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18-08-14

[现代快报]两种眼科手术联合进行,近乎失明的糖尿病老人重拾光明

  快报讯(通讯员通讯员李娜蒋佳佳记者刘峻)6年前,60岁的梅阿姨右眼失明。一个月前,梅阿姨的左眼视力下降、眼部胀痛,这让视左眼如生命的梅阿姨很紧张。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梅阿姨血糖非常高,初步诊断为“左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期”,术后效果不明显,眼压不控制,视力逐渐变差,症状也没能改善。  眼看着视力一天不如一天,梅阿姨心急如焚,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寻求治疗。眼科中心副院长袁志兰接诊检查认为,梅阿姨左眼残余视力低下,看不清手指,对光反射迟钝,左眼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左眼玻璃体积血,另外梅阿姨血糖偏高,考虑为糖尿病眼底出血引起左眼新生血管继发性青光眼,这是难治性青光眼,视力抢救时间宝贵,刻不容缓,立即将其收住入院进行下一步治疗。  为防止术中糖尿病新生血管出血,在局部麻醉下,医生给患者左眼注射一种能抑制新生血管的药。后在全麻下,进行“左眼玻璃体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两种手术由袁志兰主任及唐于荣主任联合主刀。  由于眼睛结构的复杂性,眼前段和眼后段联合手术,手术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对医生技术要求也很严格。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精准的操作,袁志兰主任、俞秋丽和唐于荣主任顺利完成了左眼玻璃体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同台两种手术,挽救了梅阿姨的左眼视功能。术后梅阿姨恢复良好,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看东西也清楚了,手术一周后出院。  唐于荣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稳定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建议发现糖尿病要寻求早期治疗,及时控制血糖的平稳,发现眼底病变一定要及时就医,防止眼底病变加重。无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患者每年应做一次眼部检查,提高眼部疾病风险意识。

详情
2018-08-06

[紫金山]晕!男子脸上竟然长了个“大鸡蛋”

 五十多岁的王先生去年3月自觉左脸颧骨疼痛,每次疼痛发作时牵扯连带到耳朵都疼。逐渐左鼻孔开始无端流鼻涕、左眼流泪。半个多月后,王先生仔细一照镜子,发现左边眼睛下方长了一个蚕豆大小的肿块。 脸上忽然长出一个包,王先生很是担心,赶紧到家附近的医院检查,在家门口医院就诊后,当地医院为王先生做了“左上颌骨肿物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左上颌骨”鳞形细胞癌I级。因肿瘤侵及颅底骨,位置比较深,手术较难切除干净,王先生未行手术治疗。 此后一段时间,病急乱投医的王先生听闻亲戚介绍了一种偏方,自服偏方治疗了两个月,脸上肿块不但没有消除下去,反而逐渐增大,病情逐渐加重。王先生心里越发着急,终于在家人的劝说下去了大医院查了头颅MRI。发现肿瘤已广泛侵犯周围组织,治疗难度较大。 在朋友的介绍下,赶紧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放疗科寻求治疗,就诊时王先生脸上可见肿瘤已长到鸡蛋大小,可见左侧上颌窦及外眼角可触及一6*5cm肿块,肿块皮肤发红,外渗脓液。左眼受肿瘤压迫已经完全睁不开,眼睛也看不见了。①治疗前②治疗后 明基医院放疗科立即将其收住院治疗,考虑王先生肿瘤负荷已较重,予以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并在化疗药物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持续性的抗肿瘤血管治疗,一方面减少肿瘤供血,另一方面使血管正常化,从而使放疗更敏感,化疗药物更容易进入肿瘤。 经过5个多月的治疗,患者颌面部肿瘤基本消失,皮肤恢复正常,左侧眼睛已能正常睁开,如今已健康出院。 明基医院放疗科周宏平主任介绍,由于头颈部有很多重要的结构,如眼睛、咽喉,腺体,颅神经等,且血管密布,故头颈部肿瘤相对手术难度较大、经常出现不能手术的情况。头颈部肿瘤还存在一个特点,就是以鳞形细胞癌居多,大约90%以上头颈部肿瘤是鳞形细胞癌。鳞形细胞癌对放射线敏感性高,放化疗治疗效果比较好。因此对于头颈部肿瘤,采用放疗进行抗肿瘤治疗,也能达到与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通讯员李娜蒋佳佳紫金山记者王春霞

