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是‘懒癌’,不用太紧张”——这种说法在大众中颇为流行。然而,在临床上,却有不少因轻信这一说法而延误治疗的案例。近日,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龚单春在接受采访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约九成甲状腺癌的确发展缓慢,患者不用过于焦虑,但仍有约一成恶性程度较高,不容忽视。面对甲状腺癌,规范治疗和定期复查必不可少。在选择手术方式时,不建议为了美观或者因为害怕手术,而盲目选择消融。
龚单春主任为患者手术
老人术后十年不复查,“懒癌”复发变拳头大
“78岁的陈奶奶(化姓),十年前做过甲状腺癌手术,术后再没复查过。前不久出现吞咽困难,来医院检查时,复发的肿瘤已经有成人拳头那么大,侵犯了气管和食管。”龚单春提起正在住院的陈奶奶,语气中满是惋惜。
因为觉得甲状腺癌是懒癌,陈奶奶和家人便认为“做个手术就没事了”。陈奶奶术后仅复查过恢复情况,之后十年间既没定期检查,也没关注身体变化。直到吞咽困难影响进食,才发现肿瘤已严重侵犯周围器官。
“甲状腺癌术后也必须像对待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坚持‘没事定期复查,有事随时检查’的原则。”龚单春强调,如果无症状,要按规范随访,术后第一年每三个月一次,第二年若稳定可听从医嘱适当延长间隔,不要嫌麻烦;一旦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就要立即就医,而不是傻傻地等待既定复查时间。
他进一步解释,恶性肿瘤都可能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甲状腺癌也不例外,肺转移较为常见。很多人认为癌症一转移就没得治了,但是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还是比较好的,即便出现远处转移,先切除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再进行碘-131治疗,预后仍较好。“如果老人按时复查,就能早一步干预,预后会更好。”
女子为美观消融,隐匿转移只能二次手术
近年来,甲状腺癌手术方式发展迅速,除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以射频和微波消融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方式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脖子上开一个口子,太吓人了。”26岁的小张(化名)初入职场,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分级4B级,高度怀疑恶性。因为害怕动刀,想避免明显的疤痕,她选择了消融治疗。三个月后复查,小张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现甲状腺癌已经转移。
甲状腺结节消融术这一微创治疗方式,让许多甲状腺患者克服了对手术的恐惧,但龚单春指出,目前消融主要用于良性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是否可用于甲状腺癌学术界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他强调,甲状腺癌确诊时常伴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高达30%,消融只能处理原发灶,无法清除淋巴结。一些隐匿性转移,术前影像学难以发现,只有术后病理切片才能确诊。
最终,小张不得不接受二次手术。龚单春介绍,开放性手术虽然会留疤,但是治疗最为彻底,对于肿瘤较大、侵犯周围器官、淋巴结广泛转移以及需术中探查等情况,开放性手术应该作为首选方式。对于早期甲状腺也可以选择腔镜手术通过锁骨下、乳晕、腋下或口腔入路等方式避免颈部疤痕,兼顾治疗效果与美观。他强调,选择治疗方式时应优先考虑疗效和安全性:“消融对部分的良性结节患者可能适用,但对恶性肿瘤需谨慎,不能单纯为了所谓微创、美观而冒险。”
未来AI助力甲状腺癌诊断
近年来,随着B超和穿刺技术的普及,大量的甲状腺癌患者于疾病早期即被诊断并接受治疗,从而获得了良好的预后,也使得有人认为甲状腺癌是一种“懒癌”。实际上,甲状腺癌并非只有一种,而是分为四类,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前两类统称分化型,占90%以上,术后十年生存率较高,是大家俗称的“懒癌”,但分化型甲状腺癌中也有部分亚型,如高细胞型甲状腺癌,复发率及转移率高于常规分化型甲状腺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尤其是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极高,平均生存期约6个月。
龚单春再次提醒,即便是分化型甲状腺癌,也有少数亚型发展迅速,如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类型。他曾接诊过一名20多岁的年轻女性,确诊时就已经出现了肺转移。“她的分型属于分化型中较少见的快速进展类型,因从未检查,发现时肿瘤较大,胸部CT显示肺上有多个结节。”这说明“懒癌”并非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在甲状腺癌的诊疗过程中,检查诊断是关键的第一步。龚单春告诉记者,AI超声技术已经崭露头角。它通过学习整合海量的甲状腺癌患者的检查数据,把甲状腺结节的各种特征跟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合算法给出结节性质预测。它就像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B超医生,对于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判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如果AI超声的准确度能跟手术之前细针穿刺的结果不相上下的话,或许可以让患者免受穿刺之苦。”
通讯员 李娜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