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15-08-13

[南京晨报]多病缠身胃癌患者 成功接受手术

张大爷今年六十多岁,两个月前,他发现自己的粪便呈黑色,当时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就没太在意。直到上个月,因为黑便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张大爷才在老伴陪同下到附近医院进行检查,结果确诊为胃癌。随后的检查结果显示,张大爷心功能差,射血分数仅35%,并伴有较严重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医生表示治疗难度和风险太大,无法为其手术治疗。之后老人辗转多家医院,均因风险大拒绝为其手术。无奈之下张大爷只好回家,性格也变得忧郁少言。后经邻居介绍,张大爷来到南京明基医院胃肠外科求诊。经过检查,他同时患有胃癌、心功能不全、房颤、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等疾病。接诊的普外科杨念印副主任医师分析病情后认为,不能轻易放弃手术机会,于是马上组织麻醉科、呼吸科、心血管内科、放射科、超声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进行会诊。根据会诊结果,专家认为患者手术风险及麻醉风险极高危,但如果是放化疗治疗,患者本来脆弱的心脏可能无法承受,手术治疗是挽救生命的主要方案。结合多科专家的会诊意见,杨主任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严谨的治疗方案以及替代方案,“考虑到张大爷冠脉狭窄及心脏充血严重,如果术中出现供血不足,随时会有猝死的风险,这将大大增加手术的难度。需要安排他先转入心内科进行治疗,待病情改善后再进行手术”。在心内科十多天的治疗后,张大爷心功能有所改善,射血分数由35%增加到40%左右。该院来自台湾林口长庚医院麻醉科的何绮月副院长再次会诊,认为可以进行手术。完善相关检查和治疗后,手术开始了。何绮月副院长亲自麻醉,杨念印和他的团队顺利完成了肿瘤根治手术。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了,接下来的观察恢复期也同样重要。术后,ICU、心内科、呼吸科、普外科的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使得宋大爷顺利度过了危险期。目前,老人已经由ICU转入普通病房,能自主进食,即将康复出院。

详情
2015-08-12

[东方卫报]儿童斜视弱视须尽早治疗

“我家孩子为何有时眯着眼睛看东西?”“我孩子为何很怕见到光亮?”“我孩子总喜欢歪着头,有时还会闭一只眼睛看东西。”……孩子出现以上现象时,是斜视的早期症状,需早发现早治疗,否则可能会出现终身不可逆的视觉障碍。南京明基医院眼科专家提醒,斜视和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也决定着儿童视力和立体视觉发育。但对此,很多家长存在误区。早期的斜视较为隐匿,有时仅表现为偶发或间断出现,家长一旦发现,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专家称,人眼的发育完善一般在9岁前,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由于斜视、弱视等原因影响了视觉发育,便会造成终身不可逆的视觉障碍。弱视则更应在6岁以前进行系统治疗。造成弱视的原因通常有屈光不正,也就是远视、近视或散光;斜视;以及形觉剥夺,如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等。对于儿童,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一般半年左右),监测视力及屈光发育状况,积极去除病因。南京明基医院眼科每周四下午有著名斜弱视及儿童眼科专家坐诊。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斜视患儿,“微创斜视矫正术”可达到治疗改善,微创切口无需拆线,术后次日便可正常用眼。咨询电话:025-52238800转5170、5172(眼科中心);13776621819(沈主任);13611516468(刘主任)。

详情
2015-08-05

[南京晨报]肉毒素治好大妈十年顽疾

家住城北的张阿姨今年六十多岁,年轻时在一家从事雷达制造的企业工作,一开始是电镀工,可是没干几年,张阿姨的右手突然失力,连钢笔都握不住,更别说做电镀工作了。十年前开始,张阿姨的手部、头部总是会不自觉震颤,被确诊患上了良性特发性颈颤,当时因为影响不大,就没有注意。后来逐渐发展成痉挛性斜颈,脖子歪向左边,讲话口齿不清,面部几乎扭到肩后了,每次都要靠老伴儿帮她把头扶正。因头面部歪斜,张阿姨无法独自进食,连走路也只能坐在轮椅上由别人推着走,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顾。两个月前,张阿姨出现面部怪异表情,口唇无法闭拢,舌与后磨牙频繁翻转摩擦,并形成长4cm的溃疡,且久久不能愈合。舌头溃烂使得她进食困难,两月间体重减轻了二十斤,无奈之下张阿姨只能到医院将左下后磨牙拔掉。“那段时间,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结束生命,这个病带给我太多痛苦了”,张阿姨说。老伴儿带着她向多家医院求诊,针灸、按摩、理疗和中西药物结合治疗都试过了,但改善都不明显。后经熟人介绍,张阿姨找到了南京明基医院神经内科高级专家丁新生教授。丁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患者面部怪异动作与痉挛性斜颈之间有着关联性,可以通过肉毒素局部治疗解决,于是安排肌电图室姚朝亚主任做进一步治疗。姚朝亚主任介绍,A型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在生长繁殖中产生的一种高分子蛋白的神经毒素,其药物作用机理是,毒素作用于周围胆碱能神经末梢部位的突触前膜并在此发生特异结合,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患病的肌肉松弛性麻痹,迅速消除或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其相关的疼痛及相应症状。张阿姨曾尝试多种治疗方法,均未见效,所以在最初治疗时情绪低落,对肉毒素治疗持怀疑态度。姚主任一边在仪器下寻找兴奋靶点,根据靶点兴奋程度为张阿姨注射药量,一边耐心开导她,告诉她注射肉毒素四次为一个疗程。打完第一针时,患者头颈部回到原处;打完第二针时头面部怪异现象,特别是舌肌乱动症状改善;第三针结束后,不仅头颈部回复原位,头面部怪异症状也消失了。经过一个月治疗,张阿姨头颈部恢复正常,舌头溃疡也随之痊愈,可以正常说话,进食也不受影响了,她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详情
2015-07-29

