[南京晨报]老人与白血病抗争7年恢复健康

明基医院专家提醒:老年人出现贫血、反复感冒等要警惕 说到白血病,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绝症。不过,昨天,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第五届血液病之家”联谊活动上,患上白血病后已经活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大有人在,今年68岁的张大妈就是其中一位。张大妈从诊断为白血病至今已经7年,如今完全康复的她生活如常。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血液科主任李东指出,白血病不再是绝症的代名词,只要不放弃,还是有很多患者能治愈的。 闯过生死关 大妈患白血病7年后康复 昨天下午,68岁的张大妈和老伴早早地就到了明基医院活动现场,如今的张大妈,一点都没有患过白血病的样子。“我和正常人没两样,每天饭后坚持散步,要走上几公里,家务活也都是我做……”说起自己目前的状况,张大妈满脸堆笑。要知道,她曾经也是多次在死亡线上挣扎过的。 2009年9月,张大妈因发烧、乏力、不想吃东西,到社区医院就诊,医生为她做了血常规检查后,发现她有比较严重的贫血,建议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就是这次检查,张大妈被诊断患上了M2型白血病,这对全家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但是,家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带她到明基医院找到李东主任治疗。尤其是平时什么事都不做的老伴,更是承担起了照顾张大妈的重任。他忙前忙后精心照顾着张大妈。从2009年9月到2010年6月,张大妈前前后后接受了7次大化疗,其间,面对呕吐等化疗副反应,老伴一直在她身边照顾她、鼓励她。最让家人紧张的是有一次化疗期间,张大妈因着凉感冒了,高烧接近40摄氏度,连续烧了两个星期都不退,真是相当凶险,但是,老伴一直陪在她身边,没有一丝放弃的想法。张大妈也奇迹般地闯了过来。 如今,张大妈已经完全康复了,连药都不用吃了,她过上了和生病前没有两样的生活。“生病前,家务都是我做,生病的时候,都是他做,现在我好了,家务活又是我的事了。”张大妈打趣道。 不及时复诊 白血病老人疾病复发 正在明基医院血液科住院的70岁的王秀琴(化名)老人,这次已经是她患白血病后第2次复发住院了。2009年,王大妈在医院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经治疗后疾病缓解,却因不愿意继续接受化疗,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血液内科就诊,接诊的血液内科主任李东详细询问了病情,也了解到了老人的意愿,给老人制定了口服药物维持治疗的方案。 出院后老人刚开始尚能定期复诊,后来由于身体一切良好,有长达一年多未复诊,结果旧病复发。这是王秀琴老人白血病第1次复发,复发后,老人及时找到该院血液内科李东主任,在李东主任及张凡副主任医师、周琛主治医师的治疗团队集体努力下,老人获得缓解。 直到2016年底,老人

详情
2017-03-23

[扬子晚报]10天“胖”了10多斤,心脏要“罢工”

10天内“胖”了10多斤,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出现在年近6旬的张师傅身上。张师傅是个肾衰患者,“胖”在他身上的10多斤分量,全是排不出去的水分,还让心脏不堪重负。在南京明基医院,医生们为张师傅紧急脱水,花了十来天的工夫让张师傅体重恢复了正常,还挽救了他差点“罢工”的心脏。  通讯员李娜王云  扬子晚报记者杨彦 年近六旬的张师傅家住重庆,两年前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张师傅曾慕名到南京找到肾脏内科著名专家季大玺进行透析治疗,病情好转后便转院回重庆继续治疗。回到家乡后,起初的治疗改善也挺明显,可是慢慢地,张师傅的体重也很难控制了,曾经10天增长了10多斤。两个月前,因为一场小感冒,张师傅再次到当地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然而治疗了一个多月病情仍不见好转。因为心脏功能衰竭,加上肺水肿,三四个小时的透析时间他都必须站立着进行,晚上睡觉也睡不好。这时他又想起曾经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季院长。一番周转后,张师傅终于坐上重庆开往南京的动车。 “患者找到我时精神萎靡,有胸闷、气喘,恶心、呕吐的症状”,明基医院季大玺院长介绍,除了尿毒症外,张师傅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基础疾病,胸片提示肺水肿,心脏彩超显示心脏增大。病情危重,随时有猝死危险。 面对一堆的问题,与心内科专家会诊后,季院长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分析,张师傅很可能是水负荷过重引起的心衰。“正常人一天摄入1000-1500毫升水分,但都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肾衰患者没有小便,如果还像普通人那样饮水,又没有调整透析方案,水分就只能留在体内了。”季院长将张师傅的透析方案从一周两次改成了一周三次,每次为张师傅多带出点水分到体外,同时加强控水,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与此同时,给予强心、改善心功能等药物治疗。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在明基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经过一周的透析治疗,张师傅的体重下来了。如今张师傅精神状态很好,心衰、贫血的情况也得到改善。本来要装心脏起搏器的,现在心脏恢复“工作”了,也可以暂缓了。 医生提醒>> 发现尿量变化皮肤瘙痒肾病患者要立刻就医 “对于绝大多数的尿毒症患者来说,其终身都需要透析替代治疗,除非是一些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透析一段时间之后,肾功能会逐渐恢复。”季院长介绍。相反,那些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最终导致的尿毒症,则需终身透析治疗。多喝水,并不能使肾功能恢复。季院长提醒,预防肾脏病要做到适量饮水不憋尿,不暴饮暴食,不乱吃药,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尿量变化、尿性状改变、身体水肿、皮肤瘙痒等症状,应立刻就医,以免贻误治疗。

