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18-08-21

[十周年院庆报道]助力“健康中国”,共筑健康基石;明基医院走过十年,已成社会办医发展范本

5月12日,南京明基医院迎来创建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前,建院之初,台资医院能否在大陆环境中适应,一直被业界质疑。而十年之后,没有办医经验的明基友达集团反而在大陆做出了自己的路。坚持让医疗回归医疗,不走捷径,明基医院不仅在南京、苏州落地生根,更让明基医院成为社会办医的标杆。十年是一个里程碑,也是新起点“明基要做百年医院。”明基集团荣誉董事长李焜耀甚少接受媒体采访,而这句话却成了媒体贴在他身上的标签。一直以来明基集团的目标就是打造有着高品质、高口碑的明基系医院。而创院迈入第十个年头,明基离这个目标又更近了一步。明基集团荣誉董事长李焜耀5月12日,明基医院十周年院庆现场,李焜耀再次现身。回想创办明基医院的初衷,他坦言一路走来相当辛苦,虽然医疗行业的市场空间很大,但医疗领域对明基来说相对陌生,作为一家业外资本,明基投资医疗产业的举动“比想象中难很多”。但好在,十年艰辛之后,现在一切都逐步步入正向循环,医院在各方面都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口碑。“创院迈入第十个年头,明基医院不仅成为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还以‘追求人类健康照护之真善美’的愿景深植人心。这也是集团一直以来秉持回馈社会、服务大众的精神之具体实践。”明基集团荣誉董事长李焜耀(左一)南京明基医院建立伊始就依据国家三级医院标准建立,整个工程分三期完成,一期投资就超过了15亿元。如此大手笔,也能看出李焜耀的明基系之梦相当坚定。他坚信,医院本身是百年事业。“我们很少看到一家公司或一个产业可以维持百年,但是国外的百年医院比比皆是。医疗完全是技术专业性非常强的一个特殊行业,除了拥有技术以外,还要有人文传统,还有对生命、对道德的坚持。”所以明基医院的架构,跟国内其他民营医院不同,很少有人一开始就把医院建造这么大。而且在民营医院普遍选择专科路线的情况下,明基却偏偏走上了综合医院之路。南京明基医院坚持“让医疗回归医疗”的初心没有变建院之初,李焜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强调,明基集团做好了长期投资的准备。而且,将来医院能

详情
2018-08-13

[十周年人物专访]不断创新,接得住疑难杂症方显实力

从2008年到2018年,南京明基医院十年风雨兼程,一步步成长为如今的璀璨模样。在十周年院庆来临之际,南京明基医院泌尿外科学术带头人吴宏飞副院长接受了现代快报记者的专访。他说,“就目前现状来说,我们能做其他医院不愿意做的手术;就民营医院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做全国最好的民营医院。总之,我会尽我自己的最大努力!”你不治他不治,疑难杂症我来治最新发布的《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7)》透露:“尽管民营医院门诊诊疗人次逐年增加,但是同期公立医院门诊诊疗人次的增幅大于民营医院。因此,如何在患者中建立良好口碑、吸引患者就医,是民营医院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吴宏飞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病人来源问题并没有难倒我们,因为别的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在我们这里也会尽力尝试解决。”吴宏飞副院长在面对疑难杂症时,南京明基医院坚持的理念是“不放弃”。就泌尿外科而言,近些年做的高难度手术,一个是高龄患者。高龄所带来的问题一是老人器官衰退,手术耐受性差;二是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好等疾病,手术中容易出现危险情况;三是老年人术后的并发症多,所以风险极高。吴宏飞介绍:“前年医院为一位100岁的老人做过手术,他患有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结石有5公分,而且做过直肠癌根治+结肠腹壁造口术。老人非常痛苦,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可能就会引起膀胱癌。”对全膀胱切除+sigma膀胱术的一位高龄老人,且反复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多次住院治疗,吴院长大胆创新,为患者实施sigma尿袋转流手术,成功解决了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低龄患者,吴宏飞回忆,“2017年,一个在妈妈肚子里就被发现有双侧重度肾积水的孩子,在生下来6天后在我院成功进行了手术。我们查阅国内外文献,国内施行该类手术最小年龄为出生11天,且为单侧,此例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双侧重度肾积水患者。”在记者问及“为什么敢做这样的手术?”,吴宏飞笑着说:“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个挑战,但是你不做,他不做,那怎么办?从总体来讲,面对这样的高危病人,手术的成功是医院多科室密切配合的结果。每个科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案,通过术前干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此来获得更多成功机会。”不仅帮病人治好病,更要不断创新“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这句话连同另外九句宣言被刻在南京明基医院的大厅墙壁上。这是一份医师宣言,不仅是刻在医生的心里,也是对每一个患者作出的承诺。吴宏飞作为南京明基医院泌尿外科的主任,面对疑难杂症时,不仅带领着团队迎头而上,治好了病人,更不断在现有的学术范畴内进行提高和创新,力求更好地服务患者。据了解,2013年,吴宏飞团队在《美国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射精管囊肿异位开口于扩大的前列腺囊》,这一篇文章里的病例是当时没有人发现的,但吴宏飞不仅发现了,并且将其治好又发表了文章供大家参考。另外在2017年,吴宏飞团队又一次在《中华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保留阴茎海绵体手术治疗多发浅表性阴茎头部阴茎癌》。在以往的教科书中,阴茎癌的治疗方式是需要进行切除手术的,但这种切除男性生殖器官的治疗方式,对病人而言,无疑会造成很大的精神打击。吴宏飞就此转变了关于这类肿瘤治疗的方式,思考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法,即保留阴茎海绵体的手术治疗,至今已成功完成了3例此类手术,更避免了对患者造成精神上的二次伤害。现已推广到其他医院,造福患者。十年发展,人才培养不松懈“医疗是基础,科研是平台,教学是抓手。”吴宏飞在提到南京明基医院这十年来的发展时,不断强调这三点。在人才培养上,前辈不仅鼓励和指导学生撰写论文,而且注重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和教学水平。希望他们可以更快更全面地服务患者。泌尿外科合影这十年来,南京明基医院的泌尿外科,有四个人在省和市级的学会里担任了委员,对他们来讲这是一个进步,也是一个鞭策,更是对他们学术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在国家专利的申报上,在吴宏飞主任的指导下,经过科内医生的努力,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两项。就泌尿外科这一个科室而言,吴宏飞表示:“为来到医院的硕士研究生们提供帮助,给予他们一个思路让他们去闯,我是竭尽所能的。在教学方面,更是牢抓他们上课之前的试讲,会亲自听讲把关。至今泌尿外科已经发表了40多篇论文,其中SCI9篇,中华级12篇。”

