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5岁的李女士因胸闷气喘、大咯血由120转送到南京明基医院呼吸内科。接受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主支气管内肿物占位,几乎堵塞了近95%,阻塞远端发现有阻塞性肺脓肿,且右肺动脉狭窄伴动脉瘤形成,动脉瘤凸入右主支气管内。患者已没有外科手术的机会。
如何挽救患者生命?治疗目标是既要尽可能通畅气道,实现由气道阻塞继发肺脓肿的有效控制,又要避免损伤管腔内动脉瘤,避免动脉瘤破裂大咯血危及生命。
呼吸科的危重症患者常常是生机和死亡并存,抢救时刻总是希望快点,再快点。因而这个气管肿物就像一个矛盾的“烫手的山芋”,“切”与“不切”都将威胁生命。
该院呼吸内科汪诚主任和叶盛主任在详细询问病史及查看患者资料后,得知患者4年前做过右肺上叶肺癌切除手术,结合肺部CT影像特征,两位主任大胆推断,目前导致右主支气管阻塞的占位病变以肿瘤成分为主,这样就有机会通过低温等离子方式解除阻塞,打开右主支气管。当然,避开动脉瘤也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
为确保气管镜介入操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呼吸内科特联合放射科及胸外科等专家开展术前多学科讨论,经过多次严谨充分的专业论证,最终拟定了翔实的介入治疗方案,那就是通过镜下选择多个穿刺点,借助径向超声探查结合细针穿刺来明确可以进行消融的肿块边界,实现可处置病灶最大程度的消融处理,达成气道通畅的治疗目标。
两位主任与科室人员通力合作,最终有惊无险地将阻塞肿物部分切除,右主支气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95%,改善为30%,畅通了气道,术后李女士胸闷气喘、咯血症状明显改善,自诉连讲话声音也明显增大。
叶盛介绍,临床中不同手术需要用到的手术系统各不相同,这个被等离子能量赋能的手术刀,看不见“刀刃”,更像一根细长的金属“探针”。两根金属“探针”端头支撑着一个半弧形金属丝,借助人体自然腔道进入患者气管内,抵达病灶,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可把手术治疗部位的温度控制在40~70℃,实现快速高效地消融并切割目标病灶。
据介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连续成功开展3例气管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主要涉及良恶性肿瘤等继发的中央气道狭窄,术后即刻可以改善患者呼吸道梗阻症状。该治疗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但提高了中央气道狭窄治疗的效率,也一并保障了气管镜下组织活检的安全性,同时也标志着呼吸内科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手段更加丰富,诊疗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通讯员 蒋佳佳 李娜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