详情
2018-08-06

[紫金山]二胎妈妈恶心呕吐,误认为是妊娠反应结果竟是肿瘤

 数月前,南京明基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救治了一位身患妊娠合并脑肿瘤裂的罕见病例,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病情稳定。每一个母亲都很伟大,但当妊娠遇上脑瘤,事情就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去年底,年仅30岁的宋女士刚刚怀孕第二胎,就开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浑身无力的症状,原本以为是寻常的妊娠反应,也没有多在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月过去了,宋女士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头痛频繁,疼起来痛不欲生,严重影响睡眠,整天没精打采,很快就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术前头颅ct 宋女士的家人见状非常着急,外院查超声提示孕19周+,在朋友的介绍下赶紧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就诊。来院时宋女士已处于浅昏迷状态。因在外院产检,来时紧急,并未携带可供参考的资料。接诊医师立即将其收住院并完善相关检查。 检查发现病人颅压很高,病情危重,立即给于降颅压等处理同时急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明确为右侧大脑额顶部有一巨大的肿块,约有成年人拳头那么大,大小约72mm×61mm×63mm。结合所有检查后初步诊断为恶性脑胶质细胞瘤,此病人肿瘤巨大,颅内压力极高,加上怀孕使治疗难度加大,病人随时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可能性。 时间就是生命,明基医院神经外科接诊此病人后立即联合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等有关科室会诊,考虑到宋女士已经怀孕,妊娠合并合并巨大胶质瘤比较罕见,治疗难度相对复杂,手术风险高,术后容易出血、脑水肿、感染、癫痫等并发症。改变以往常规的先终止妊娠再开颅手术办法,立即进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 。   明基医院神经外科杨天明主任医师治疗团队在做好充分术前预案和准备。12个小时后,由麻醉科何绮月副院长亲自上台给病人进行麻醉,杨天明主任和吕忠中副主任在手术显微镜下避开重要功能区和血管,经过5个多小时台上台下全体医务人员通力奋战,将肿瘤全部切除。就此不但解除了威胁病人生命的颅内高压,同时切除了颅内恶性肿瘤,治疗达到了预期目的。 术后影像显示,瘤体完全切除,病人恢复好,无任何并发症两周后顺利出院,出院时病人家属含着眼泪拉着医务人员的手,连声说谢谢,救了她们一家,并送了一面锦旗。术后复查头颅ct据了解,术后病人进行了放、化疗,近期宋女士来医院复查,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肿瘤复发。通讯员李娜蒋佳佳紫金山记者王春霞

详情
2018-08-06

[南京晨报]左脸疼痛竟是肿瘤惹祸

 五十多岁的王先生自去年3月就觉得左脸颧骨疼痛,每次疼痛发作时牵扯连带到耳朵都疼,逐渐左鼻孔开始无端流鼻涕、左眼流泪。没想到半个多月后,王先生再仔细一照镜子,发现左眼下方长了一个蚕豆大小的肿块。 王先生一直耿耿于怀脸上忽然长出一个包,到家附近的医院检查,医院为王先生做了“左上颌骨肿物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左上颌骨鳞形细胞癌I级。因肿瘤侵及颅底骨,位置比较深,手术较难切除干净,手术治疗一拖再拖。 王先生介绍,其间还听亲戚介绍了一种偏方,自服治疗了两个月,脸上肿块不但没有消下去,反而逐渐增大。王先生越发着急,终于在家人的劝说下去了大医院接受了头颅MRI。发现肿瘤已广泛侵犯周围组织,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大。 在朋友的介绍下,王先生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放疗科寻求治疗,就诊时王先生脸上可见肿瘤已长到鸡蛋大小,肿块皮肤发红,外渗脓液。左眼受肿瘤压迫已经完全睁不开。 考虑到王先生肿瘤负荷已较重,该院放疗科立即将其收治入院并予以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在化疗药物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持续性的抗肿瘤血管治疗,一方面减少肿瘤供血,另一方面使血管正常化,从而使放疗更敏感,化疗药物更容易进入肿瘤。 经过5个多月的治疗,患者颌面部肿瘤基本消失,皮肤恢复正常,左侧眼睛已能正常睁开,如今已健康出院。 明基医院放疗科周宏平主任介绍,由于头颈部有很多重要的结构,如眼睛、咽喉、腺体、颅神经等,且血管密布,故头颈部肿瘤相对手术难度较大、经常出现不能手术的情况。头颈部肿瘤还存在一个特点,就是以鳞形细胞癌居多,大约90%以上头颈部肿瘤是鳞形细胞癌。鳞形细胞癌对放射线敏感性高,放化疗治疗效果比较好。因此对于头颈部肿瘤,采用放疗进行抗肿瘤治疗,也能达到与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通讯员李娜爱南京·南京晨报见习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18-08-06