详情
2018-08-10

[十周年人物专访]在南京十余年,再回台湾已不习惯

 “有些朋友、同学隔年来一次南京,每次都会说:‘呀,南京真是一年一变,又不一样了,建设的步伐很快!’”而在南京工作生活了十余年的洪荧灿并没有如此强烈的感觉,他与家人已慢慢融入南京这座美丽城市的日常,甚至会说:“常常也回台湾,最近感觉回去住得没有在南京习惯了!”南京明基医院国际医疗中心院长 洪荧灿 洪荧灿,南京明基医院国际医疗中心院长。今年5月12日,南京明基医院迎来10周年院庆,他接受了东方卫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10年前,南京明基医院的到来曾给本地医院带来“威胁”;10年前,洪荧灿穿着紫色的明基院服行走在南京地铁1号线内,常被人看成是“修电脑”的…… 如今,南京明基医院已走过10年历程,已成为南京市民信赖的医院之一,先后荣膺“中国民营医院竞争力百强榜第七名”、中国百家好口碑民营医院、江苏省“紫峰奖”之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奖,2017年获医学界“中国医院互联网影响力——非公立医院医疗机构五十强”“非公立医疗机构创新力十强”等荣誉。 洪荧灿早于明基医院创立之前就只身来到南京,从事医疗行业,明基落户南京后,他前来应聘,便被录用了,开始参与医院的建设。 回想这10年,洪荧灿用了四个阶段来形容,启航、打击、学习、成长。2007年12月的一天,南京城飘满了雪花,整个城市显得静悄悄的。而同样静悄悄的是南京明基医院试营业的当日门诊大厅——从早到晚,偌大的医院内仅来了16位病人,“其中有11位病人还是医院的员工,差不多都是来刷医保拿药的。”洪荧灿当天坐诊,看了3位病人。南京明基医院试营业的第一天 回想起试营业的当天,如今的洪荧灿笑了笑,“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面对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受打击。在台湾做医院,只要你有专业就不愁病人。”起初满怀着信心,而在南京的试营业当天就给了洪荧灿“一记重重的打击”,即便是所有软硬件都达到了三级医院的标准,当时的南京老百姓依然“不买账”。 这个备受“打击”的阶段差不多维持了三年时间。 10年过去了,洪荧灿说,连亏了9年之后,医院终于在2017年看到了盈利,“不能说赚钱,只能说医院有了‘造血’的功能,不需要集团为我们‘输血’了。”“鲶鱼效应”,或许是最好的解释 对于医院而言,除了门诊量之外,医院人才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医院刚运营时,院内有近100名医护人员,其中三成为台湾引进的医生。然而,对于当时的台湾医生来说,来大陆发展性价比并不高。洪荧灿面临的是在大陆招聘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非常难!” “南京当地三甲医院内优秀医生几乎不可能过来。”幸运的是,洪荧灿当时挖掘到四位刚退休的老医生,“在人才建设方面就是两条路,一个是培养,另外就是快速引进老专家。”洪荧灿院长进行义诊 如今,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急诊等一级临床科室,配备检验、影像、病理、实验室等医技科室,高水平配置内镜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国际医疗中心、心脏中心、肿瘤放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康复医学中心等,提供普通医疗、特需医疗、健康管理等综合医疗服务,开展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科研、教学等医学活动。回想这10年南京的医疗行业,明基医院的到来确实是带来了一些新理念。 “刚来的时候,南京当地很多三甲医院比较谨慎,觉得台湾来了个实力强的医院,会不会产生‘威胁’,就拿‘鲶鱼效应’来解释。”洪荧灿解释道,“我们的到来似乎把这潭水弄浑了,而等一切沉淀下来之后,大家就会明白,我们是共同体。”南京明基医院 如今看来,与其说明基医院带来了“威胁”,不如说它带来的是医疗上的新理念。此前不会有人觉得应该在医院设立钢琴厅,医院不会搞得跟购物中心一样,有吃有喝有玩有乐,还有艺术品熏陶……如今,南京一些医院也在打造各自的人文特点,更加人性化地设置医院环境,最终受益者是病人及家属。明基医院内部环境爱上南京,从计量单位“两”开始 虽然医院的工作很忙,但每逢周日休息,洪荧灿都要乘坐公交车到处逛,平时的娱乐中最爱的两件事就是品尝南京美食,以及逛南京的各种书店。  “最早住在下关那里,那里市井文化很足,有家龙虾店,当时在南京很有名,就在路边,类似大排档,很小的店面,很多人去吃。”回想起刚来南京时,浓浓的南京生活味儿让洪荧灿找到了踏实的感觉。洪荧灿院长为患者检查 后来,他又“转战”新街口、湖南路狮子桥、万达一带,对南京的大排档尤其喜爱,“对,还有水饺,应该是大娘水饺。”想起多年前的一件“傻事儿”,洪荧灿又笑了,当时打电话点外卖,大陆的水饺按“两”来计算的,一两大约是6个,而按台湾的“两”的概念,一两还不足一个水饺,所以洪荧灿在电话中很豪爽地向老板点了20两水饺,送来之后,洪荧灿与妻子惊呆了! 爱上南京,另外一点是南京人说话“像吵架”。一开始洪荧灿只是个“不明觉厉”的旁观者,慢慢地,听懂南京话了,甚至会说几句南京话之后,他才明白南京人说话都比较大嗓门,他们并不是在吵架,而是在争论而已。 爱上南京,还有这里宽敞的马路,相比台湾不会有太多的摩托车。在整个采访中,洪荧灿强调自己“比很多南京人更南京,我了解很多南京的文化,不仅仅从书本上,而是实地去考察,比如玉带、龙袍、卸甲甸等地方史的研究,比如浦口火车站真的出现在散文《背影》中……”东方卫报报道

