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全名“叫号”,南京多家医院不拘小节

2012-05-14 14:16:05     本站编辑     本站原创     3338次

摘要:快报探访发现,仅个别医院考虑到了隐私,在电子屏上对病人姓名做了技术处理

昨天,南京市民刘小姐接待了一位客人,对方突然寒暄道:3天前你是不是去种牙的?“是啊!”刘小姐很吃惊,“你怎么知道的?”“我看到医院电子叫号屏上有你的名字。”对方笑着答。这下刘小姐不淡定了,“看个牙别人都知道,要是别的敏感疾病,岂不更没隐私……”

  就此,快报记者昨日走访了南京多家大医院,发现各医院基本都实行了电子显示屏叫号系统,且绝大多数是“实名”滚动。只有个别医院,将病人名字中的一个字用星号代替。

  □实习生 曹晴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刘峻

  各种囧

  电子屏晒全名

  看病无隐私

  其实好多人都像市民刘小姐一样有过类似经历,由于病情泄露陷入尴尬。孙小姐说,曾经有一次熟人跟她打招呼,问她皮肤病是不是好点了。一问,才知道也是从医院的电子叫号屏上看到了她的名字。“虽然是朋友,也就是花粉过敏,但还是有种不舒服的感觉。现在很多性病患者也去皮肤科看病,女孩子爱面子爱漂亮,被人知道到皮肤科看病,说出去不好听。”

  更尴尬的是单位体检,孙小姐去年体检是在一家体检健康管理公司,上百男女同事挤一层楼里,体检室用很薄的隔板分开。“我经过其中一个房间,清楚地听到医生对里面的人说:‘你得了痔疮。’天啊,都是同事啊,要是我的病也这么被医生喊出来,太不舒服了。”

  相比之下,也有少数医院对病人的隐私比较注重保护措施。一位网友昨日发微博说,“陪人去明基医院看病,候诊室的叫号屏幕上,在病人名字中的一个字用星号代替。这一尊重隐私的小细节,也就在这样的台资医院能看到。”

  快报探访

  多家医院:病人隐私很难得到保障

  昨天,记者选择南京五家医院进行了探访,这些医院都实行了实名叫号,记者发现,在男科、妇科以及常见的呼吸科等科室,公立医院限于场地局促,病人隐私确实很难得到保障。

  男科:谁有炎症,谁精子质量差,都能听到

  昨天,记者来到一家综合性三级医院,在男科诊室,一个医生身边围了五六个男性患者。“我自己的情况,让别人听去了,我心里觉得有点难堪;听到别人的隐私,自己也很尴尬。”黄先生抱怨,自己向医生叙述病情,其他人就站在一旁听。诊断期间,他也听到了很多其他病人的秘密。谁有炎症,谁的精子质量差,甚至是夫妻房事都能听到。

  本来男科看病,在医院是一个号一个号挨着叫号前往就诊的,可诊疗室里还是挤进了两三个病人。看病时,不断有病人进来要医生看化验单,诊疗室的门会不断地被推开拉上。

  一位医生也道出了无奈,“医院给每个医生一个房间,设立了分诊和等候的区域就是想尽可能地保护病人的隐私。但是很多病人的就诊习惯和看病的急切心情让不少人的隐私在无意中给泄露了。”这位医生说,“医生总不能把大量的时间放到维持秩序上吧。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妇科:门不关,随便进,一人看病多人陪诊

  昨天下午2点,在城北一家三级医院妇科诊室,门前就聚了十几个前来就诊的病人。“李××”,医生走到门口叫了一声,一位30岁不到的女士走了进去。但妇科诊室的门并没有关上,记者在门口能清晰地听到两人的对话。在这期间又有几名病人匆匆赶到,将自己的病历放到了医生的桌子上。其中有两名“好奇心强”的女士,站在医生旁边“陪诊”,听得十分认真。“这样不是没有隐私吗?”记者问旁边一位等待就诊的女士。她却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啊?大家都是女人,看看又没关系。”

  医生表示,这只是前面问诊,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在诊室的后面有单独的区域,有病人使用时会用一道布帘围挡起来,是不会暴露隐私的。