[南京晨报]脑瘤作怪误认为妊娠反应 二胎妈妈捡回一条命

 妊娠反应对每一位妈妈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如果妊娠期遇上脑瘤,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半年前,南京明基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救治了一位妊娠期合并脑肿瘤的罕见病例,近期患者宋女士来医院复查,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肿瘤复发。 去年底,年仅30岁的宋女士刚怀第二胎,就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浑身无力的症状,原本以为是寻常的妊娠反应,没有多在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到宝宝19周+,宋女士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头痛频繁,疼起来痛不欲生,很快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宋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就诊。 该院接诊医师表示,宋女士来院时已处于浅昏迷状态。检查发现病人颅压很高,接受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明确为右侧大脑额顶部有一72mm×61mm×63mm的肿块,相当于成人拳头那么大。且结合所有检查后初步诊断为恶性脑胶质细胞瘤,由于宋女士还处于妊娠期,治疗难度很大,随时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可能性。考虑到宋女士已经怀孕,妊娠合并巨大胶质瘤比较罕见,治疗难度相对复杂,该院神经外科接诊病人后立即联合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等有关科室会诊,经团队改变以往常规的先终止妊娠再开颅手术办法,立即进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该院神经外科杨天明主任医师团队随即做好充分术前预案和准备。12个小时后,由麻醉科何绮月副院长亲自上台给病人进行麻醉,杨天明主任和吕忠中副主任经过5个多小时台上台下全体医务人员通力奋战,手术非常成功。不但解除了威胁病人生命的颅内高压,同时切除了颅内恶性肿瘤。术后影像显示,瘤体完全切除,病人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两周后顺利出院。通讯员李娜蒋佳佳爱南京·南京晨报见习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18-08-01

[南京晨报]两种手术同台进行,老人左眼重见光明

   60岁的梅阿姨6年前右眼失明,日常用眼全靠左眼。可不幸的是,一个月前梅阿姨的左眼开始出现视力下降,伴眼部胀痛、眼红等现象,看东西也逐渐不清楚。这让视左眼如生命的梅阿姨陷入了恐慌。立刻去了当地医院就诊治疗,检查发现梅阿姨血糖非常高,初步诊断为左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期,并接受了左眼白内障手术+房角分离术及青光眼小梁切除两次手术,但术后效果不明显,眼压也不受控制,视力越来越差。眼看着视力一天不如一天,梅阿姨心急如焚。在亲友的介绍下,梅阿姨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寻求治疗,该院眼科中心副院长袁志兰接诊后为其完善相关检查,考虑为糖尿病眼底出血引起左眼新生血管继发性青光眼,这是难治性青光眼,视力抢救时间宝贵,刻不容缓,立即将其收住入院进行下一步治疗。由于眼睛结构的复杂性,眼前段和眼后段联合手术,手术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对医生技术要求也很严格。在排除手术禁忌后,给予局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频点预防感染,为防止术中糖尿病新生血管出血,先在局麻下行左眼玻璃体腔注射一种能抑制新生血管的药(抗-VEGF)。后在全麻下行左眼玻璃体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两种手术主刀由袁志兰主任及唐于荣主任联合完成。术后梅阿姨恢复良好,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玻璃体积血清除,视力明显提升,看东西也清楚了。在医生的嘱咐与宣教下,血糖控制较好。一周后,梅阿姨满意出院。唐主任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稳定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糖尿病一般不会直接引起眼压的升高,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会继发虹膜新生血管,继而继发青光眼、玻璃体出血,以往手术中很容易出血,影响手术效果,现在可以提前在玻璃体腔注射一种抗新生血管的药(抗-VEGF),减少术中出血的可能,为患者及时手术提供了一种好的治疗方法。建议发现糖尿病要寻求早期治疗,及时控制血糖的平稳,发现眼底病变一定要及时就医,防止眼底病变加重。无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患者每年应做一次眼部检查,提高眼部疾病风险意识。通讯员隋文婕李娜爱南京·南京晨报见习记者孙苏静