详情
2018-08-09

[十周年感动故事] 明基医院建设者的故事——我与明基医院

 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次相遇。有些转瞬即逝,擦肩而过之后,再也不会被想起。有些刻骨铭心,在岁月的淘洗中,历久而弥新。我和南京明基医院的相遇,属于后者。 2004年之前,我一直在老家做代课老师,收入微薄。2004年,我爱人重病住院。折腾一年多,她的病治好了,但是借亲戚朋友们的十几万块钱,却成了一块心病,重重的压在我的心头。 当时,我有个亲戚是包工头,他说南京有个项目缺人,问我跟不跟他一起去。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就这样,我来到南京,在建邺区河西大街的一片建筑工地上,做起了泥瓦匠。这片工地,就是后来的南京明基医院。 我在工地上任务是“抹灰”,就是把水泥均匀的涂砌在作业位置。这活技术含量不高,但每次出工我都干的很仔细很用心。月落日升,寒来暑往,看着医院在我们的劳作中一米一米的长高,一寸一寸的长大,我心头也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成就感。 施工中的南京明基医院 几百个日夜轮回之后,主体工程宣告结束,我和工地上的兄弟们,也要离开南京,跟着包工头奔赴另外一个城市了。辞别我们亲手打造的“医疗巨擘”。 我以为自己与南京、与这栋建筑的缘分会就此结束,然而世事难料,谁又能想到,三年之后,我儿子考上了江苏警官学院,命运又一次把我的目光拉回南京。而此时,相隔不远的明基医院,早已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为周边市民的生命健康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送儿子到警院报到那天,我们专程去看了明基医院。我给儿子讲当年建筑工地上发生的故事,给他讲那个楼是怎样一米一米盖起来的。儿子呢,建议我去挂个号,查查为什么总是胃疼。我说算了吧,省点钱给你当伙食费吧。其实,那天我还是挺想进去瞧瞧病的,倒不是因为我参与了那栋楼的建设,而是确实想见识一下台湾专家的医疗技术。明基医院的大厅 2015年,儿子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和女朋友在单位附租了一套小房子,领证办婚礼,正式组建了小家庭。年底,儿媳妇怀孕,我老伴怕儿媳妇一个人扛不过来,天天念叨着想去南京帮忙。我安慰老伴,说儿子租的房子离明基医院很近,有明基医院陪在他们身边,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完全正确。临产头几天,我们去了南京。儿子说大大小小的孕检都是在明基医院做的,明基离家近,环境好,医生责任心又强,确实没什么好担心的。几天之后,小孙子在明基医院顺利降生。我和老伴也在南京常住了下来,帮着照看孙子。 在南京,我和老伴每次感冒生病,明基医院都会及时出手,帮我们治好病痛。和明基医院的接触越多,越是感觉这家医院跟其他医院不一样,但是,究竟哪里不一样,我一时又说不清楚。后来,看到明基医院开通夜诊方便上班族就医,组织义工提供专业导医服务,甚至开出来的药都贴着温馨提示的小标签,那一刻,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明基医院与其他医院最大的不同,就是她真心实意把患者当家人,站在患者的角度,提供优质的服务。现在的的南京明基医院   想到这里,我心中又涌起满满的成就感、暖暖的幸福感:有这么一家温暖、体贴的医院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你说,我能不骄傲、能不幸福吗? 作者即是南京明基医院的建设者,同时也是明基医院一名普通的患者家属;本文通过作者对于自己深刻而又细腻的心理描写,讲述了十年来自己对于明基的信任与支持。 虽无华丽词藻,但文字朴实而又真诚,如涓涓细流浸润了每位读者的心田。作者:乔月贵

详情
2018-08-08

[十周年感动故事]爱的陪伴,写给我深爱的明基医院

爱的陪伴写给我深爱的明基医院我五岁时,你是规划图中的几栋楼房,第一次见到你未来的模样,我用好奇的目光将你打量,父亲拍拍我的小脑袋,满心欢喜的跟我讲:那就是明基医院,咱河西的第一家大医院。 我八岁时,你是护士节那天的闪亮登场,大厅宽敞明亮,诊室温馨雅致,医生德高望重,护士心灵手巧,奶奶说你一点都不像医院,倒像是新落成的市民家园。 我十岁时,你树立起台湾医疗品牌的形象,用过硬的实力为民营医院正名,在喷薄的黎明中,迎来了一场壮烈的出征。 我十二岁时,你化身一弯五彩的长虹,为我遭遇意外的奶奶,撑起生命天空的晴朗,奶奶出院那天,爷爷和父亲握着你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那是两个男人,在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他们胸中最炽烈的感情。 再后来我读高中,你成了我人生中一盏温暖的明灯,你白衣天使的美丽,你救死扶伤的大义,勾勒出我青葱岁月里,对悬壶济世的最初向往,我立志学医行善,让平凡的人生绽放出与你一样的光芒。 如今,你是河西大街71号的一个微笑一句您好,你把医疗服务送进千家万户,我们也用信赖和喜爱回应你支持你,相守相望,不离不弃,我们的情与日俱增,我们的爱越来越浓。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陪着爷爷找你开药,在你气派的大楼前,我看见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指着你的名字咿咿呀呀,孩子妈妈一字一顿的教孩子念:明—基—医—院,守护我们一生的康健。作者:朱冰彬