详情
2017-03-23

[南京日报]100个肾病患者2个祸起肥胖

本报讯(记者顾小萍通讯员李娜王云程守勤)每年3月第二周的周四为世界肾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肥胖,关爱肾脏”。昨天,记者在明基医院肾病宣教现场获悉,我国肾病发病率达10.8%,而肥胖导致的肾病比例逐年提升。过去10年间,因肥胖引起的肾脏病从0.6%提高到2.0%。 “肥胖直接增加肾脏负担,使肾小球长期处于‘三高’状态,即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这种‘三高’状态可以导致内皮细胞、足细胞及系膜细胞损伤,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蛋白超滤;而肥胖患者往往伴有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等,它们均是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脂肪组织可释放如瘦素、脂联素及抵抗素等多种脂肪因子,可促进细胞增生、胞外基质聚集及肾脏纤维化。”明基医院院长季大玺介绍,此前肾病、尿毒症主要是因肾小球肾炎导致,如今,由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肾病已占发病人群的35%以上,而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肾病逐年下降至40%左右,这一“移位”与肥胖人群急骤增加密切相关。 中大医院副院长、江苏省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刘必成教授表示,相关研究表明,肥胖相关性肾病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是目前最方便的治疗方法。“临床大量病例显示,对于肥胖患者,只要体重下降,其蛋白尿会明显减少。”

详情
2017-03-23

[金陵晚报]喝水也能喝出心衰?这是真的

金陵晚报讯(通讯员 王云 李娜 记者 李花)喝水有益健康,那是对于健康人来说的,但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喝水太多真的会要命。昨天,记者参加了南京明基医院肾友会活动,其中有一位患者就是因为喝水,差点把命搭进去。 年近六旬的张师傅是重庆人,女儿住在南京。两年前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医生虽然提醒他,少喝水,但是他认为,多喝水可以多排尿。结果多喝水没有唤醒不工作的肾,换来的却是住院。 张师傅曾慕名到南京,找到肾脏内科著名专家季大玺主任医师进行过治疗。这次发病前,张师傅的体重一度增长了10多斤。张师傅再次到当地医院治疗,然而治疗了一个多月病情仍不见好转。之后他慕名来到南京明基医院,找到了季大玺院长。 “患者找到我时精神萎靡,有胸闷、气喘,恶心、呕吐的症状”,季院长介绍,除了尿毒症外,张师傅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基础疾病,胸片提示肺水肿,心脏彩超显示心脏增大。病情危重,随时有猝死危险。 为什么突然心衰,甚至有生命危险?季大玺说,这是因为他喝水不控制,他和正常人一样喝水,结果根本排不出来,积蓄在各个脏器,心肺首当其冲被伤害。经过正规的透析治疗,老张捡回了一条命。 那么,如何护肾呢?季大玺说,首先是要减肥,肥胖会增加肾病的几率,但是,减肥千万别暴瘦,要循序渐进,因为暴瘦也会对肾脏造成损伤。说起自己的“养肾经”,季大玺说,首先是饮食,他从来不乱吃乱喝,洋快餐、动物内脏几乎从来不吃,各种饮料、鲜榨果汁等从来不喝,只喝白开水。二是运动,虽然工作很忙,但他每天都要保证万步走。第三是及时减肥。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称重,有时候出差几天回来,发现自己重了几斤,就会列出减肥计划。