  患者:实名制叫号有些尴尬

  昨天下午,记者又来到城区两家三级医院,妇科门诊候诊大厅的椅子上已经坐满了等候的患者。“4号李某某,请到7号就诊室就诊。”所有等候的患者眼睛盯着显示屏,耳朵听着护士叫自己的名字。大厅有一套分诊叫号系统,大屏幕上显示的就诊和候诊都是实名制。一位正在等候看病的薛女士说,看到自己的名字显示在大屏幕上,感觉怪怪的。

  在鼓楼一家医院,下午2点开诊后,立即就迎来了看病潮。尤其是消化科、呼吸科等科室,更是人满为患。专家门诊,基本都能做到一患者一医生一诊室,患者进去后,医生让患者关上门。但是在普通门诊,则没有办法做到“私密性”,呼吸科门诊,都是两个甚至三个医生在一个诊室内,患者就医时,门就这么敞开着。站在门口,可以看到谁在就医,甚至能听到患者和医生的谈话。

  这家不同:名字加*号,保护病人隐私

  昨天,记者来到明基医院,这是目前南京一家在电子显示屏上,模糊处理病患姓名的医院。走进医院大厅就是药房,抬头就能看到两块屏幕,如果病人是两个字,那么只打出姓,名用*号代替,如果是三个字,那么第二字则用*。比如张飞宇,在电子显示屏中,用“张*宇”来代替。轮到他拿药时,叫号系统通知才用全名,“请1号张飞宇先生来取药”,电子显示屏上也闪现全名。

  说起这个举措,明基医院副院长陈谊德说了个插曲。“两三年前,医院也跟现在的其他医院一样,显示全名,结果被院长知道后狠批一顿,因为在台湾,这等同于泄露病人隐私,是不允许的。最后,医院决定隐去部分名字来处理。在叫号时,则用全名加号码的方式,以免混淆。

  陈谊德说,门诊区实行“门诊跟诊制”,每个诊间只有一位医生每次仅看一位病患,从空间上将病患与外界做了区隔,保护了患者隐私。“有许多公立大医院,人一多,可能就很难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但是在这里,要求一个人一诊室,而且要求护士关上门。不允许患者一哄而上,堵在诊间内。在将来,我们也有着打算,每个抽血区,要设立隔离板,这样病人抽血检查时互相看不到,保护隐私的同时,也能避免相互传递的紧张感。”

  法规缺位

  卫生法规中

  “隐私权”只有几句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说,一直以来,卫生法规中,关于“隐私权”只有寥寥数句,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在执业规则中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包括“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另外,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除此之外,基本上找不到关于隐私权的规定,至于如何保护患者隐私权,更是无从谈起。卫生法规的滞后,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原因,那就是在我国法学界,对“隐私权”的重视起步较晚。

  他山之石

  在德国只有医生

  知道你生什么病

  庄女士已经在德国生活了12年,她告诉记者,在德国病情属于个人的隐私权,医生有权利和义务替病人保密。

  所以在德国无论是在诊所还是在医院,医生给病人看病,未经病人本人同意其他任何无关人员不得在场,包括家属,只有被监护的儿童可以有监护人在场。

  一次庄女士生水痘。“我在电话里和医生预约好时间后,第二天就接到了皮肤科医生的电话,被安排在下午三点就诊。来到诊室后,护士把我引到了一个等候区。等快轮到的时候,护士会走过来喊我的名字。整个就诊的过程就只有医生和我两个人。”

  相关链接

  医院几种常见的

  泄露隐私方式

  1. 医生询问病情隐私被候诊患者或他人“旁听”。

  2. 化验单随时公开引出各种有关隐私被泄露。一些医院,一些随到随检的项目,大量的化验单丢在桌子上,化验单上,有年龄有姓名,甚至还有结论。

  3. 医学观摩未经病人同意。医生带实习医生,有时同时来好几人,病患有被“围观”的感觉。

  4. 床头卡曝光病情泄露患者疾病隐私。住院期间,病患床头卡有真名真姓。

  5. 少数医、技、管人员以口头形式宣扬病人隐私。有的医生会不太注意,总是对一个病人说另外一个病人如何如何,而不少看病的人也同时在想,是不是哪一天,我的事情也会被说出去。



分享到: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