详情
2018-08-08

[十周年感动故事]十年成长,十年明基师生情

 在明基医院工作的十年,从刚毕业一年多年的住院医师,一个25岁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今日需独当一面、明基医院最年轻的科副主任兼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全国非公立医院肾病学会血管通路学会委员、江苏省肾脏病质控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回忆短短十年的快速成长,非常兴奋,也深感幸运。高占辉主任为患者手术 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很难一一道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内心并没有变得麻木,反而更加能够感受到身边的温情。人在感动的时候会有各种表现,因感动而流泪应该最能体现出真情的流露了。             南京明基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血液净化中心主任高占辉我的恩师——王笑云教授 流泪到最不受控制的一次,应该是在手术复苏室看到刚刚全麻苏醒的王笑云教授的时候。王教授是我国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从无到有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创建了肾内科及血透室。本该在退休之后颐养天年,但这种生活对于习惯忙碌充实的老一辈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9年前,王笑云教授来到明基医院肾内科继续奋战,从那时起,医院就变成了她的第二个家。来到这里之后,王教授的生活习惯与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时候并没有变化,吃住都在血透室的一间小小办公室里,穿着朴素的衣服,吃的是医院食堂的盒饭,如果有剩余还会留到晚上加热下。我们经常劝她,现在物质很丰富,购物也便利,有时候可以订个外卖或者我们跑腿帮忙送一下都可以的。王教授笑呵呵的说,你们说的那些什么APP,我都会用,只是从省人民到现在,这么多年,习惯了,我们那时候接受的教育就是勤俭节约,不能浪费。  对待生活持简约态度的王教授,工作起来就是另一幅场景了。还记得开业初期,因为医院交通便利,服务态度优良,许多血透患者涌入明基,这对我们的医疗技术和应急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了尽快培育我们年轻后辈的成长,王教授在科内进行了一系列的讲座,带教我们创建了三甲医院重点科室的全部技术项目,从血透原理、并发症的处理、长期中心静脉置管要点、动静脉瘘的手术技巧、CRRT、一直到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手术处理,将多年的心血结晶,倾囊相授,毫无保留。还记得肾活检刚开展的时候,因为超声和针道选择上的疑虑,王教授请来了省人民医院有几十年经验的超声引导老师,现场指导,帮我们克服技术上的难关。 高占辉主任(左)与王笑云教授(右)讨论病例 在带教我们创建医疗新技术的同时,王教授还带领我们迈进科研领域,使我拿到了南医大青年基金和教育基金、南京市科研基金,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现在进入在读博士研究生,指导我们写文章、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旧疾频发坚守岗位推迟手术 承担着医疗科研任务的同时,王教授还是全院病案委员会的主任、内科教研室的主任。我们经常打趣的说,也不能因为我们的老太太能干,就这么压榨她吧?其实病案和内科教学,正是王教授当年在省人民日常主持的工作,所以她是我们建院初期开展这些工作的不二人选。就算是王教授擅长的工作,也并非就是毫不费力地完成的。经常可以见到王教授的办公室亮灯到深夜,伏案修改病历,准备讲课PPT,第二天一早又神彩奕奕地参加病房晨交班,投入到医疗工作之中。 王笑云教授 伏案工作时,腰椎承受着比直立时近3倍的压力。长时间高负荷的劳动,终于压垮了王教授的椎间盘。王教授本就有腰痛的旧疾,CT检查已经明确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根。起初只要平卧硬板床休息几天就会缓解,这些年来发作愈加频繁,严重的时候需要手扶着轮椅走路,腰疼的直不起来,看来不是休息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早在十几年前,椎间盘手术还是需要长时期恢复的大手术,部分病患者甚至会因为手术并发症,长年卧床不起。这也是王教授一直不能下定决心做手术的原因之一。如果勉强还能行动,而做了手术就有可能离开医疗工作岗位,这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事。因为的确已经痛到不能走路的地步,而现在椎间盘手术又较之前更加安全微创,再加上我们的不断鼓动,王教授终于决定接受手术。王教授开授院内英语学习班 尽管手术时间也就十几分钟,将王教授送到手术室门口的时候,大家还是带着颇为紧张的心情。而我接下来就在家属等候区,着急地注视着显示屏上的手术进度。大概半小时左右,麻醉科主任打电话告诉我,王教授正在送往麻醉复苏室途中,手术非常顺利,作为特殊家属,我可以进去陪护。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换上探视服的时候,我还是相对平静的。当走到王教授的床旁,看到她闭着双眼,戴着氧气面罩,表情安详的样子时,我的眼泪竟然一下子涌了出来,旁边同事们看我涕泪齐下的样子都惊呆了,赶紧说王教授恢复得很好,刚才已经说话了呢。王教授听到我们讲话,睁