[江南时报]今年“三伏”延长至“四伏”,长达40天中医专家:今年伏天特点是湿气大

昨天是“入伏”的第一天,此后将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却有些特别,比去年多了10天,长达40天。专家提醒市民,今年南京梅雨期延长,雨水较多,湿热表现明显,所以脾胃不好、患有关节炎的市民,要在此时格外注意“养生”,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冬病夏治”。今年以湿为主易发呼吸系统疾病三伏天出现在每年的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今年的三伏天却“不幸”地长达40天,比去年多10天。7月13日进入“初伏”,8月22日“出伏”。南京明基医院中医科尤虎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今年南京的梅雨期延长,入伏前雨水比较多,所以今年伏天的特点是“湿热”表现明显。因此,尤虎提醒,体内湿气重、体寒的,比如脾胃功能差、患有关节炎的患者,要在今年格外注意养生。另外尤虎提到,今年全年都以“寒”、“湿”天气为主,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皮肤病,也是今年易发的,有这类病史的患者也要注意。《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将这一养生原则延续至今。尤虎解释,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的气血附在人体体表,然而此时内脏气血却是偏弱的,所以夏季内脏反倒容易受寒。因此,中医上有句老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尤虎解释说,炎热的夏季吃暖性的食物好,反倒不应太贪凉,否则将“风”、“湿”、“寒”这三股邪气引入了体内,导致内脏受寒后,这一年冬季脾胃、关节上的疾病就会“跑”出来了。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呼吸道、皮肤病患者要注意“未病先防,已病治疗。”采访中中医专家告诉记者,一般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大都由于体质阳虚,体内阴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发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对“冬病”也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谈及“冬病夏治”,尤虎介绍,这个范围很广,所有在冬天容易加重的病,都在治疗范围内,而且治疗方法也很多。在中医上,“冬病夏治”的疗法有三伏贴、三伏灸,还有药浴、进补中药等。

详情
2015-07-29

[江南时报]今年“三伏”延长至“四伏”,长达40天中医专家:今年伏天特点是湿气大

昨天是“入伏”的第一天,此后将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却有些特别,比去年多了10天,长达40天。专家提醒市民,今年南京梅雨期延长,雨水较多,湿热表现明显,所以脾胃不好、患有关节炎的市民,要在此时格外注意“养生”,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冬病夏治”。今年以湿为主易发呼吸系统疾病三伏天出现在每年的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今年的三伏天却“不幸”地长达40天,比去年多10天。7月13日进入“初伏”,8月22日“出伏”。南京明基医院中医科尤虎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今年南京的梅雨期延长,入伏前雨水比较多,所以今年伏天的特点是“湿热”表现明显。因此,尤虎提醒,体内湿气重、体寒的,比如脾胃功能差、患有关节炎的患者,要在今年格外注意养生。另外尤虎提到,今年全年都以“寒”、“湿”天气为主,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皮肤病,也是今年易发的,有这类病史的患者也要注意。《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将这一养生原则延续至今。尤虎解释,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的气血附在人体体表,然而此时内脏气血却是偏弱的,所以夏季内脏反倒容易受寒。因此,中医上有句老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尤虎解释说,炎热的夏季吃暖性的食物好,反倒不应太贪凉,否则将“风”、“湿”、“寒”这三股邪气引入了体内,导致内脏受寒后,这一年冬季脾胃、关节上的疾病就会“跑”出来了。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呼吸道、皮肤病患者要注意“未病先防,已病治疗。”采访中中医专家告诉记者,一般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大都由于体质阳虚,体内阴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发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对“冬病”也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谈及“冬病夏治”,尤虎介绍,这个范围很广,所有在冬天容易加重的病,都在治疗范围内,而且治疗方法也很多。在中医上,“冬病夏治”的疗法有三伏贴、三伏灸,还有药浴、进补中药等。中医专家告诉记者,“冬病夏治”主要适合五类疾病:颈肩腰腿痛、办公室一族患颈肩综合征、“空调病”引起的过敏症状,特别是秋冬季节时常发作的老寒腿;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支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体虚易感冒患者;虚寒性疾病:慢性结肠炎、胃痛、慢性腹泻、体虚怕冷、四肢不温、中气不足、胃下垂;女性虚寒性痛经;对阳虚、虚寒型体质的病人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详情
113 114 115 116 117/179页 共2142条 118 119 120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