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健康园地

Health Corner

2016-10-07

苏打水影响心血管

美国科学家们7月23日发布的一些近期研究成果表明,每天即使只喝一小罐苏打水,无论是普通苏打水还是减肥苏打水,都会使罹患“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增加48%,而“代谢综合征”正是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重要前兆。  这些发表在《循环: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网站的研究结果指出,尽管研究者们早已知道饮用普通苏打水会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但认为饮用减肥苏打水也会有这样的后果,这还是第一次。  在由美国“国家心脏、肺脏和血管协会”赞助的这项研究中,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博士纳马查德兰·巴赞和他的同事们将马萨诸塞州伯明翰市的2400多名中年白人居民作为其研究对象。研究之初,他们发现每天饮用一罐苏打水的人,包括普通苏打水和减肥苏打水,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要高48%。然后研究者们将注意力集中到那些在研究之初并未患代谢综合征的1600多人,跟踪研究持续了至少4年。研究表明,每天至少饮用一罐苏打水的人群发展成代谢综合征的几率比其他人要高44%。对这些人的研究成果还包括以下几项:肥胖的危险性增高31%;腰围增大的危险性增高30%;患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危险性增高25%;有益胆固醇水平降低的危险性增高32%;高血压患病风险性呈增高趋势。编辑Katoda.Liu来源《现代快报》 

详情
2016-10-07

研究表明蒜中含有硒元素可预防癌症

蒜中含有叫做硒(selenium)的成分。硒是维持人体机能所必要的微量元素之一,由瑞典化学家柏济利亚斯第一个发现。硒有特殊的颜色,以希腊神话中出现的月亮女神的名字命名,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排斥。  因为到20世纪中叶为止,还有过量食用硒引起中毒和致癌的报道。1930年报道了因过量食用硒或硒的浓度太高,引起美国农场中的马、牛的毛和蹄脱落的事例。1940年还有报道说硒会使家畜致癌。  但是最近,人们知道了硒可以防止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的事实后,开始进行有关硒的多种研究。活性酸促进人体的老化,而1975年人们查出硒是中和活性酸的重要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成分。  有关硒的初期研究主要针对男性的性功能。硒对产生精子和维持它的活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硒被利用于治疗男性不孕症。但是硒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抗氧化。抗氧化力指的是减少人体内引起老化的活性氧。硒的抗氧化作用比人们所知的另一种抗氧化剂维他命E高2000倍。  硒对前列腺癌、大肠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都具有很好的抗癌效果。`  1996年美国医学会刊上发表了以60岁男性1,300名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结果。令受试者每天服用200ug硒后,观察受试者的致癌率。结果表明,前列腺癌、大肠癌、肺癌的发病率减少百分比分别为63%、58%、46%。其他癌症的发病率也减少了37%左右。  蒜有抗癌效果就是硒在起作用  而且硒对病毒性疾病也有成效,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和肝炎病毒的活动。我们来看看有关肝癌的研究报告。在韩国某地区,成人中15%以上都是B型肝炎抗原携带者,但是这个地区的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出了200倍。科学家在4年间,实验令一个小组中的200名携带者每天服用200ug硒的结果,发现服用硒的小组没有出现肝癌患者,而未服用的小组中却出现了7名肝癌患者。一般来说在合理膳食的情况下人体内并不缺乏硒。但是如果经常受到压力,或是受到杀虫剂、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威胁的人,就会需要大量的硒,尤其建议这些人多吃些大蒜。编辑Katoda.Liu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轻松不生病》韩国KBS国立电视台《生老病死的秘密》制作组

详情
2016-10-07

研究表明食用咖喱可预防早老性痴呆症

 为什么印度人患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比率较低呢?科学研究表明,这可能和他们常常食用咖喱有关。因为咖喱中的主要成分姜黄色素可以保护脑细胞不被有害物质侵蚀,延缓脑细胞的老化进程,从而可以起到降低早老性痴呆症发病率的独特功效。  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们基本认同,早老性痴呆形成的重要病理原因之一,就是淀粉样蛋白质块在脑细胞外聚结、导致阻塞,致使神经元失去活力,引发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目前,医学界对早老性痴呆疗法的研究也主要在如何防止淀粉样蛋白质块的形成上。事实上,健康的人,其自身免疫系统会调节出巨噬细胞,对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和组织碎片进行吞噬、消化,因此就不会在体内形成淀粉样蛋白质块。研究发现,早老性痴呆症的患者,其体内的巨噬细胞已经失去活力或是活力减弱,无法起到防御功能。  不过,就在早老性痴呆症困扰西方社会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发现,印度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数量却非常少。因此,他们相信印度人独特的饮食习惯是该病发病率在印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在印度人的食品结构中,姜黄的摄入量很大,印度人将姜黄作为食品颜色添加剂、保鲜剂和调味剂,我们所熟悉的咖喱就添加了大量的姜黄。姜黄的主要成分是姜黄色素,不仅具有消炎和抗氧化等药用价值,还可以改善巨噬细胞的活力,降低脑细胞的氧化过程,从而保护脑细胞不被外界有害物质损害,防止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生。编辑Katoda.Liu来源《南方日报》 