详情
2018-08-06

[十周年感动故事]《爱在明基》

 建院初期,我怀着梦想入职明基,与她风雨同舟走过了难忘的十年,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十年来目睹着明基的快速成长。这一路走来见证了医院由一个科室到多个科室的共建完善;由普通科室到重点科室的细化跟进,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记得明基的第一个年三十夜班恰好是我值的,那时病人少病情大多也较轻,年三十患者全出院了。整栋住院楼除了急诊值班人员就剩下我了,我那时年纪小,四处寂静,还真有些害怕。后来病人慢慢变多,因人力原因,我们经常加班加点,中午忙着接手术,中饭放凉了也没时间吃。还记得有一次连上一个月夜班,为了保证休息有一个礼拜没有回家,老公为了支持我的工作,每天晚上来医院陪我吃完晚饭才走,每次他走的时候都会说句“亲爱的,加油!”那时再苦再累都信心满满。   有一种感觉叫感动,有一种感动叫幸福,多年的护理工作让我感到了一种叫做感动的幸福!2008年8月,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到门诊,秉承真善美的愿景,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每一个病人。记得在注射室发生的事情,有个身患胃癌的患者来打胸腺法新。第一次来的时候是面部灰暗、精神萎靡,一句话也不说。我见此状况便知他内心是抑郁的,需要疏导,因为我知道内心的问题有时候比疾病本身更可怕。 于是我就主动找他聊天,每次一点点的深入引导告诉他生命价值与活着的意义,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就这样慢慢的他有了笑容,终于有一天他主动告诉我说:“小韩,你知道吗,我每次来这打针都要花费我75元的打车费。”听后我惊讶地说:“这么远啊!您可以选择就近医院注射。”可他含着眼泪说:“不,来你这里我心里踏实,你打针不疼,更重要是你让我重新活了过来,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听完他的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我的一点点的安慰居然救了他。此事告诉我护理的价值是无穷大的,只要你用真心对待每个病人,他们总能感受到,此时我是幸福的。  还记得有一次门诊消化科有一个奶奶一个星期没有解大便了,看上去很痛苦。当时消化科束主任开了个灌肠医嘱由我去执行。可是灌了肠大便还是下不来,由于老人有心脏病又不敢让她用力,情急之下准备用手协助将大便排出,可此时病人很不好意思地说:“就让我女儿来吧”。我当时没有想别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解决病人的痛苦。于是脱口而出:“奶奶我和您女儿一样”,说完老太太就配合我了。 后来排出很多大便,宿便的恶臭熏得我直想呕吐,但强忍住了。这时只见老太太眼角流出感动的泪水,说:“姑娘多亏你了,我现在舒服多了。”听完老人的夸奖我的心里很欣慰,那种感觉比什么都幸福!不一会儿束主任得知此事专程从诊间跑来对我说:“小韩你真了不起!”说话的同时他竖起了大拇指。听完主任的夸奖我的内心又不能平静了,护理的事业是多么伟大!就这样爱在明基慢慢传承着。 十年,匆匆溜走,隐隐一个声音在呼唤:谁是时代最可爱的人?是你,是我,是每一个明基人。因为,我们捍卫着白衣的尊严,我们展示着天使的圣洁,未来我们将成就更多生命的奇迹。作者:护理部韩正清

详情
2018-08-06

[十周年感动故事]《我和明基的这些年》