详情
2018-07-26

[紫金山]天太热,70岁老人为省电不开空调,中暑了

上周,南京持续35°C以上高温,在这样一个持续高温烘烤的模式下,市民中暑频发。南京明基医院急诊科自打入夏以来,已经接诊过数例中暑患者。这些中暑患者中以室外作业人群较多,但是也不乏“安静呆在家里”也中暑的患者。70岁老人因炎热中暑进医院70岁的王奶奶平日节省惯了,日常用电用水都很节约。子女深知老人“过分节约”的毛病,王奶奶的女儿7月17日下午2点来到母亲家中,发现母亲躺在凉椅上浑身是汗。原来王奶奶为了省电,关了空调摇着蒲扇纳凉,以为这样能降温,结果中暑了。老人年纪大了,身体非常虚弱,子女见状赶紧将其送到南京明基医院急诊科救治。急诊科阳世宇主任来院时,王奶奶整个人已经昏迷,四肢抽搐、面色苍白,陷入休克状态,急诊科主任阳世宇表示,老人是典型的中暑症状。立刻为王奶奶完善相关检查,测得体温达到了39.2°C。为其迅速物理降温、补充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半个小时后,王奶奶休克无力症状逐渐缓解,慢慢的神智也逐渐清晰。三个多小时静脉注射结束后,通过了安全观察,顺利出院回家。温度过热易导致热痉挛阳世宇主任介绍,王奶奶是因为太热导致了热痉挛,这是因为夏季温度高,大量流汗后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量大,造成身体电解质不平衡而发生抽搐,这是中暑中比较轻微的一种,通常补液平衡电解质后状况得以好转。中暑不容小觑需随时提高警惕阳主任介绍,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儿童、肥胖人群、孕妇等都是易中暑人群,夏季高温环境下需要警惕。阳主任提醒,每年夏天有很多老人是因天气太热导致突发危险,如果老人身体状况不佳,身上有基础疾病或者年事已高,最好打开家中的空调避暑。同时在使用空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通风换气得了空调病。出门前注意身体状况,防止一冷一热生病。

详情
2018-07-26

[南京晨报]省电不开空调 70岁老人中暑入院

台风前脚刚走,后脚高温上岗,在这样一个动辄35℃-36℃高温烘烤的模式下,市民中暑频发,忙坏了120急救中心的同时,医院急诊中暑患者也屡见不鲜。记者从南京明基医院急诊科获悉,自入夏以来,已经接诊过数例中暑患者。这些中暑患者中以室外作业人群较多,但是也不乏“安静呆在家里”也中暑的患者。70岁的王奶奶平日节省惯了,日常用电用水都很节约。子女深知老人“过分节约”的毛病,王奶奶的女儿7月17日下午2点来到母亲家中,发现母亲躺在凉椅上浑身是汗。急忙询问之下得知,王奶奶为了省电,关了空调摇着蒲扇纳凉,以为这样能降温,结果热“瘫”了。考虑老人年纪大了,身体非常虚弱,子女见状赶紧将其送到南京明基医院急诊科救治。“刚入院时,王奶奶整个人已经昏迷,四肢抽搐、面色苍白,已陷入休克状态。”该院急诊科主任阳世宇对记者表示,老人是典型的中暑症状。立刻为王奶奶完善相关检查,测得体温达到了39.2℃。为其迅速物理降温、补充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半个小时后,王奶奶休克无力症状逐渐缓解,慢慢的神智也逐渐清晰。3个多小时静脉注射结束后,通过了安全观察,顺利出院回家。阳世宇介绍,王奶奶是因为太热导致了热痉挛,夏季温度高,大量流汗后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量大,造成身体电解质不平衡而发生抽搐,通常情况下,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儿童、肥胖人群、孕妇等都是易中暑人群,而热痉挛是中暑症状中比较轻微的一种,通常补液平衡电解质后状况得以好转。阳主任提醒,每年夏天有很多老人是因天气太热导致突发危险,如果老人身体状况不佳,身上有基础疾病或者年事已高,最好打开家中的空调避暑。同时在使用空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通风换气。出门前注意身体状况,防止一冷一热生病。另外,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劳动者,适当补充淡盐水,注意定时休息,一旦身体不适,要赶紧到阴凉处通风降温,不要硬撑,中暑严重时很容易出现身体散热功能丧失,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多脏器损伤等严重热伤害疾病。通讯员李娜爱南京·南京晨报见习记者孙苏静

详情
70 71 72 73 74/179页 共2142条 75 76 77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