详情
2017-03-23

[南京晨报]尿毒症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

季大玺南医大附属明基医院院长、肾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科、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科副主任。擅长:危重病的救治;急性肾损伤(AKI)及慢性肾脏病(CKD)的诊断和治疗;血液净化。 为了想有小便,他和正常人一样喝水,但是,他是一位尿毒症患者,根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小便。最终,他因为体内积聚了太多的水而引起心脏衰竭。对此,南医大附属明基医院院长、著名肾内科专家季大玺提醒,肾脏病患者无论是饮食还是饮水都不能大意。 尿毒症患者体内积水太多引发心衰 年近六旬的张师傅家住天津,两年前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此后,张师傅慕名到南京找到肾脏内科著名专家季大玺主任医师进行透析治疗,病情好转后便转院回家乡继续治疗。 回到家乡后,起初的治疗改善也挺明显,体重控制得也很满意,可是慢慢地,张师傅的体重很难控制了,一度增长了10公斤,他再次到当地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然而治疗了一个多月病情仍不见好转。因为心脏功能衰竭加上肺水肿,三四个小时的透析时间他都必须站立着进行,晚上睡觉也无法躺下。这时他又想起曾经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季院长,张师傅再次来宁寻求治疗。 “患者找到我时精神萎靡,有胸闷、气喘、恶心、呕吐的症状”,季大玺院长介绍,除了尿毒症外,张师傅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基础疾病,胸片提示肺水肿,心脏彩超显示心脏增大。病情危重,随时有猝死危险。 面对一堆的问题,与心内科专家会诊后,季院长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分析,张师傅很可能是水负荷过重引起的心衰,血液透析能改善临床症状,暂不考虑介入治疗。他指示,患者需加强血液透析,由一周两次调整为一周三次。但是张师傅心功能极差,不能耐受大量超滤,还需加强控水。同时给予强心、改善心功能等药物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经过一周的透析治疗,如今张师傅精神状态很好,心衰、贫血的情况也得到改善。“以前透析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每次都感到身心俱疲。现在可以躺着透析了,还可以边看电视边透析。” 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比例不断增加 据季大玺介绍,我国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而在这些肾脏病患者中,有千分之一左右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以前,我国的肾脏病患者以肾小球肾炎居多,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由于糖尿病、高血压引发的肾脏病的比例在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的肾脏病患者中,肾小球肾炎占到45%,高血压、糖尿病引发的占到35%。”季大玺表示,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可以通过透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南京当前有4000余位接受血透的患者,而且,每年还在以10%-15%的速度递增。在南京的血透患者中,血透时间最久的已有近40年,所以,季大玺称,未来,透析患者不是死于肾脏病,而是死于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因为透析只能起到正常肾脏10%-20%的功能,大量毒素还是积聚在体内,长此以往,就会对其他脏器产生损害。” 

详情
2017-03-23

[南京晨报]食管癌老人7年间两次手术获新生

7年前,61岁的林大爷检查出食管癌,当时立即进行了手术,术后恢复佳。7年后,不幸再一次降临到林大爷身上,他被检查出左肺癌,这一噩耗再一次打乱了林大爷原本趋于平静的生活。就在林大爷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想到了当初给自己手术切除食管肿瘤的魏静义主任,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明基医院。 魏主任在门诊仔细检查了患者,并阅读了外院的胸部CT,判断患者纵隔、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无转移,肿瘤尚未侵及重要的大血管,有手术的机会,虽胸腔内有粘连可能,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但并不影响切除肿瘤。得知自己的肿瘤还有手术切除的机会,林大爷立即办了住院手续。魏主任带领下的心胸外科团队一起讨论了林大爷的病情,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通过术前检查发现林大爷虽然已经近70岁高龄,且合并食管癌、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等疾病,但身体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均在正常范围内,心、肺功能可以耐受手术,排除了手术禁忌症,进行了手术。术中发现林大爷的左肺和胸壁严重粘连,这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延长了麻醉和手术时间。魏主任领导的手术团队耐心地分离胸腔内的粘连,辨认并保护好胸腔胃,仔细地分离了肺动、静脉和支气管,完整地切除了肺叶,并系统地清扫了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手术很成功,林大爷平安地回到病房,在心胸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痊愈出院。 “同一部位进行两次手术的难度很大,常因致密的粘连增加手术的难度,不能完整地切除病灶。像林大爷这样先后在同一部位进行两次肿瘤手术的难度非常大,有左侧的胸腔胃,稍有不慎即可损伤胃组织”。魏主任介绍,既要彻底地切除肿瘤,又要避免损伤正常的组织,需要格外的仔细和耐心,同时又要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林大爷能顺利地完成手术,并且痊愈康复,实属不易。 通讯员乔洋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华琳月

详情
94 95 96 97 98/179页 共2142条 99 100 101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