南京明基医院门诊大厅2009年深秋,我有幸加入了南京明基医院,刚踏进医院,赫然印入眼帘的是高大宽敞的26米门诊大厅,日内瓦医师宣言神圣在列,优美的钢琴声萦绕,第一次我被医院高雅的就诊环境深深吸引,内心无比憧憬……弹指间我已扎根明基9年,9年来我既是这里的医务工作人员,也是这里曾经的患者及家属。在这爱恨纠葛的地方,我亲历了对新生的期待与喜悦,也感悟了对生命的眷恋和不舍,明基承载了我太多的欢乐与泪水,也见证了我和它一起的成长和蜕变。记得我刚入职不久的一个深夜因下腹痛就诊,急诊科确诊为阑尾炎后立刻联系手术室,医师紧急连夜给我做了手术,虽然手术不大,但从接诊、确诊、到手术全程无缝衔接,丝毫没有懈怠,让我看到了明基医务人员的专业、敬业、高效。入职后我一直从事医务管理工作,我们部门为保障医疗质量及安全,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急诊患者入院管理制度、急诊重大创伤患者抢救流程制度等,为急诊患者提供快速高效优先入院救治服务。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急诊的医疗质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明基建院十年来先后多次成功参与重大伤患抢救,在社会上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作者王海兰明基最忙的科室非妇产科莫属,十年来在这里诞生了将近三万例明基宝宝,我也有幸在这里体验到了初为人母的喜悦。明基建院一直以来坚持各种公益孕妈咪课堂,为新手爸妈排忧解难,医院还大力倡导自然分娩,我自己在怀二宝期间,由于羊水一直偏少,一心想剖宫产,主任在检查各项指标后还是建议我顺产。事后证明坚持医生的决定是对的,我的两个顺产宝宝免疫力都很强,至今未输过液,当然这也和儿科提倡“能吃药就不打针挂水”理念有关,作为宝妈对此深以为然。好技术,好医德,好环境,好服务,明基的口碑自然而然就会在大众心目中树立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会相信明基,选择明基。在明基的第五个年头,我迎来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那年我的父亲肺癌晚期,我为了尽孝把他从上海接来明基进行临终照护,虽然那会知道他的时间已不多,他的身体已很虚弱,可我们还是说服他进行积极化疗,但这些对他已然承受不起,他就这么匆匆走了,我很难受,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自拔,人世间最大的无奈莫过于你知道他将离你远去,你却无能为力。明基的肿瘤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生离死别,这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牵动着多少家庭和医护人员的神经,只有身处其中你才会有刻骨铭心的感触。作为一名亲历者,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院内有一个健全完善的临终关怀机制该是多么人性化的一件事。明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未来的发展计划已经把健康养老,晚期肿瘤关怀提上日程,值10周年之际,医院高薪聘请专家引进伽马刀技术,整合放疗、介入为肿瘤患者打造福音。用心对患者,“追求人类健康照护之真善美”正是明基的愿景,在差异化竞争中求生存也是明基一贯坚持的发展理念。这些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已由当年的青涩稚嫩、激情冲动,到现在的踏实稳重、宁静坦然,同时我也见证了医院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历程。在历经数次组织结构调整后,我从最初的医品处到如今的医务处质控办,我的工作内容也由当初最基础的医品数据统报和病历检查逐渐扩展深入到现在的三级医疗质控体系全面建设,涵盖等级医院评审方方面面。明基2011年开始JCI评鉴,并与同年通过省卫生厅三级医院评审验收,2016年更是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鉴。记得2011年初评时,我们在评鉴方面经验一片空白,医院诚挚邀请三甲评审专家即南医二附院季国忠书记来院莅临指导,医务处这边更是派人到二附院学习评审内容和资料的准备工作,我也有幸在其中。那段时间我们医务处连轴加班,最疯狂的时候我们整月都是晚上七点后下班,周末未曾休息一天,全院上下更是同心协力大会小会一轮又一轮模拟迎评,最终硬是凭着一群可爱敬业的明基人靠着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成功通过评鉴。