详情
2016-10-07

美国研究显示电极疗法可治疗脑损伤

 新浪健康讯:据美国媒体8月1日报道,根据近一期《自然》杂志的研究报告显示,研究人员在一项试验之中,将电极植入男子脑部进行脑深部刺激治疗;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治疗帕金森病人。       美国一名脑部严重受损的男子受伤6年来,只能通过轻微的眼睛及指头的动作与人交流。但如今他在接受脑深部刺激治疗之后,已经能够开口说话。经过脑深部刺激治疗,这名38岁的男子神奇的恢复了咀嚼和吞食的能力,现在他可以通过喂食进餐,而不用像过去那样只能通过胃管获取营养。  6年前,这名男子被人攻击后导致脑部受损,6年来只是偶尔才有清醒的迹象,而且四肢无法作出有用的动作。研究人员在6个月内不时开关电极,以测试它们的作用,结果男子的病情大有起色。现在,男子脑中的电极已全天启动。  专家形容这份研究报告令人兴奋,但他们也提醒说有必要在更多病人身上进行更多测试,才能了解这个疗法的作用。报告指出,该名脑部受损男子在接受电极疗法前,处于“微意识状态”。意思是说他只是偶尔显示出清醒和知道自己所处环境的迹象;相对来说,昏迷或脑死病人不会显现出有意识的迹象。现在,男子能以呼吸沉重但清楚的语调说话;他不会主动说话,但会回答提问,回答的方式通常是一至三个字。该男子也恢复了一些动作,他现在可以示范如何刷牙、用叉子吃东西和用杯子喝水,但他不能确实执行这些动作,因为多年来的瘫痪已令他的手臂腱萎缩。尽管他仍严重残障,但他的母亲说:“我的儿子能够吃东西、表达自己和在感觉疼痛时让我们知道。他现在享有的生活素质是过去我们不敢奢望的。”编辑Katoda.Liu来源新浪健康

详情
2016-10-07

研究发现人工受精的男婴体内睾酮水平偏低

研究发现人工受精的男婴体内睾酮水平偏低  纽约(路透社健康专栏)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婴儿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最近丹麦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精子卵母细胞浆内注射(ICSI)产下的男婴与自然受孕的对照组相比,其体内血浆睾酮水平明显下降。该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andMetabolism》杂志7月刊.  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AndersJuul博士和其同事为了明确ICSI(克服男性不育的主要方法)受孕的男婴是否会遗传睾丸功能损害,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纳入了125名ICSI男婴,120名体外受精(IVF)男婴和933名自然受孕的男婴。出生时和3个月时分别对这些婴儿进行人体测量,而且在3个月时对半数以上婴儿采集血样。  研究小组发现,ICSI孕育出来的男婴(2.4nmol/L)与自然受孕的男婴(3.3nmol/L)相比,其血睾酮水平显著下降,黄体生成素/睾酮的比值显著增高。对于因女性不孕而采取IVF的男婴来说,血睾酮水平和黄体生成素/睾酮比值均正常。  Juul博士等指出,这个研究结果表明,ICSI受孕的男婴可能遗传轻度的睾丸间质细胞受损。“我们的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但是,目前ICSI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克服男性不育,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应该会引起广泛关注。”编辑Katoda.Liu来源新浪健康 

详情
2016-10-06

加拿大最新研究发现吸烟会改变基因

据美国媒体9月6日报道,人们发现,有些不折不扣的烟鬼戒烟很多年之后,仍然比平常人更容易患上肺癌等肺部疾病。对于这一现象,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根本的原因。而发表在BMCGenomic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经常吸烟会影响基因表达,而且这种影响会一直持续,即便已经戒烟多年。  吸烟者戒烟之后,身体会逐步抚平因吸烟造成的损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身体可以完全恢复吸烟前的状态。患心脏病的几率也许不会比普通人高,但是患肺癌、肺气肿的几率却居高不下,即使已经戒烟几十年。  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BritishColumbiaCancerResearchCentre)的科学家拉吉·查理说:“戒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无法降低到吸烟前的水平。”查理和同事从4名从未吸过烟、8名正在“享受”吸烟、12名曾经吸过烟(戒烟时间从1年到32年不等)的受试者的呼吸道中,分别刮去了少量组织,分析其中基因表达的情况。他们发现,在吸烟者的呼吸道组织中,不少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有些改变在戒烟后会恢复正常,但还有多达124个基因发生的改变,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这些发生了不可逆改变的基因中,有些基因合成的蛋白质与肺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有几个基因与细胞的生命周期有关,它会在有过吸烟经历的人的呼吸道中表达(不管是正在吸烟还是已经戒烟),而它们的表达会降低呼吸道细胞的分裂频率,从而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  疾病是基因表达发生改变的表现。参与这次试验的戒烟者都曾是嗜烟如命的人,他们以前平均每天的抽烟量在一包以上,都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的迹象。不过,查理还发现,基因表达方式,与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无太大关系,因而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疾病的发展。另一位科学家,波士顿大学的阿弗拉姆·斯比拉教授的研究结果也证明,吸烟确实会导致遗传改变。斯比拉说,他在研究中的确发现了吸烟者的基因表达方式发生改变。斯比拉在评价查理的研究工作时。说道:“呼吸道细胞似乎是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会持续很多年。查理的工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就目前来看,还不能说基因表达方式的改变与肺部疾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斯比拉准备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追踪同一批吸烟者在戒烟前后的身体状况,然后分析基因表达与疾病出现频率之间的关系。编辑Katoda.Liu来源新浪健康

详情
51 52 53 54 55/57页 共682条 56 57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