详情
2017-08-09

有一群“慢飞天使”,他们用热情温暖你

有一群“慢飞天使”,他们用热情温暖你近日,天气炎热,相信大家都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骄阳的热情;在医院,有一群人,比起热情似火的骄阳,他们的热情更打动人。他们就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联合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组成的志工团队,由社会人士、退休市民、弱势群体、学生团队等自发组织的,是一支特殊队伍。今天,小编要带大家认识的是其中三个志工,他们都来自南京,他们是喜憨儿,也被称为“慢飞天使”。他们的世界简单而美好,希望可以为社会做小小的贡献,正因为他们的付出,一直用热温暖大家,生活都多了一份美好。在做志工期间,无论刮风下雨,他们仍然会坚持提前到岗,带着微笑,互相问候,把如同阳光般的笑脸传递给每一位来院的患者。下面就跟着小编来认识他们吧! 做一个指路人引导病患下一站的方向在悲喜交融的医院感受人情世故在人群攒动的医院体验生命奥义。 用心服务感动你我志工小巍 小巍今年44岁,平时热爱生活,也喜欢做一些手工。外表看起来很强壮的他,做起志愿者来却非常细心,帮助大家操作机器、打印报告,忙的不亦乐乎。遇到等待报告的病患,他还会主动的和病患聊天,为他们打消思想上的顾虑。小编相信,小巍的内心是最柔软的。小巍做手工艺品 多接触社会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锻炼自己。认识不同的人,多帮助别人,我想我用心地为别人服务,肯定也会换来别人这样对我,他们能感受到温暖,这样我就感觉到很开心。

详情
2016-09-23

【TotalCare】克服血友病患者的手术难关

血友病,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患者在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因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能自发停止。因此血友病被当作外科手术的禁忌症,患者常因术中或术后的出血而导致失血性休克、伤口经久不愈……危险性极大。近日,一位80高龄的血友病患者,因前列腺增生致尿潴留,在明基医院泌尿外科及血液科的联合诊疗下,成功接受了前列腺手术,现已康复出院。血友病患者屡次求医屡次被拒家住大厂的李大爷身患血友病数年,命运却一再和他开玩笑:痔疮出血、膀胱结石、静脉曲张、前列腺增生……每每生病,常因血友病被拒之手术门外。其实前列腺增生早在20年前已被确诊,就因为有血友病无法手术,只能一直忍着接受药物治疗。医院倒是换了一家又一家,得到的答复却是清一色的“无法手术”。两个月前,病情再次加剧,不仅尿线变细,尿痛,而且一晚上尿频七八次,却总感觉还没尿完。再往后,竟连小便都无法自解了。大爷再次求医,回答同样是那么几句。无奈他留置了导尿管,加以药物治疗。可改善不佳,导尿管一旦拔除,依然无法排尿。此时的大爷苦不堪言,疼痛不说,总不能以后都随身带着导尿管吧?就在他被病痛折磨地几近放弃之时他突然想起了曾经给自己治疗血友病的医生李东。他当即与李东主任联系,李主任建议他来明基医院给泌尿外科主任吴宏飞看看,而自己也能从血友病的角度评估能否手术。开放性伤口加大出血几率手术面临大风险李大爷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第二天就让家人用轮椅推着赶到了明基医院。吴宏飞主任给大爷做了检查,发现患者不仅有血友病,还同时患有高血压、房颤、双肾囊肿……虽然过往曾接受过几次其他手术,但多次发生术后大出血病史。更令人棘手的是,此次手术和以往有所不同,前列腺窝的手术伤口将是不能缝合消灭创面的开放性伤口,术后出血的几率将会更大!此时,李东主任已前来会诊。李大爷是她多年前的老病人,一生多病多灾。当年李东曾几次把他从生命线上抢救回来,印象很深刻。如今看见大爷躺在床上精神萎靡,李东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仔细研究了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相关数据,认为只要两科室配合的好,凝血情况控制得当,手术的可行性还是有的。她和吴宏飞主任交换了意见,商量一番后,决定为患者进行手术。多科协作成功手术护理精心呵护助康复首先,李东主任提前几天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输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改善凝血情况。待凝血水平达到理想状态后,再由吴宏飞主任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经尿道膀胱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手术很成功,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给予抗感染、补充人凝血因子Ⅷ等对症治疗。然而,当为患者进行术后膀胱冲洗时,鲜红的血液将冲洗液染的通红,出血仍在持续。这一切虽来得突然,但都在意料之中,泌尿外科和血液科早已准备好了应急方案。吴宏飞主任胸有成竹,带领团队再行手术,发现是患者前列腺过大,电切后前列腺窩内口大导致导致気囊不能压迫止血,膀胱内聚集了大量冲洗液及血块。吴主任成功取出血块约150ml后,再行“膀胱颈紧缩术”防止出血量继续增加。与此同时,血液科持续给予相关凝血治疗,促进血液尽快凝止……之后,两位主任又做了预防术后迟发性大出血的相关治疗与安排,护理人员也每日给予冲洗引流及精心照护。一个多月后,老大爷成功拔出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排尿通畅且恢复良好。他十分感激两位主任的精湛医术,为他克服血友病患者的手术风险与禁忌!

详情
2016-09-23

【TotalCare】急诊护理站的一面锦旗

有人说,这里工作最脏,不是接车祸,就是接外伤;有人说,这里工作最累,吃饭没定点、困了不能睡;还有人说,这里的工作没有四季,这里的工作人员无论春夏秋冬都会赶到“阵地”抢救生命;这里没有节假、没有周末,只要有人打电话,哪里需要哪里去。这,就是急诊室的护士,没有轰轰烈烈事迹,整天在仪器报警声中忙碌着。特警患者遇到“多事”护士9月10日晚间,120救护车送来一位三十岁左右患者。该男子连续几日胸闷、头晕,在社区医院就诊仍未缓解。目前血压持续在190~180/100~110mmhg,大汗淋漓,情绪激动。在场的急诊人员高度怀疑是心梗,护士立即为其做十二导心电图,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由于没有家属陪伴,患者显得很紧张,害怕自己有什么闪失。护士见状,就边操作边转移患者注意力,进行情绪安抚,帮其放松心情。原来患者是一名特警人员,家中有两个孩子。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体重严重超标。之前被查出血脂异常,却总是不记得用药。虽然患者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不放在心上……渐渐地,随着药物的作用,加上护士的心理安抚,患者的情绪日趋缓和,血压终于恢复了平稳状态,而心电图结果也显示无明显异常。见患者虽无大碍,但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急诊的护理人员并没有急着让他离开,而是耐心地进行了“批评教育”。告诉他如果长期管不住嘴和不规律服药,将来身体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会“要命”。开始患者还不以为然,但我们的护士却不愿罢休,找准关键点进行“恐吓”:“也许你自己不觉得什么,但对家中的亲人和孩子来说,你的健康太重要了。想想你一旦倒下,他们的生活谁来负责?”这下总算“掐”住了孙某的软肋,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承诺以后一定会改,并一再感谢护理人员对他的说服。意外的锦旗真心的感谢很习以为常的一幕,在场人员谁都没有放在心上。可几天后,患者特意带上锦旗专门来感谢急诊护理人员时,大家都激动不已。以往在医院,感谢锦旗很常见,可急诊却是例外。由于这里的特殊性,急诊病人都是“过客”。轻的,做简单处理即出院;重的,做完基本抢救就被送至专科病房,很少会超过半天。缺乏长期的接触,急诊护士也没有时间含着笑对病人嘘寒问暖、说家长里短,很难与患者培养深厚感情。当病人康复出院时,也就往往会被遗忘。然而即便这样,急诊医护的心还是在病人身上。只要病人需要,他们定会全力满足:下班后帮病人买饭,主动为病人提供生活必需,醉酒病人耍脾气时,还要和颜悦色的劝服……更多时候,他们会用娴熟的急救技术代替内心深处的关怀。在这些故事里,急诊医务人员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有时不得不面对拳头,但他们从不在意。一面锦旗,只字片语,体会到的却是浓浓的信任与感激。有了这份认同,再苦再累,无怨无悔。  

详情
1/8页 共86条 2 3 4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